文化理论视域下中国社会保障论文
时间:2022-05-01 04:24:31
导语:文化理论视域下中国社会保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或者政府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各种原因导致收入损失的人们给予补偿,以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各种福利制度或设施提高生活水平的制度。从文化的视角发现: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和其文化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几乎是照搬了苏联老大哥的“国家保险型”模式。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孝亲”、“三纲五常”等思想的影响下,注定了国家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更符合阶层主义文化的要求。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全国一盘棋背景下,一切都以国家的统筹安排为主,以达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分配。这样的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集体主义在这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时期以阶层主义文化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淡化了个人的需要,扼杀了个性的发挥和个人应有的不同文化空间,个人只能是被动接受制度的安排。对所有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群体而言,价值追求是平均而非平等。在那个特殊时期,在国家正式社会保障制度以外几乎没有非正式保障制度存在的空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处于改革时期。由于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发生了极大转变。同时,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与之相符合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这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蓝本则来自于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国家保险型”急需向“投保资助型”或者“福利国家型”或者“强制储蓄型”转变。中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建立了兼具“投保资助型”和“强制储蓄型”的部分积累制。这样的社会保障模式则是在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儒家“中庸之道”与现实结合形成的产物。总体上来看,这时期还是以阶层主义文化为主,但是这样的文化受到了西方平等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在中西文化激烈的碰撞中,历史悠久的本土文化还是长期占据主导,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社会保障制度各领域的改革进程也较缓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中国需要遵守以西方国家为主制定的市场游戏规则。西方的思想文化观念继续深入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人”或“理性人”观念影响深远。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思想、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平均主义观念逐渐被扬弃,随之而来的是建立起越来越明晰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市场交易规则。国家由上至下开始了各个领域的改革,并继续向纵深迈进。这样的变化大大动摇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文化理论基础,人们呼吁重新考量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体系和终极目标,选择何种文化理论作为根基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建立明确的文化价值体系也就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直处于动态,至今仍未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
二、文化理论视域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图景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四项基本原则不容改变。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现:这是中和了中西文化观念的结果。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设计也将在这样的观念下进行。通过这24个字的表达,我们可以提炼出中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理论基础:
(一)阶层主义文化影响将在很长时间内继续
最早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德国就是以阶层主义文化为根基。德国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封建帝国统治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德国通过建立至上而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调和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这带有典型的国家单方面强制的权威性。从德国19世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这样的文化基础对其影响仍然存在。再来看受儒家文化和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文化影响深远的日本,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改革都是在危机中进行的。日本建立和改革社会保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化解战后的危机以达到社会稳定和控制的目的。中国和德国及日本在这方面的文化基础非常类似,甚至中国在阶层主义文化上的根基更深厚。目前来看,中国较长时间内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稳定。所以,中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还是以国家至上而下强制推行为主,以达到社会稳定和社会控制的目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家在不同的项目中承担的责任有差别,在救助制度的建立上,从长期来看,还是应该以政府承担为主。特别是在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和扶贫上政府应长期介入。一是由于贫困的原因特殊而不能自立,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和“懒惰”思想。以贵州一些贫困地区的扶贫效果来看:如果没有政府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介入,要脱贫几乎不可能。除此以外,对于已经退休的人们,只能接受较高替代率水平下的养老金水平,还是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现收现付”制度安排。
(二)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个人主义文化和平等主义文化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在何方过程中,有不少人推崇以个人主义文化为主的英国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有人极力推崇以平等主义为主的北欧社会保障制度。而这些观点在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加深,这样的文化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首先,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盘活生产要素配置以增强经济活力和提质增效。市场经济是以追求效率为目的忽略公平,而计划经济注重公平但缺乏效率。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转变,但是步伐迈出相当艰难:从城镇职工开始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上世纪末尘埃落定到目前来看问题仍然很多;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平行发展,不论是横向看,还是纵向看,都是冰火两重天。在十八大上所总结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在中国建立全民相对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由之路。政治上倡导的民主和平等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也理应同时体现,要求逐步赋予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将是源自市场经济内在的动力,而不是产生于政府的恩赐。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度改革将越来越尊重社会公众的意见。个人在社会上呼吁形成的社会保障改革合力将是政府推行社会保障制度考量的重要因素。2015年初,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将适时研究调整降低社会保障费率,这是在《人民日报》报道相关媒体认为我国社会保障费率全球第一后,官方负责人做出的回应。可以看出,社会公众的意见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深入改革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最后,随着个人主义文化和平等主义文化的深入影响。社会舆论倒逼政府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将加快。国家在政治上的大刀阔斧改革和深入反腐深得民心,打破了固有利益集团控制主要经济社会资源的局面,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阻力将大大缩小。
(三)我国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须依赖于更具强制性的法律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是出台各个社会领域、社会规则的高峰期,以国家层面上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责任将加强,而非以往主要以单位或者行业为主导。社会保障制度各责任主体权责将是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得以确定。
三、结论
总之,随着世界文化的深入交流、中国传统阶层主义文化的根深蒂固、结合中国本土实际,从文化理论视域下看,中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理论基础应是一种坚持阶层主义文化为主、混合了平等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的“混合主义文化”。在“混合主义文化”的影响和建设法治国家背景下,具体而言: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源自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将适时和适度的改革,未来中国政府在阶层主义文化影响下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上仍是占主导地位;受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要重视引导民间、社会、个人在一些社会保障项目上发挥作用;而受平等主义文化的影响,一些影响公平和平等的较低水平的社会保障项目应该由国家完全承担。
作者:卫松杨昌儒
-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论文
- 下一篇:新型社会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