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和精准扶贫融合探讨

时间:2022-10-30 10:44:45

导语:大学生“三下乡”和精准扶贫融合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三下乡”和精准扶贫融合探讨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响应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号召,引领大学生勇于成为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各大高校纷纷组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于财经类专业大多都是应用型,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农村的经济状况,进而能够全面的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民情和国情,为扶贫事业添砖加瓦;同时,有利于将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财经专业发展的必要要求。

关键词:财经类;“三下乡”;精准扶贫;创新机制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财经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能够培养他们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促使其从学校的“象牙塔”里面走出来,接触外面的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同时有利于财经专业大学生关注“三农”问题,感受农村的变化,增强大学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将精准扶贫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进行融合,能够让大学生有效理解精准扶贫的思想方针,为以后农村农业工作的开展、农民致富等提供了人才基础,实现多赢的局面;其次,财经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够将所学的经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为以后工作增添一份经历;最后,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参加财经主题的社会实践,在学校的大力引导下,学生的视角、观察更加细致,选取的主题多元化,更加贴近现实。

1精准扶贫的背景下,财经类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现状

1.1精准扶贫的主题和财经类专业联系紧密。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持精准扶贫活动的不断推进,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高涨,许多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各大财经类院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主要围绕精准扶贫这一思想,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例如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等专业尤其突出。大学生受专业的影响,主要开展对相关行业、当地经济进行调研,下企业实习锻炼,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1.2财经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覆盖面不广。目前,许多高校虽然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许多财经专业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解课堂的理论知识就足够,忽略了外出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对社会实践敏感度低;另外,在学校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经费缺乏、宣传力度不够、动员不广等问题,最终财经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较少,覆盖面不广,主要以本科生为主,专科生和研究生出去锻炼实习的机会比较少,这就造成了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少数优秀本科学生才能够参加的假象,还有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参与不到社会实践活动,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应用。

2财经类大学生进行“三下乡”活动和精准扶贫融合存在的问题

2.1财经类大学生缺乏对精准扶贫内涵的认识。“精准扶贫”这一思想最早提出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的时候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示,这一指示的提出距今也有五六年。虽然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但是财经类大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数依赖课本的理论知识,对外界的时事新闻了解甚少,可能只是听说过“精准扶贫”这个词语,但是对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贫困区人民脱贫,这使得财经专业的学生不能把握好社会实践的选题,选题往往很空泛,使得社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很多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会局限个人的发展,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往往都会选择实习、创业类的社会实践,往往忽视科研、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服务等项目。2.2财经类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能动性不足由。于许多财经类高校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学生完成社会实践后,学校会给予相应的学分,所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财经专业的大学生参认为只要学好课本的理论知识,未来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对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多把它当作一项任务,将下乡扶贫工作作为一道工序。在实践活动中,往往都是敷衍了事,许多学生实践积极性不高,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尤其想到要下乡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许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由于存在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能动性,最终对扶贫工作了解不深刻,对扶贫效果不关心。2.3财经类专业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性机制差。考虑到经费和学生安全等原因,许多财经院校举办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选择在暑假,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有些可能只有两三天时间,大多数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控制在一周左右,这就使得财经类专业学生的研究受到财力的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不了;另外,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比较短,产生的效果也不明显,社会实践活动不具有连续性,可能几年才办一次,也有可能更换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地点不稳定,时间也不连续,最终导致活动没有达到扶贫的目的,流于形式。2.4扶贫内容单一、自身专业特色不足。目前,许多财经类专业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在与其相对应的精准扶贫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有利于财经专业大学生了解贫困村的状况,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财经类专业进行社会实践的内容比较大众化,选题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采取走访入户调研、问卷调查、义务支教等方式,活动的内容比较单调,而且目的性不强,没有结合本身专业的特色性,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使得学生不能利用自身专业资源进行扶贫,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性不强,没有利用自己所学的财经知识和理论去帮助农民,有一些活动也只是从表面上来帮扶村民,并没有为农民的脱贫起到作用。

3财经类专业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和精准扶贫融合建议

3.1提升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宣传力。现代社会处于信息高速发展时代,高校利用一些新媒体对学生宣传精准扶贫方针,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或者当下流行的抖音和快手等软件进行宣传,制作一些简单的文字或者多媒体视频等素材去宣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了解农村以后发展趋势,帮助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要有重新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参加社会实践能够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清楚自己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贫困区以人民,主人翁的精神去参与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队伍中。3.2激发财经专业大学生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力。“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精准二字,社会实践活动要和扶贫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果实践活动背离了实际情况,不能根据客观要求创新相关活动内容和形式,那么实践活动将会流于形式,只是走走过场,没有起到精准扶贫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多花点心思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同时在内容上要体现专业特色,例如财经专业的学生可以教授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金融知识,也可以为村民讲解一些电子商务知识,教会村民使用计算机,让他们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创建自己的销售平台,学会网店品牌推广、产品追溯、站点建设以及美工设计;另外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传授一些简单的记账方法,教村民一些简单的财务知识。3.3强化财经类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虽然目前“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各大高校都在进行,但是目前国家还没有给出明确的保障制度,例如在经费方面的支持和学生安全方面的举措尚未出台,高校方面也不愿花真金白银去大力支持这一项活动,也不愿承担学生安全问题这个责任,这使得活动效果大打折扣。这就导致许多学生想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要想推进扶贫工作,国家首先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者相关政策,让社会实践活动合理化、合法化;同时各地方政府要给予资金和安全措施支持;最后财经类院校和社会实践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双方达成一致。只有政府、高校和扶贫点之间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共同为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够保证财经类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具有连续性,让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4加强财经专业大学生精准扶贫的专业力。财经专业的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社会认知水平较低导致扶贫形式单一。要想讲社会实践和精准扶贫成功的融合,首先,大学生要对自身充电,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够切实的分析贫困村贫困的原因,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扶贫的相关知识,准确的把握现如今扶贫工作面临的难点。其次,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要改变授课模式,由灌输型要转变为启发型。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采用讨论、研究型教学。在授课内容上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最后,在学生的考核上,不能只是考虑学生的分数,考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扩大社会实践、课题等的比例。另外,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经济类专家或者是在企事业单位任职的专家担任实践教学老师。另外一方面在社会实践方面,可以写针对财经类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或者定期举办专门讲座。将实践融入课堂,将实践课题和财经专业结合,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全面铺开社会设践活动这样有利于财经类专业社会实践的稳定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深入接触群众,在形式上讲社会实践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财经专业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可以将一些经济学理论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电子商务知识等带入农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农民脱贫。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行动奉献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磨炼了意志,在活动中重新认识自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培养理论掌握、具体分析、科学总结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坤晶.大学生乡村支教助力精准扶贫[J].传承,2016,(8).

[2]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3]胡光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谈谈如何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J].今日海南,2017,(02):8-9.

[4]任旭,侯曼,杨晓梅.精准扶贫视野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如何“精准”?[J].劳动保障世界,2017,(29):10.

[5]乐章,吴苗苗,李东阳.财经类专业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作者:朱丹 吴陈巍 赖欢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