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信息化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5 08:42:44

导语:三农信息化问题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农信息化问题与对策

一、“互联网+”背景下陕西“三农信息化”的现状

2018年4月19日国家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会上指出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2018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党的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分析三农工作中面临的形式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部署,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农村农民农业“三农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信息化”的切实推进和落实,成了我国新时期新经济常态下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切实贯彻党在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解决对策。同时陕西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大区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结合陕西农情特色,整合适合农村丰富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助力“三农信息化”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陕西省“三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三农信息化”是解决我省目前“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更是陕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和依托。

二、陕西“三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陕西省地处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陕西省人口总数的65.7%,“三农信息化”是关系陕西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陕西农村农民农业“三农信息化”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进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时代。而新形势下,随着陕西经济的发展,在“三农信息化”发展方面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教育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影响,陕西省三农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发展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协调的关系,并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农村电商发展处于初级未成熟阶段。农村电商在三农建设中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任然处于初级阶段,农村电商发展区域不平衡,大多农村地方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消费者和经营者对农产品电商的认知欠缺、农村电商精准人欠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建设不完善、网购食品安全隐患、物流包装运输综合成本较大和消费者维权问题等。(二)农民对农村农业“三农信息化”认知不足。由于目前农村农民剩余劳动力基本属于教育水平较低的中老年和较小的留守儿童,从意识上不能认识到信息化对三农具有重要意义;从行动上由于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农民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和接受,缺乏信息接受的有效渠道和信息化技能,对于各方面信息资源的搜集、获取、整合不能有效落实到农业生产劳动中和农业生态营销链中。尤其目前政府政策的导向、信息传播的供给渠道也不符合三农中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市场供需现状、国家有关农业政策等信息的实际需求。(三)农业农村农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门的“三农信息化”相关基础设施,欠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电子数据库、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专业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等。从农村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遥感技术)等方面基础设施非常欠缺。甚至有的农村连基本的网络公共设施都没有配置,无法进行三农相关的网络信息搜集和查询。(四)三农信息资源整合和有效共享不到位。目前响应党的号召各地开展了农业大发展,尤其信息化大发展,有的不考虑当地农村农业农民特色,大力开展激进的信息化三农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亏损和资源浪费。涉农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整合,农工商产业链生态圈不能闭环可持续发展。三农行政监管和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政府大多停留于政策下方,三农信息化在中央、省、地、县、乡(镇)、村等不同层次信息化服务与信息化区域差异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落实到镇村组等没有一个专业而强大的执行力团队去一对一帮扶执行,更加欠缺执行过程中的全方位细节化监督,尤其三农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更是比较严峻,不能精准信息化扶农。(五)缺乏新型“三农信息化”精准人才。缺乏专业的“三农信息化”农业政府领头人、企业领头人、村落领头人以及“三农信息化”强有力执行和监督政府和民间团队。由于三农的主体是农民,而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的限制,限制了农民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且缺乏模范新时期信息化职业农民带头人,不能有效的推进和落实国家相关惠民政策。

三、陕西“三农信息化”的战略对策提案

具体从政府信息化服务职能的完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信息化联携、行业组织协会信息化联盟、农民自身信息化教育学习等四大方向提出对应的“三农信息化”有序推进的可行性战略对策。(一)政府政策职能方面。第一,加强新时期新农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相关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和提供优厚福利和发展晋升空间,大力鼓励和推进对农业记者、农业情报搜集和分析专员、农业规划师、农业科技人员、电商新农人等新型信息化资源整合和运行的职业农人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扎根在农村带领当地农民推进农村农业相关三农信息化事务。第二,打造“互联网+”现代农工商联携信息化营销生态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1.加强和规范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把握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新模式。要使农村电商在乡村振兴中的发挥巨大助推作用,围绕农业开展B2B电商,围绕电商开展跨行产业链联携;2.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主导进行农工商信息资源共享和联携,发展智慧养老旅游+田园综合体融合的特色小镇和村落文化以及影视拍摄基地小镇,围绕“三农信息化”综合资源打造闭环农工商联携信息化营销生态圈。第三,政府主导加强并落实对农民信息化的服务和指导:推进农民信息化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农村信息化需求的引导教育,推行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主要利用信息化传播手段,加大传播覆盖面,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资讯服务,是农民逐渐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向职业新农人转型升级。第四,搭建推广宣传信息化平台,全方位开拓增加农民收入途径方面信息化路径:搭建一个三农资源信息化整合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化传播扩大农村旅游的宣传,规范引导盘活利用农民闲置房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即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采取作业回购、统一租赁或者农户入股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本村农民闲置房屋,组建农民住宅专业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或对外合作,把类似既有闲散资源整和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开展信息化农村民宿运营项目。第五,将“三农信息化”纳入新农村建设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部署:信息化不应是一个与其他战略相独立的概念,而要贯穿于各大战略落实的始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新农村现代化,以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推进农民现代化,进而全面推进“三农信息化”。第六,创造良好的“三农信息化”相关企业的联携与融资环境: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精准引导各类企业、经营大户的投资运营及风险规避等信息服务,积极引导信息化产业入驻农村,给与入驻企业或者投资者各方面优惠政策扶持。第七,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农业信息监测与灾害预防系统、市场供求信息体系、农产品价格信息体系、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及继续教育体系等;2.完善“三农信息化”行政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农村综合情报信息体系并完善对执行的行政部门的监督体系及有效传播模式的开发和引导,推进农村医疗教育福利信息化普及、农村信息化法制建设的普及;3.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诊察,推行远程医疗,建立互联网远程医疗专线保障,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高农民健康医疗;4.针对我国“三农信息化”建设的重大要求,重点围绕农业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农业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与农田环境质量检测技术等方向进行研发和推广,进行源头技术创新、技术平台构建和重大产品研发,促进我国各界发展“三农信息化专员”使三农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三农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资源配置。(二)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协会方面。第一,加强信息化科研教育农村农业产学研实际联携和项目孵化和落地:建议改革中国大学教育体制,回归新型知青下乡教学实训一体融合,高校教育机构在政府的主导下与农村及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联携订单式培养农学和信息化学科跨专业联携人才而且教师带领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三农践行,即大学教师和即将毕业的学生每学期固定下乡去进行支援和指导,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三农高素质信息化劳动力紧缺问题,另一方面形成了一个三农职业新农人的格局,推进了三农信息化建设。但是这方面需要国家给与大力的资金补助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高校教育和教学考核体制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发展相融合的法规和体制。第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也应该把建立农业智能信息处理、虚拟现实、数字测控技术和农业物联网等实验室作为重点研发方向。积极响应政府的引导和号召建立三农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的研发以及转换为生产力,从而让科研基金与农业成果相互转换,切实推进三农信息化进程。第三,把日本农协JA的部分职能与中国陕西本土特色融合,强化协会在政府、组织、企业、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推进农协与其他相关信息化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强与农村农民农业信息化交流。(三)农民自身方面。农民自身也需要素质和信息化专业技能的提高,明白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与时代接轨,向职业新农人转型升级。农名要从意识和行动上积极接受和配合政府的号召,学习和践行“三农信息化”相关知识、技能。培养自己查询信息的能力、网络营销农产品的能力、获得农业生产服务的能力、便捷生活的能力。以全新新农人转型的身份投身到自己切实的农业事务中去。

四、结语

明确互联网+背景下陕西“三农信息化”一系列现实问题在“三农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中非常重要。“三农信息化”战略对策路径转型升级与顺利推进离不开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协会组织和农民多方各界的深入融合和“三农信息化”产业联携。政府需要对“三农信息化”进行精准扶持政策的制定和指导,准确把握“三农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动向和趋势,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公平竞争和投资机制,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农工商信息化联携渠道和路径,引进和培养农村信息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企业高校协会也需要做好在“三农信息化”中间的综合资源整合的桥梁作用;而农民自身更是需要增强对“三农信息化”技能的学习和有效利用。陕西省三农的发展,也属于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新形势下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三位一体进行发展,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即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时期的技术促进现代化三农发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三农转型升级。从而总体上切实推进“三农”电子信息化农务、电子信息化政务、电子信息化商务和电子信息化信息服务,进而真正做到互联网+背景下陕西“三农信息化”战略路径全面转型升级,推动陕西三农建设,振兴和促进三农与陕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李海燕.“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J].中国市场,2015(38):161-162.

[2]王欢,冯飞.“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山西汾阳核桃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果树实业技术与信息,2017(2):39-43.

[3]初洪龙.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4]孟震.“互联网+”助力化解我国“三农”问题路径探索[D].广东海洋大学,2017.

[5]王一方.“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市场与贸易,2017(3):123-126.

[6]刘永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探讨[J].品牌,2015(10):52-54.

作者:梁惠珍 马香品 肖飞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