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应对三农问题创新实践

时间:2022-03-22 02:05:00

导语:当前应对三农问题创新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应对三农问题创新实践

中国当前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的大问题。笔者作为离职后回农村第二次创业的县级干部,对此已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实践,今整理成文。

一、三农问题的探索和对策

中国有八亿多农民,是一个农业大国,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为了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全国农村实行小岗村农民试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这种生产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产品由不足到富余,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笔者把这次生产关系的改变称之为中国农村的第一次飞跃。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华西村回村任职干部吴仁宝以及三元朱村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村干部王乐义等,他们带领村民走股份制集体致富的路子,建成了天下第一村,并兼并周围村庄共同致富;另一种是像小岗村一样个体分散经营,只能解决温饱而不能解决致富。到2003年,小岗村民人均收入还没有超过2000元,这被人们说为“起了早五更,赶了大晚集”。纵观全国农村的发展,后一种还占绝大多数。就拿我们山亭区北庄镇所辖十八个行政村来说,目前没有一个村有集体经济,只有个别的村干部有自己的小工厂,且规模较小,效益一般。如果农村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怎么实现。但还有一种事实不可否认,即三十多年来,农村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农民的素质也有所增强。如果再继续沿用这种模式,是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必须面对和值得深思的问题。

党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把它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多年都发了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三农的政策措施。前几年又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粮食直补、购买农机具和家电优惠等一系列措施,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笔者认为,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农村的发展必须走农业集约化和工业兴村之路,再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已不适应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科学种植及当前经济发展国际化的要求。因此,必须走农业集约化经营、工业兴村之路,以实现农村的第二次飞跃。实现第二次飞跃关键是选配好村书记,那么村书记从何而来呢?一是从内退、退休的科级以上各级领导干部中选任。40年代后和50年代后的各级退休和接近提前离岗内退的干部,年龄在60岁左右,他们大多身体健康,处于二次创业的最佳时段。他们受到时代的培养教育,他们对党忠诚,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多能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有深厚的家乡情结。他们不图名利,只愿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回报乡梓;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像刘华清建言为家乡通高速公路,毛致用为本村作顾问谋发展,杨善洲为家乡义务植树二十多年死而后已,吴仁宝建成了天下第一村,这都是典型的范例;二是从现在各级下派帮扶包村的干部中挑选科级以上有领导经验的干部任村第一书记,由现在的虚职变为实职,任职时间五到十年;三是有能力的第一书记也可以跨村任职,但被跨村必须配一名科以上干部为第二书记,以便智力资源共享,齐步发展。

二、第二次农村创业的实践和效果

前几年,我五十多岁,从县级领导岗位上内退下来。本人身体好,又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和为家乡父老服务的满腔热情。与其在家赋闲,不如回农村进行第二次创业,以造福乡梓。于是,我主动向组织上要求回农村工作,奉献自己的余热。2008年初,被北庄镇党委任命为铁山村第一书记,山亭区安排我为区政协委员。我到村后首先考虑我们自身的创业团队建设,兴办实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我的同学和同事知道我无私奉献,到村进行第二次创业后,他们认为这样退休后过晚年生活更有意义,于是,他们有的内退后主动追随我一起进行快乐二次创业。目前我们快乐创业团队县、科级干部达12名。我们的基本理念是:“没有贵贱之分,只有角色不同;没有名利之争,只有无私奉献;没有升降之虞,只有快乐创业。”我们的目标是“奋斗二十年,争创枣庄第一村。”在这工作期间,我们不要村的工资,不要村的奖金,不要任何荣誉,不花村镇一分钱。虽然我们村现在一穷二白,但通过我们二十年带领群众积极奋斗,这个目标有望实现。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组建了“五个组织”。

一是组建了由我们快乐创业团队成员组成的“枣庄市铁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立足本地资源,打造枣庄新型墙体材料基地。目前我们与枣庄津华公司合作,投资二千万元,建年产标准砖一亿块,能安排一百人就业,年利润在八百万元,村集体年可分红利二百万元左右。另外我们准备搞高科技农业,走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二是组建了铁山村建设家乡工作委员会,有本村外出从政、经商、搞技术的三方面人才组成。宗旨是:“家乡养育了我,我为家乡做点贡献。”利用各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为家乡引资献智。村建设家乡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士国(枣庄市水利局调研员),成员程卫国等为村争取扶持资金60多万元进行修路、自来水升级改造等。三是组建了以市政协王光荣副主席为总顾问的铁山村顾问团,有十多名市县级干部和专家教授参加,帮我们引资引智、出谋划策搞规划。并为我村争取160多万元扶持资金建村文化广场、甲级卫生室和超市等。四是组建了“铁山新农村建设讲堂”,实际上是村级党校。邀请原市委党校教育长赵修森任教育长,枣庄学院知名教授孙卓彩任教,培育我们村民的子女,主要是高中在校二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其进行正规的马列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等培训,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义务授课,不收学员一分钱。每年一期,2008年第一期12名,2009年第二期6名。通过培训,学员的政治素质大大提高,加强了党在农村后备力量的培养,也解决了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五是组建了“铁山村义工队”。义工队的宗旨是:自愿参加,不要报酬,扶贫济困,造福乡梓。刚组建时有二十多人,现在达到几十人。先后给村残疾人修铺水管,给遭受火灾的李姓村民修房子,还经常组织开展修路、义务植树等公益活动。这项活动给共产党员一个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这也弘扬了正气,营造了淳朴的村风。对于我们组建的五个组织的实际工作,群众反映很好,说共产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作风又回来了,我们铁山村今后有奔头了。五个组织的实践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果:一是有利于党的基层政权的巩固;二是有利于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有利于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四是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五是有利于村级党的后备力量的培养;六是有利于弘扬正气,建设和谐的新农村。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

通过对三农问题的分析探索,加之笔者到农村二次创业的三年实践,鉴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资引智并举,充分利用40、50后这部分离退休的老干部智力资源,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让他们担当农村第二次飞跃的领头雁———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国除像华西村等集体经济发达的村以外,其他各村都要选配上第一书记,与村党支部书记相配合,再选配上一名大学生村官当他们的助手,实行老中青三结合,使他们优势互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二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镇村经济”的新要求,切实把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发展壮大起来。前几年改制把市县镇村的集体经济都改为民营,资产变现后也早已花光。目前全国绝大多数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重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只有如此才能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不均的问题,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三是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级党委政府应给予高度关注,改变过去只重视支持民营经济的状况。各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给予大力扶持。对特别贫困地区,要采取特殊的政策给予支持,力促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平衡发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措施。

四是要转变过去领导干部为家乡办些实事好事认为是以权谋私的错误理念。家乡养育了他们,只要不是以权为其亲属谋利,而像刘华清、毛致用等老领导那样为家乡人民办些实事好事,这是值得称赞的。现在我们应把他们这种做法看成是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高尚行为。为此,应鼓励各级老同志以他们的智慧和人脉关系为家乡建设出把力,以解决革命老区的贫困问题,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办法。

五是要大力宣传到村任职干部带领村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及像杨善洲那样回家乡二次创业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先进典型,以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以此来弘扬正气,端正党风,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舆论效应。

六是各级党组织要把选配好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任务来对待,确实把人才资源当成第一资源,要广泛发动,鼓励有志之士到农村二次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基本工作条件,应设立专门机构给予指导,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干得好的到村任职干部应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或奖励。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组织保证。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固国之本,富民之基。若用此法配备农村干部,领导中国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五到十年以后,我国广大农村将会是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国力增强、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时的中国将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