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不足的约束因素探析

时间:2022-04-15 02:39:00

导语:农村消费不足的约束因素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消费不足的约束因素探析

【摘要】农村市场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困扰经济良性循环的大问题,本文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医疗保障体系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农村居民中老者的晚年生活缺乏保障、传统养老面临道德风险考验、农村市场商品供给结构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适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制约因素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在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是两个不同的群体,这两个不同的群体对应着中国社会特有的“二元经济”体制。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四个方面,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赶不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乡差别主要体现在收入上的差别,无论是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增幅来看,还是与城镇居民家庭作横向比较,农村居民收入整体上偏低。消费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收入低下,可支配收入自然就低,从而导致消费不足。

二、医疗保障体系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由于农村条件的艰苦,具有较高医疗水平和受过良好医疗教育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使得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医疗资源。农村地区大都以村委会为中心,村级卫生室大都分布在村委会所在地,村级卫生条件差,医疗水平、服务水平都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价格与药品的质量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不匹配,甚至部分地区还存在游医和庸医,经常出现医疗事故。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得不到合理及时的培训、技术水平低下,制约了农村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在农村,针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宣传不是很到位,农村居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缺乏了解的积极性,小病不看一旦导致大病往往使得病人家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公共医疗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看病者处于卖方市场,这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能够应付大病,农村居民在大病面前无可奈何。

三、农村居民中老者的晚年生活缺乏保障,传统养老面临道德风险考验

在转型时期,各种外来文化与本土的糟粕文化相结合,使得部分人的价值取向扭曲,尊老爱幼被看作迂腐的东西,孝敬父母被看作是一种物质负担和精神负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麻木不仁、为富不仁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蔓延和传播。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在农村老年人占据相当的数量,其实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是方方面面的,针对老年人消费的产品也是多方面的,可是由于社会道德环境制约的因素导致老年人或即将进入老年的人不敢消费,只能过上一种最底端的解决温饱的生活,基本上属于那种典型的小农生活,商品消费基本是空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公共服务与社会各方面的照顾;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他们不能够再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因为他们大多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劳动生产率很低,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在农村,老年人群体是一个队伍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受到社会道德和相关法律服务滞后的制约,其结果必然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传统养老的风险在加剧,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

四、农村市场商品供给结构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适应

农村居民虽然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在现实的消费品市场上表现为需求不足,这与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差是分不开的。第一,工业企业产品的供需结构不协调,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第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配套,商品销售网络不健全,商品销售服务化在农村严重欠缺,而且商品流通化组织程度低,农村缺乏组织规范、运作高效、规模适度的超市、连锁店、购物中心等定位在中低等收入阶层的现代商业组织形式。

一方面,由于农村购买力低,我国工商等企业的着眼点主要在城镇市场,对农村市场调查研究不够,导致供给农村市场的商品结构和城市市场雷同,缺乏农村市场的特色。另一方面,农村消费者享受不到与城市消费者一样的消费待遇,农村消费者遭受到消费歧视与忽视。在城市销售服务是全方位的,在农村销售服务是欠缺的,厂商的服务链条没有相应的延伸到农村,在很多地方,在很多方面,农村销售的服务存在盲区。

五、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与农村居民消费的需求不对称

农村消费市场空间大小与农村的公共产品设施是正相关的。交通设施是公共产品设施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督存在较大的空白,从而导致农村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伪劣商品大行其道,其他生活消费品的劣质情况在农村更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农村居民居住的分散性特点使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为此,农村居民在遇到大笔消费之前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平常只能节制消费或者压制消费。

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特别是居住在交通落后,甚至没有交通可言的偏僻山区的农村居民,信息闭塞,使得很多农村居民很难获得众多新商品的有关信息而激发消费的欲望,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不少农村居民看不懂电视中的广告,听不懂广播中的商品广告词,这些使得农村居民获取新商品信息的通道受阻,从而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六、消费观念落后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思想障碍

由于经济条件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存在一些误区,表现在:重视储蓄积累,忽视当期消费;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偏好于经久耐用,淡泊于时尚时髦;偏好于维持性消费,偏向于“无债一身轻”;在广大农村对于借债消费行为是要担当一定的社会道德舆论风险的,借债消费往往被认为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懒汉思想与行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无论你愿意与否,节约都是一种社会行为,甚至是一种强制行为和无可奈何行为,全社会成员的福利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都会受到物质匮乏的约束。在物质财富相对丰裕的现代社会,适度的节约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消费来说,过度的节约不但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会制约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

七、农村社会治安的不理想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普通老百姓因为惧怕暴露了财富遭人嫉恨和被人打劫,于是压低日常消费,这种现象在全社会虽然不是主流,但是其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安康。老百姓不敢从容消费、大胆消费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所不期望的,农村社会的消费市场本来就低迷,加上老百姓因怕消费而招致不幸,使得在某些农村地区消费更加难以开启。

八、城市化滞后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原因

城市化水平偏低是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根本原因。目前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要低。城市化滞后,导致第三产业不够发达,而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同时第三产业的发达可以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上升幅度不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转移,农村人口的大量存在与城市化偏低共存。

【参考文献】

[1]万典武:对发展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五点看法[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3(12).

[2]刘建湖: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现状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6(13).

[3]刘湖、彭晖:构建新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实现城乡和谐发展[J].消费经济,2006(4).

[4]舒长根、郑林:对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问题的不同看法[J].人口与经济,2004(6).

[5]李仲生: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剩余劳动力[J].人口与经济,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