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村基层腐败的成因及防治策略
时间:2022-04-14 10:34:00
导语:小议农村基层腐败的成因及防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简介:基层腐败的危害更是巨大的,特别是村官腐败会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会造成社会思想混乱,直接危及政局稳定。检察机关通过打击基层腐败,可以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本文以基层反腐败的一个案例为切入点,从基层反腐败工作的现状,造成当前基层不稳定的腐败因素出发,分析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探讨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检察机关;基层腐败;成因;防治策略
一、引言
某县检察院于2009年8月11日受理初查某县官塘村书记吴某某涉嫌贪污、受贿一案,2009年8月19日立案侦查,同日吴某某被刑事拘留,2009年9月1日被依法逮捕,2010年4月8日,某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某县官塘村书记吴某某自2003年起,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入少入账、不入账和虚报冒领的手段侵吞、骗取国家退耕还林款19743元,吴某某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款共计23800元,所收受的贿赂款涉及高铁、高速公路、计划生育等方面。通过打击基层村官的腐败行为,检察机关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威望,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加大办案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既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巩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的迫切需要。”[1]
目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利益的诱惑,少数村干部滥用权力,在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粮食补贴、退耕还林款、计划生育以及拆迁补偿等问题中,贪污公款和收受贿赂。这些腐败因素的存在,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越级上访、进京上访乃至暴力事件等情况的发生,不仅造成恶劣的影响,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分析农村基层腐败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二、农村基层腐败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上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村干部的工资收入不断提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却偏低。基层干部收入偏低,严重地挫伤了其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低收入、高工作量、高素质的要求,在面对现实经济的诱惑时,腐败也就成了一种可行的选择。某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得部分人先富起来,巨大的差异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由于这种经济收入与消费支出形成的强烈反差,基层的干部容易产生产生不平衡心态,在思想上萌生权钱交易的念头,进而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二)、政治上的因素
村干部虽然不是国家干部,但因其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全面管理辖区村务,同时受政府委托,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2],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痪散,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低,成为农村稳定的一大隐患。由于党风不正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削弱,镇村干部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和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民主治理流于形式,村务公开内容不实、不详、假公开,流于形式,群众对干部且多心、不放心,有意见,这就使得农民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而采取群访、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等方式来表达诉求,造成基层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三)、文化上的因素
腐败文化是一种陋习和糟粕的集合体,可是这种文化却很有生命力和市场,在基层农村,腐败文化像病毒一样感染着意志力和抵抗力较低的村官,这种腐败文化的具体表现是:
(1)、对不良的习俗以及腐败表示理解和容忍。一些人认为,腐败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就要容忍腐败的存在;甚至有些人认为,腐败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一件事通过正常渠道也许三个月都办不好,而只要通过托关系、找门路,也许一天就办好了。
(2)、对腐败羡慕和攀比的心理。“笑廉不笑贪”的心理在社会中普遍,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清廉的干部被孤立,原因就是清廉的干部与已经形成的“腐败文化”格格不入。而原本清廉者由于不能忍受这孤立、排斥和无端的打击,最终也可能走上腐败这条不归路。同时在某些人的眼里,认为腐败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能力,进而有人甚至以腐败为荣,清廉为耻。
(四)、组织上的因素
社会控制弱化和监管分配制度的缺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调整,各结构要素之间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稳定难以持续维持,大量非稳定因素产生。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力,监管控制机制落实不到位,为那些滥用人民委托的公权力搞腐败违纪和贪污受贿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就致使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的稳定。
(五)、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
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明确,会计出纳是同一个人,钱账不分,坐收坐支,缺乏有效制约,财务从不向群众公开,没有建立起并实施一整套的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度;虽然,实行了乡镇统筹管理制度,但各村依旧另设账目,管理自己的“私房钱”,致使村干部们有机可乘,有以下两种情况:
(1)、按照规定,村长应主管财经,可有些地方财经全部由村支部书记抓,形成一人说了算的局面。
(2)、村会计账中“白条子”泛滥。在农村,有的买卖双方都没有正式的发票。因此白条子在村会计账目中成了正式发票的代名词,直接导致了财经管理混乱,真假难辨,村务透明度不高。
(3)、会计做假账,用会计的职能来制约村官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3]财务管理不规范,个别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不懂会计业务,遇事又不坚持原则,唯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命令是从,也给村干部职务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
(六)、基层反腐工作建设弱化
基层反腐工作没有形成合力,仅凭检察机关的反贪部门开展反腐败工作就显得力量有限。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新形势基础上做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但从基层实际情况来看,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仍处于一种零散、孤立状态,存在着为搞宣传教育而搞宣传教育、为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为开展监督而开展监督的现象,甚至存在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
三、惩治农村基层腐败的意义
(一)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管理文明、政治文明的新农村。但是“村官”腐败对村民自制制度的形成了破坏,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民主建设。而农村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探索,因此通过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现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检察机关打击基层腐败可以稳定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一个安全的粮食环境。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根本中的根本,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忽略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部分“村官”虚报冒领各种农业补贴等腐败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和社会的不稳定,破坏了既有的生产关系,继而影响既有的生产力的发挥,也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打击涉农腐败案件,可以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为农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打击基层腐败现象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1)、基层腐败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的村官腐败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问题,也会给维护当前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引发各种冲突,甚至上访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村官腐败的集中治理,不仅是治理腐败本身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2)、打击基层腐败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基层的农民,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民群众大多通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农村干部的言行来认识和评判整个党和国家,广大农村干部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能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反之,就可能给党和国家抹黑,让群众失望,不难看出,村官腐败已经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毒瘤,因此,打击基层腐败问题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个环节。
(四)、打击基层腐败是维护社会稳定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打击惩处基层村官腐败问题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打击腐败犯罪分子,使腐败必遭严惩的信息辐射到社会,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其他公民会产生心理效应,给那些欲腐败的分子以儆戒,使之悬崖勒马;另一方面,可以教育和鼓舞人民,使人民相信法律,增强法制意识,提高守法的自觉性,从而自觉敢于同腐败分子做斗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4]从而达到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和认同,运用法律武器同腐败现象斗争,而不是通过越级上访、进京访等形式表达诉求,同时通过严厉的打击基层村官腐败现象,可以提高村官对腐败成本的反思,达到从心理上防腐拒腐的效果,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和谐社会。
四、农村基层腐败防治的具体策略
(一)检察机关继续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坚决遏制腐败,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前提。为确保打击力度和打击效果,检察机关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检察机关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重大问题要亲自动手解决;要支持反贪部门的工作,协调各方的关系,形成反腐败合力。
(2)、检察机关应运用“持久战”和“歼灭战”的思想来打击农村基层腐败。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与腐败现象根深蒂固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现实土壤有关系,因而,反腐败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把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常态化,突出查办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职务犯罪,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各地还要结合实际,围绕涉及民生民利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热点行业,适时组织开展新的专项工作。问题必须要逐个地解决,案子要逐个的去查处,按阶段的把反腐败工作推向前进。决不能让腐败行为有任何“宽松的环境”,决不能让腐败分子为所欲为、逍遥法外。
(3)、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开展反腐败斗争尤其应该走群众路线。在多年的反腐败实践中,检察机关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大量的线索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检举揭发。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赢得了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就一定能够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
(二)要建立侦防一体化机制。
检察机关要建立侦防一体化机制,加强与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协作配合,结合办案加强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充分利用已经查处的农村职务犯罪案件,抓好警示教育,检察院把办理的影响农村稳定,侵农、害农案件进行梳理,编选典型案例,在广大农村进行巡回警示教育。”[5]提高基层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筑牢清廉防线。引导基层干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教育基层干部认识清醒、行为清廉、干事清正,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在广大群众心中牢固树立领导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使老百姓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
基于农村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一些利好政策出台,但是到最终的执行端就变样了,一方面是执行端的村官或者基层干部为利益诱惑,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大部分人是不了解政策,因此针对这个特殊的情况,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方法来解决,即建立国家政策直达农村的网络体系,比如建立专门的电台、广播系统,专门用来及时对农村讲解宣传每个政策的操作程序,让他们了解,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干部利用农民不懂政策忽悠百姓,从而腐败的情况。
(四)、健全村级集体财务管理,让人民监督。
目前农村的财务公开制度是有的,但是农民对参与监督的意识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水平造成的,同时也是财务公开缺乏有效监督,流于一种形式,打消了农民监督的积极性,建立完善财务公开审计制度可有效解决这个困局,特别是尽快建立村级财务审计机构和制度是有效解决村官腐败有效途径。
(1)、创新管理机制。针对当前村级管理权责不明、力量薄弱的问题,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开支审批制度”等[6],应整合乡镇财政所、经管站等力量,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农村报账员要实行聘任制。负债村进行公益事业、重大项目建设,必须上报经管站审批同意。要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程序,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定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建立资产台账,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管,村集体资金要纳入村级财务核算,由经管部门统一管理,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加强村财审计。认真开展对村干部的目标责任审计和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制度,检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履行情况,针对土地征占收入、农民负担、集体资产处置等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并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
(五)、建立有效实用的举报网络,让人民参与。
目前农民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信访,但是信访是一种被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畅通信访渠道。做为检察机关可以将举报信访工作的重心前移至农村基层。可以从农村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选聘一定数量的信息员,经常走访农村基层群众,真实掌握农村群众对村财收支等问题的意见和诉求,真正畅通农民表达意愿的渠道。
(2)、就是要建立一个成熟的完善的、畅通的、有效的举报网络。这个网络要考虑到农民文化水平低等特点,量身定做,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报网络,而利用大学生下乡的契机,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终端,通过网上举报腐败问题,也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
五、结语
腐败是文明社会毒瘤,是党和国家健康肌肤的腐蚀剂。基层腐败的危害更是巨大的,会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会造成社会思想混乱,直接危及政局稳定。加重对腐败的惩处力度,加大腐败成本,彻底摆脱基层反腐过程中平级对调、降级录用等一系列的消极反腐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基层腐败。加重对基层腐败的惩处,就是要做到“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心理上后悔莫及”。[7]只有重力反腐,才能让腐败分子认识到腐败的高成本,才能更有效地遏制基层腐败的发生。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村民法制观念的增强,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防控腐败的社会力量。”[8]社会稳定和谐是人民的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群众幸福生活。只有保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凝聚人心、提升人气,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其根本职责在于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因此打击基层村官腐败、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社会和建设和谐美好社会,是履行检察职能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 上一篇:公路改建中隧道的施工要点探索
- 下一篇:小议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