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解决三农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1-11 10:53:00

导语:剖析解决三农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剖析解决三农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性

[提要]“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最大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层面来审视,“三农”问题仍是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破解“三农”问题,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三农”问题;和谐社会

一、“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中国社会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涉及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产量不断增长,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村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但是,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一个来自农村基层干部所反映的“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看,“三农”问题仍然是实现和谐目标的重大障碍。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业比较效益太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连年丰收,很快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一部分地区发展了乡镇企业,农民收入继续提高,有的也真富起来了。然而,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却减缓或停滞了。据统计,1979—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5.1%;1989—1991年下降到只有1.7%。之后几年,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又有所上升。1997年以后,因农产品总量基本稳定而市场价格却下降了30%以上,并且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却不断上升。1999—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7%,而农产品成本却增加了24%,增产不增收。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第二,农民工问题仍是一个较长时期内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乡镇企业不断萎缩,甚至纷纷倒闭,大量富余的农村劳动力便涌入城市,形成一支数量巨大的农民工队伍。今后,农村每年还将有大约1000万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民外出打工成为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对外出务工的农民来说,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阻力,除了他们自身素质不高,缺少技能培训,影响到就业和收入外,还有城市门槛高、制度障碍多、权益保护难的问题。进城就业七证八证要收费;社会保障农民工无份;住房享受不到公积金;子女上学困难重重;辛苦工资常被拖欠;遇到困难缺少救助……,一系列问题犹如一条条绳索,捆住农民,把农民推向城市边缘,甚至被黑社会所利用,这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且影响到全面小康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三,乡、村两级党政机构日益扩大,农民负担越来越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乡(镇)村两级机构越来越大,干部队伍迅速膨胀。现在不少乡镇正副书记、正副乡镇长就有近10个,甚至10多个,加上七所八站以及为数不少的临时人员和超编人员,一个乡(镇)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有的多达二、三百人,超过正式编制的几倍、十几倍,比50年代一个县政府的人员还要多。至于村一级组织,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固定补贴的是3-5人,大的村也只有5-7人。但现在村里有党支部、村委会,除几个主要负责人外,还设有工业副村长、牧业副村长……还有人数不等的支委、村委,以及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治保主任等等。一个村少则10多人,多则几十人。这么多人要拿钱,只能以多种名义向农民收取,这就不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反映的“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农民的沉重负担。

第四,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矛盾日益凸现。据统计,2001年城市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村人均收入为2366元,二者之比为3:1;城市和农村人均可以用于消费的货币收入之比为5:1;在城乡居民存款中,70%的农民只占19%的份额;在商品消费中,70%的农民只购买了占商品总量39%的份额。城镇人口的恩格尔系数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55%左右一路下滑到2001年的37.9%。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反映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它同时又说明居民用于维系基本生活的费用越来越低,农民从农业产出中获得的收入就难于大幅度增长。加上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工农业“剪刀差”,市民和农民的不同“国民待遇”以及财政重城市轻农村等问题,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在有些地方,城市是三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而农村则是十年八年“江山”依旧,面貌未改。

二、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一贯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方针,对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一系列政策,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长。同时,我国已进入“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的历史转变新时期。这一切,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进程中,进一步破解“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要狠抓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只有农业大大发展了,农村大大繁荣了,农民的生活大大提高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各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

分散与小规模的农业,难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难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站在市场化、全球化的高度逐步转变目前的农业经营方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农业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向贸工农一体化转变,使农副产品从初级产品经过加工、储运、转化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民从单纯出售原材料,转变到分享加工、运销环节的利润以增加收入,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顺利地进入大市场,这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使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要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还要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发展小城镇,使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近代历史表明,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城市发展不起来,农村许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就我国当前情况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求加快城市化的进程。通过大城市的辐射,中小城市的中介,带动大批小城镇的建立和发展。让几千万乃至几亿农民进入城镇,成为城镇的新居民,进入第二、第三产业,而交出原来承包的耕地。这样,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才能得到发展,农业也才能比较普遍地实行规模经营,使用现代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这是所有小农经济国家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最终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必由之路。如果目前这种9亿农民耕种15亿亩土地的格局不改变,农村是难以实现现代化的。

其次,要推进民主政治。实现农民当家作主,是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政治保证。现阶段一是要继续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政治民主化。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村民委员会干部由村民进行直接选举,农村的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并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这是保证亿万农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有效的实现方式,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农民是满意的;二是加快乡镇的机构改革,减少人员,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使他们善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和谐的新农村;三是要推进农村法制建设,使农民的权益得到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开展农村法制教育,使广大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四是建立民主保护机制,强化民主的监督和约束功能,建立下传上达的民主渠道,将民情、民意、民苦、民难原原本本地、及时地传送到决策层,通过制度和一定的组织形式来维护农民自己的权利。公务员之家

再次,要加强文化建设。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团结农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就能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过去,在“经济优先”思想指导下,农村文化一直处于次要位置,不仅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不和谐,农村文化体系内部也存在不和谐因素。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农村的文化困境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要着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认真落实教育振兴计划,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增强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力,改变由于农村教育落后使广大农民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二是要深入开展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阻止落后的、愚昧的、反动的文化思潮在农村蔓延,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为构建和谐农村奠定思想基础;三是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与实施,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农业资源匮乏的农业大国来说,“三农”问题的解决,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