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基建模式论文

时间:2022-05-26 10:31:00

导语:创新农村基建模式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农村基建模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支部加协会”模式;“支部加合作社”模式;“支部建在屯上”模式;“三级联创”模式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加协会”创新农村基层党建模式、“支部加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支部加协会”有利于确保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支部加协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实现农民得实惠的重要保障、“支部加合作社”是在农村合作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党支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支部加合作社”体现了农村基层党建的正确方向、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因地制宜,注重提高针对性、针对民主管理难落实的问题,着力健全监督体系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好坏,关系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甚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进入新世纪,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基层党建模式。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地方大胆探索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探讨以下4个方面的新型党建模式:一是“支部加协会”模式;二是“支部加合作社”模式;三是“支部建在屯上”模式;四是“三级联创”模式。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党建模式

一、“支部加协会”模式

“支部加协会”是指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协会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带协会、协会联农户,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一种崭新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有效的载体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基层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紧密结合。通过支部的创办、协办、为协会提供服务等形式,为协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入了更强大的发展动力,形成产业得到发展、基层党建得到加强、农民得到实惠、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融互动的良好局面。

1“支部加协会”创新了农村基层党建模式。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改变了过去按行政区划建立党组织的单一模式。由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的党员组成党支部(或党小组),既可以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便于共同研讨农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有利于培育农村人才队伍,扩大能人效应、示范效应,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基层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比较有效地改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2“支部加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协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把多家农户组织、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来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协会的带动下,有利于引进推广适合本地条件,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将成功的致富经验推广到会员及农户中去,从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各地区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人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致富能手牵头成立各种专业协会,为广大种养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从而形成了支部、协会、农户的联合体,提高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3“支部加协会”有利于确保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就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成立的各类农村协会的发展状况来看,农村专业协会是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但也有部分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不够;有的在经营中遇到农民培训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困难,仅靠自身力量又难以解决;有的经营管理不规范,运作机制不健全。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将其与农村专业协会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支部与协会、协会与农户相互结合、良性互动的局面。实践证明,“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为实现这种结合找到了一种有效抓手,促进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4“支部加协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实现农民得实惠的重要保障。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必须把千千万万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来参与市场竞争,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把农民生产的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条,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支部加协会”通过不断向农民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它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总之,“支部加协会”党建模式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基层党建的新形势,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又一重大创造。它使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实现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利于“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支部加合作社”模式

“支部加合作社”是在农村合作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它创新了农村基层党建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基层党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支部加合作社”有以下三种不同类型: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党支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党支部是存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内的党组织。它的作用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在这一关系下,推进“支部加合作社”的工作,就是要发挥好党支部的作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内的党支部对合作社主要起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典型示范和保证监督作用。二是农村党支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农村党支部是存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外的党组织,它的职能是在行政区域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村党支部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发展。还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三是农村党支部与村经济合作社类型。村经济合作社不同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是一种集体经济。村经济合作社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接受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但这种领导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上实现改革和创新。“支部加合作社”模式保证了党支部对村经济合作社的领导权,保证了全体村民在合作社重大发展问题上的民主权利,同时,党组织也充分支持村经济合作社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享有的经营自主权。这就通过制度创新明确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理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党支部领导下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各司其职的治理结构。

合作社虽然是一个小载体,但在党支部领导下,二者的有机结合却是一篇“大文章”,因此,“支部加合作社”反映出了当前农村党建的许多新含义:

(1)“支部加合作社”体现了农村基层党建的正确方向。基层党组织支持并引导合作社的发展,表明我们党深刻把握住了农村工作的普遍性规律,以实现农民经济利益为前提,以合作社为载体,把农民从合作社的基础上组织起来,是对利益分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农民的新型代表机制的成功探索。(2)“支部加合作社”继承和发扬了党在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当前“支部加合作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保证了村民自主权,农民享有进社、退社自由权;二是无行政权力干预,合作社享有自主决策权;三是合作社既包括以农户生产资料、劳动力入股的合作产权,也有农户对生产资料的私有产权,是合作产权和私有产权的结合体;四是合作社保证社员公民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不难看出,在这些特点背后,是我们党长期实践的深厚积淀,是对党的农村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3)“支部加合作社”有利于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所谓“支部加合作社”是指支部引导、服务于合作社,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支部的组织形式根据行业特征、产业链的地域分布而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合作社的功能超越了经济范畴,向社区治安、文化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展,从而实现了人们当家作主。(4)“支部加合作社”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组织存在于合作社之中,可以利用其执政资源为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凝聚力、战斗力,真正做到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实践证明,“支部加合作社”是我们党投资社会资本的一个有力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支部加合作社”党建模式是党在基层社会中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它突出了以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党建目标,把群众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扩大了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成功实现了乡村社会发展中农民利益的表达与整合。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此外,合作社属于民间组织,因此,“支部加合作社”模式也为我们党处理好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支部建在屯上”模式

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创新农村党支部的组织模式设置。我国许多地方具有一村多屯的特点,党员分散,党组织很难开展活动。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把支部建在屯上,下移工作重心,有利于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农村党支部的工作效率。

把党支部由原来建在行政村上改为建在屯上,是农村基层党建模式的一种创新,牵扯面很广,要求较高。在实践中.要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行事,要大胆探索,稳步推进:

(1)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认真总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深刻认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作用,把屯党支部建设作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市、县、乡要分别抽调党员干部组成党建工作指导组,长期驻扎农村,协助当地党组织开展农村自然屯党支部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对屯党支部的组织领导。(2)必须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党支部可以采取不同的设置模式。一是采取“一屯一支部”模式,独立组建党支部。只要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含3人)的自然屯,都建立党支部。二是采取“多屯一支部”模式,联合组建党支部。人口不多、远离行政村村部且又相邻的几个自然屯,可以联合组建党支部。三是采取“一屯多支部”模式,划块组建党支部。人口较多、党员超过50人的自然屯,可以设置一个屯党总支部,在其下再建立若干个党支部。(3)必须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加大对屯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政治激励、物质奖励、授予荣誉称号等各项措施,调动广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授予荣誉称号等活动,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把支部建在屯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一种探索。实践表明,这一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支部建在屯上,创新了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保证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广大农村党员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农民群众创建致富示范基地,扩大了能人效应、示范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2)推动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进程。把支部建在屯上,促进了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的有序参与,保证了农民群众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权。(3)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支部建在屯上,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强有力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各屯党支部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推动了文明乡风的形成,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把支部建在屯上,强化了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功能,使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c在农村,屯党支部和党员成了广大农民群众最亲近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服务者,一大批新农村建设党建示范点涌现出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的增强,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加强。

总之,“把支部建在屯上”党建模式有利于“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密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四、“三级联创”模式

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社区上下联动和有效对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许多地方推出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创”农村党建新模式,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党组织领导体系,创新组织设置;二是要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道路。(1)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组织设置。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级联创”模式在乡镇设立“三级联创”党建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并设立综合协调办公室,各村级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联创活动的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的责任人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进行工作指导,确保“三级联创”活动取得实效。构建“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的党组织领导体系,拓宽了基层党组织管理与服务的空间,为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平台。(2)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强化认识.明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并向农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使工作开展和管理服务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三级联创”活动取得实效。“三级联创”模式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社区的自我管理服务功能与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有机结合、同步加强。

在“三级联创”模式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注重提高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对策.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提高“三级联创”的实效性。(1)针对村小组难办事的问题,着力推动组织设置的下延,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村小组作为一级组织势单力薄.很难有所作为。而将若干个自然村落组建成一个村落社区,建立联合党支部,并组建产业协会、村企联合党组织等专业型、功能型党组织;创新了组织设置,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2)针对集体事务难参与的问题,着力搭建参与平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级联创”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作为重要内容,着力推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建设。“三级联创”为农民参与民主管理、表达利益诉求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促进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3)针对公共服务难到位的问题,着力转变工作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迫切要求各级基层组织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从过去的指令型工作方式转变为服务型工作方式。在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下.各村各社区成立了“农业家政”服务队,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密切了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关系。(4)针对民主管理难落实的问题,着力健全监督体系,扩大农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权,树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三级联创”模式在村一级新增监委会,在社区设立监事会,改变了村务监督长期缺位的状况,形成“乡镇纪委——村监委会——社区监事会”的新型监督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扩大了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为农村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三级联创”党建模式有利于“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二元并存”。将乡、村、社区上下联动和有效对接,拓宽了基层党组织管理与服务的空间,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内容,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快了和谐发展新农村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