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科技兴农发展农业论文
时间:2022-05-10 11:25:00
导语:市场经济科技兴农发展农业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主文主要从农业在海南经济中的地位;海南农业的现状与问题;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这个根本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农业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农业是海南工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是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的物资保证、发展农业,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村投资环境不利,阻碍农民的投资行为、农业技求水平不高,科技成果推广率低、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并存、摆正农业的位置,避免决策失误、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而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等,具体请详见。
海南是一个农业省份,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思想。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曾经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农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有力地支撑着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但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技术水平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村投资环境不利等。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有必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农业在海南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便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马克思早就说过:“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农业发展的本质。根据海南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今后海南国民经济是地工农业协调作用、城乡协调发展、三大产业相互促进。“九五”时期到2010年,农业在海南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1、农业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农业是海南经济的重要部门和最大产业,产值一直遥遥领先。建省后,海南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但农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仍处第二位。“八·五”时期至1996年,农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40%之间,均高于第二产业工业所占的比重;1996年,全省人均农业产值为2009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照经济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相对来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越小。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其农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为2%—12%。从海南的发展情况看,农业在海南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是缓馒的,并且与世界相比差距很大。说明海南现阶段仍然是经济不发达、以农业作为国民收入主要来源地地区。同时,在海南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的比重至今仍达60%。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
2、农业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农业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首先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产业,早在数千年以前,人类就知道种植可以食用的作物和驯养可以役用的动物。人类所需的基本食物,过去来源于农业,现在来源于农业,在可预知的将来仍然主要来源于农业。当今世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离开农业,食品工业仍然制造不出人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即便象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3%,上述状况也没有多大改变。由此可见,农业在海南经济中起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海南是个农业省份,有农民5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6%。在社会就业人员中农业负担着60%以上社会劳动者提供就业和生活来源的艰巨任务。当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但这将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在未来几十年农业仍将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重要产业。因此,农业的状况如何,关系到海南能否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正如同志所说:“农民的状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关键,所谓:“无农不稳”就是这个道理。
3、农业是海南工业发展的基础
目前,海南60%的轻工业原料来自农业,如制糖业、食品加工业、制革业、橡胶制品业、造纸业、酿酒业、饮料业等轻工业其原料主要依靠农业。也就是说,工业对农业有很大的依从性,农业对工业有着很大的制约性。同时,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前提和发动因素,农业充分发展的结果,不但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低级产品,而且农民购买力增加,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量增加,又将为工业提代广阔的市场,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又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因此,要加快发展海南地方工业,首先要发展农业,重点发展进口替代型工业,使工业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的附加值提高。
4、农业是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的物资保证
农业不仅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贸易业、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物资保证。
首先农业为市场提供丰富的农产品,促进了市场的繁荣活跃。其次农业是海南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在出口贸易中,农产品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出口额占30%。三是农业与旅游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向农村进军是今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建省近十年,海南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绝大部分旅游点在农村或郊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商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农村面貌得到改观。如我省通什市番毛乡,八十年代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黎族山村,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发展旅游业,建成黎族文化村旅游点,全村有70%的农民除了搞农业生产外,还从事第二“职业”即从事交通运输业、贸易业等第三产业,如今已有80%的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如林业维系着海南森林旅游业的兴衰;农业提供的土特产品,促进了旅游产
品的开发;农业提供的山珍海味、热带瓜果等丰富的食品,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5、发展农业,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首先海南的光热资源丰富。海南四季如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26℃,日照时间长,农田终年可以种植农作物且生长快,各种农作物年均可收获2—3次,同内地相比,耕地产出效益高。其次是生产反季节瓜菜在国内外市场占有较大的优势。海南冬季温暖如春,是一个天然大温室,冬季农田播种面积大,因此,开展冬季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近几年,海南的反季节瓜莱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同时,由于这一优势,海南目前是我国南繁育种的重要基地。三是海南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农作物除了粮、果、瓜、莱等作物外,还有橡胶、咖啡、南药等品种繁多的热带作物。海南橡胶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咖阀民胡椒产量占全国的50%,椰子、腰果占全国的99%。此外海南还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贵重热带森林。四是海洋资源丰富,是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海南四周环海,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沿岸天然港湾多,浅海滩涂面积广阔,发展海水养殖业具有很大的优势。优厚的自然资源为海南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海南农业的现状与问题
建省近十年来,海南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1996年,农业生产总值达144亿元,比1987年增长1倍,九年间,平均每年增长8.4%,人均农业产值2009元,居全国第一位;粮食产量达207万吨,比1987年增长55%,人均占有水平由1987年的185公斤上升到1996年的290公斤,增长34%。肉禽蛋类、水产品、蔬菜、瓜果人均产量较1987年增长56%—2.7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同时,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生活迈进。但由于海南农业原有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因此,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目前拥有充足的电力,便利的交通,这为海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农业内部的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与我国先进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农业后劲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脆弱,抗灾抗害能力差,至今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1996年,海南农业机械总动力176万千瓦,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量为0.34%千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04千瓦,比山东、江苏、广东等先进省份更低,灌溉设施老化,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7.6万公顷,总总耕地面积40%,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量为0.03公顷,为全国平均水的60%,其中旱涝保收面积仅占43%。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2、农村投资环境不利,阻碍农民的投资行为
农户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主体。据1996年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在生产性支出中,农民自筹资金投入占70%,而借贷性支出只占30%。据有关统计资料测算,建省以来,农民投入占农业总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5—80%。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所需物质资料的投入方面,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民投入几乎占了绝大部分。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在农业资金投入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投资环境欠佳,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民负担重,农业的比较效益大大低于其他产业,难于激发农民对农业的投资热情,造成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用于住宅建设和其他非农产业上。虽然近两年国家通过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农业资金的回报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农村一高(农贸价格高)、一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3、农业技求水平不高,科技成果推广率低
海南科技教育水平落后,农村科技力量薄弱,农业人口素质低是造成耕作方式落后,资源使用浪费,生态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海南目前有农业技术人员350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20人,农艺师820人,在农业人口中,每1700人才有一个农技人员,与全国相比,海南农技人员的总数仅高于西藏和天津,30个省市中排28位。而在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初中占30%,小学占43%,文盲占15%。如此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的地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海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1996年,农业总产值增长幅度中仅有3%来自科技进步的成果。
4、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并存
海南土地资源利用率不足60%,尚有荒地约130公顷。可使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95公顷,仅利用了10%,可供养殖的淡水面积8万公顷,大部分还没有利用,说明海南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同时,资源的利用又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根据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渔业及畜物业生产理应成为海南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但目前海南农业总产值中,渔业产值仅占16%,年人均拥有水产品67公斤,相当台湾人均水平30%;畜牧业没有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独立产业,社会化程度低,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为19%,说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资源利用的盲目性,不同程度的造成水上流失,土壤肥变下降,森林资源减少等农业生
态的破坏现象。
三、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这个根本
1、摆正农业的位置,避免决策失误
邓小平指出:“我们从宏观上管理经济,应该把农业放在一个恰当位置上”。农业虽然是基础产业,各项产业之母,但却是一个弱质产业,主要表理在:一是海南农业基础装备水平低,抗灾保收能力差;二是经营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三是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农业这个弱质产业,我们应该摆在什么位置非常重要。由于海南国民经济目前所处阶段(经济水平不高、各方面都急需资金)和农业自身的特殊情况所决定,农业容易出问题,稍一放松,就很容易被挤掉。我们任何时期对农业形势的估计都应持慎重的态度,摆正农业位置,避免出现那种热热闹闹地:“讲基础”之后,又静悄悄地“挤基础”以至简单的按照比较效益高低来配置资源的倾向。因此,发展农业,首先要提高认识,摆正农业的位置,并取得共识,这样行动上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特别长,因此主要靠政府的投入。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海南财政支援农业支出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在全省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受比较效益高低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量资金重点投入于利润高、见效快的非农业上。如1996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不包农民自筹资金)7.7亿元,占全省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由“七五”时期的28%下降至5.3%,与非农业投资相比相差了3倍多。因此,要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除了正常税收的积累外,如每年从二、三产业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农业发展基金,或向社会征收粮食消费税,或从一切基本建设中抽取农业发展基金等。以保证水利开发、农田防护、技术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3、优化资金投向,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向内涵型转化
我省目前的农业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经济,农业比较效益低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追求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高回报率、高附加值,使农民经济增长向内涵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化。而追求资本的高回报率,高附加值,关键在于优化资金的投向。
农业投入不能“撤胡椒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优化投向,提高产出成果,使有限的耕地和资金用在关键的地方,使之产生增产增收增后劲之功效。一是把资金投在拳头产品上,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行得通、推得开的经济作物上。二是把资金投在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资金投在科学技术上前途远大,大有作为。农业投放的最佳回报是科技含量产品,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是农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三是把资金投在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使之产生辐射四方的效应。
4、充分而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资源是最重要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势是振兴海南农业的关键。
海南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想、应遵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树立“立足资源优势,实行多种经营,扩大生产领域,充裕食物供应,重视生态效益”(21)的战略目标,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建设生态农业已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而被广泛重视。对海南农业资源的开发,应采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海南高温多雨的气候优势,积极推行生态农业,即实行多层栽培,发展立体农业。其次是发展创汇农业。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海岛经济的特征。从海南建省以来的发展情况看,海南出口贸易中,农产品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品的出口额为30%,这与地理条件相似的台湾占60%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因此,海南要想在短期内赶上国内先进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外市场,发展农业出口贸易。
当前,海南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金的来源是一个首要问题。在资金非常短缺的现阶段,单靠政府财力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从近几年财政赤字来看,短期内海南自身积累难有大的突破。因此,要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想方设法放大外资的引进,增加农业资金的投入。二是重视科技的投入,推广科技成果。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的动力,科技兴农是海南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
- 上一篇:教育财务建设工作会讲话
- 下一篇:农业社会化发展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