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淡养殖技术
时间:2022-03-16 02:24:00
导语:南美白对虾淡养殖技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选址
选水源好、无污染的区域,即淡水资源丰富,河道水流能经常供给,至少在5~10月份能充足提供;工厂较少,河道水质好,无环境污染,且进排水顺畅。
2池塘面积和设置
池塘面积0.53hm2左右,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成本。面积过小,塘埂多,挖塘费用增加;面积过大,养殖管理不便,不易做到准确投喂饲料和准确观察到虾的吃食情况,喂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则使虾的食料不足。池塘深3m以上,水深2.5m左右。设置单独的进排水系统,既可防病,又可调控水质。配备增氧设置,一般0.53hm2池塘设置增氧泵3只,每只15KW。
3放养前准备
3.1池塘清整
对老塘和鱼塘改造的虾塘,要进行排水清淤,保证池塘淤泥不超过10cm;池塘最好曝晒1周以上,要防止池底积水,但池泥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3.2药物消毒
放苗前20d左右,放池水不高于20cm,对池塘进行药物消毒,以杀灭病菌和野食鱼类。消毒药物可用生石灰1800kg/hm2,或漂白粉(25%~32%有效氯)150kg/hm2,或菜籽饼300kg/hm2,2种类型消毒药物不能同时使用,且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3.3进水肥水
放苗前8d左右可进水,进水时在进水口用70~80目筛网过滤,预防野食鱼类及其卵进入,进水到50cm左右时进行肥水,一般用肥水王7.5kg/hm2、复合肥75kg/hm2,偏酸性的池塘用熟化干燥的鸡粪效果较好,用量750kg/hm2左右,使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35cm左右。肥水后划塘面1/20用塑料布围起来,配制成盐度2‰的水等待放苗。肥水放苗后看水肥情况,池塘逐步加水,每次10~20cm。
4放养密度及规格
放养密度控制在75~105万尾/hm2。虾苗过少,浪费虾塘资源;虾苗过多,存量绝对值上升,水质很难控制。大量投喂饲料会导致水质破坏,大量换水致使水质很难稳定,容易发病。投放上述密度,产量可达4500~6000kg/hm2。虾苗规格在体长1cm左右较好。虾苗体质检验:取准备购虾苗的池水,将毛巾浸湿,拧干后摊开,放入10只左右虾苗,合上毛巾,10min后放回池水,若虾苗成活率在90%以上,说明虾苗体健质好,可购苗放养。
5日常管理
5.1水质管理
在虾体长5cm前以水育肥为主,如水质清澈,要投喂有机肥、无机肥或生物制剂,努力使其水肥。虾体长5cm后,要掌握水质透明度,一般控制在40cm左右。通过换水,适当投放沸石粉控制水质,使水质清爽。每15d要泼洒1次石灰水,使水质呈微碱性,利于虾蜕壳补充钙。至于定期消毒,以掌握控制水体稳定为目标,尽量少消毒。
5.2投料
当虾体长2cm后开始投喂饲料,以每天每万尾50g为开始基点,饲料投放量以观察网内吃食为准,把1%饲料放在观察网内,尽量做到准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投放饲料量。
5.3巡查
在中后期必须做到勤巡查,观察虾塘是否缺氧,是否有单独游虾,如有游虾说明虾已发病,必须及时治疗。同时还要防止野食鱼类和有害动物的侵扰。
6病害防治
主要以调控好水质来预防虾病发生,尽量控制水质稳定。如发生疾病,应掌握2个原则:一是发现细菌性疾病,可通过消毒、投喂药饵来控制;二是发现病毒性疾病,必须及时早治,如已到后期,还是早捕为好,以免遭受大的损失。
6.1细菌性疾病
6.1.1红腿病。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头胸甲地区呈淡黄色。防治方法:用大蒜素按饲料量的1‰~2‰,加入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饲料,待药液吸收后即可投喂,连喂5d能收效,以后按15d为1个周期投喂。同时泼洒含氯消毒剂杀灭虾体及水体中病菌,并用漂白粉1~2g/m3杀菌。
6.1.2烂眼病。病虾一般伏于水草或池边水底,有时浮于水面旋转翻滚。初期眼球肿胀,逐渐由黑变褐,以后溃烂,严重者整个眼球烂掉,只剩眼柄。防治方法:经常采用光合细菌、益生素等改良水体,保持良好水质;疾病发生后,全池泼洒溴氯海因2次,每次用量0.3g/m3,同时内服氧氟沙星,添加
量为0.1%,连续投喂3~4d。
6.1.3烂鳃病。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变脆,然后从尖端向基部溃烂,溃烂坏死部分发生皱缩、脱落。防治方法参照红腿病。
6.2病毒性疾病
南美白对虾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为白斑病。病虾先停止摄食,行动迟钝,弹跳无力,漫游水面或静卧水底不久即死。其体色有时轻度变红,或暗淡退色,但有时体色并不改变。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3g/m3或二溴海因0.2g/m32~3次;将爬边的病虾捞出消毒,清除污染源;按饲料量的1‰~2‰添加EZO-生物活性剂,以增强对虾的免疫及抗病力,按饲料量的1‰~2‰添加活力菌,以有效调节对虾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同时内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连喂7~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