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特殊保护论文
时间:2022-01-11 11:02:00
导语:农民工特殊保护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长期以来,对于来自农村,具有农村户籍的劳动者有着不同的称谓,比如“农民工”、“临时工”、“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就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打工者”、“打工仔(妹)”等等。其中以“农民工”一词在近年来使用最为普遍。依据不同的标准,农民工可以划分为城市化的农民工与非城市化的农民工,乡镇企业的农民工和城市中的农民工,体力型农民工、技术型农民工、智能型农民工与劳动资本复合型农民工几种类型。
从上述农民工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农民工是介于城乡之间的非农非城的边缘群休;(2)农民工在社会群体中处于绝对的弱势;(3)农民工的劳动具有季节性、兼职性的特征,往往横跨农业和非农产业两大领域。(4)农民工一般是合同制的“工人”,其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临时性,如体力劳动或服务业等。(5)农民工是个历史性范畴。农民工这个概念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在我国经济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消除。
二、农民工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意义
1.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的建设
“三农”问题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因为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中国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现状,让农民尽快致富,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外出务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来源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为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无疑不是一条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
2.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
农民工对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起了积极作用,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镇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东部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通过建立乡镇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城等形式,推动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因此,农民工问题解决好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
3.促进了对外开放,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支持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更应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民跨地区流动,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整合城乡劳动力资源,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使沿海发达地区保持数量充足、工资较低的劳动力供给,是抓住引进外资,加速加工出口贸易发展的一个支点。
三、农民工特殊保护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1.劳动休息
劳动法赋予劳动者休息权,是劳动者实现休息权的法定必要时间,意味着劳动者在国家规定和与用人单位约定的休息时间内,有权主张休息。目前,我国工作超时现象严重,企业主采取强制手段加班加点,有的企业以实行计件工资为借口,肆意延长工时,许多使用农民工的企业基本没有休息权的概念,长期疲劳加班,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侵害了农民工休息休假的权利,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
2.劳动报酬
劳动工资是劳动权的核心内容,如果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得不到工资,劳动者的劳动目的也从根本上得不到实现。与城市职工相比,目前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农民工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严重侵害,根本不能实现同工同酬,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工大多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劳动报酬远远少于固定工。一些企业借口三角债、经营亏损等,无理克扣农民工工资。有的企业利用试用期支付低工资,待试用期满,又以种种理由将其辞退,再用低工资招收新的农民工,从而达到变相克扣工资的目的。
3.劳动安全与保护
目前,用人单位着眼于眼前利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农民工劳动安全生产条件恶劣,安全隐患极为严重,特别是地处小城镇的非公有制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机器设备陈旧老化,通风不畅,安全事故、职业病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不仅存在于沿海发达地区,而且在中西部地区及乡外县内的流动就业中也大量存在,恶劣的工作环境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绝大多数农民工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客观条件,无法通过合法的渠道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4.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和用人单位内部用人制度的不健全,农民工大多从事较为危险、有害的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单位只给予少量微薄的补偿金;不少“打工妹”一旦怀孕就被辞退,她们在生育期间的一切待遇都无法与城镇女工“同工同享”;绝大多数用工单位没有给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险,一旦生病往往以因经济问题不能及时就医;由于受到农民工流动性大,操作有一定难度,绝大多数企业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很低,“农民工”在面临年老、疾病、失业等风险时,几乎没有任何用工单位像对待城市工人那样,为民工办理基本的社会保险。
四、农民工特殊保护的对策
1.完善现有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快《劳动法》的修改步伐,提高立法层次,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积极探索适用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针对《劳动法》的缺陷,我们应加快对其的修订,主要是劳动合同制和劳资纠纷调解机制两方面。
2.完善我国的劳动执法和司法机制。赋予劳动监察机构相应的行政强制权,加强劳动监察部门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配备和支持,加大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劳动监察管理系统。
3.完善户籍制度。户籍问题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能获得和一般公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甚至连基本的人权都无法保障,和户籍制度密切相关。要加快清理和取消农民工进城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坚持制度创新,打破束缚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各种身份等级制度,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尽快改革我国现有的这种二元户籍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推进“从身份到契约”的过渡,取消劳动力市场中种种有损公平的就业限制。使农民工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根本转换,不再是城里的“一等公民”,从而消除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4.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就收技能培训,在注重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充分发挥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大清.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摘要]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维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民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障
- 上一篇: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论文
- 下一篇:农村纠纷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