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经费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5 11:01:00

导语:农村教育经费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教育经费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财政分灶吃饭,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使社会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凸现,吃皇粮成了香饽饽。为此,县乡政府只得开源节流,加大了农民负担。减少农村教育经费支出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其结果使得农村教育被抽血。农村教育的落后,已经比较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的地方甚至因此返贫。本文就农村教育经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我国是有能力真正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中央政府建立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确立这一观点时,作者围绕它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经费思考

国家教育部2002年3月公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15岁以上人群中竟然还有8500多万人基本上不认识字。“义务教育实施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文盲?”政协委员问道。

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适度超前,首先要重视基础教育,解决九年义务教育问题。8500万文盲,这个沉甸甸的数字再次提醒我们,无论是发展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都要先行,而当务之急是“俯下身来”,目光朝下,盯住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教育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巨大的城乡教育差异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据调查:2001年对江西省农村住户调查,作为核心素质的国民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江西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低,受国民基础教育平均年限不足九年,绝大多数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干脆就是文盲或半文盲,现代意义上的文盲率几乎达到100%;虽然他们中有较少部分完成了高中学习,参加过高考,但未能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基本上属于受国民基础教育中质量较差的部分;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2.62%,比上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87%,增加1.89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52%,下降0.7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近九成的农村劳动力仅受过初等以下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低素质的劳动力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0.78个百分点。

农村职业教育几乎是空白,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形同虚设,加上由于学费高和应用方向不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参加职业教育的人数极少,少许职业教育大多是打工期间的在岗教育。

江西是全国教育水平较高的省份,农村教育状况也就如此,可想象全国的农村教育的水平之低。

二、教育投入不足是根本原因

农村的儿童应该与城市的儿童一样,至少享有通过学习普通教育的课程和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比较宽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重视教育的中国,这样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的问题被喊了几十年,却屡屡不得要领,无外乎就是是否增加教育投入这么一个简单的命题。

200178%9%11%2%87%

1990年湖北棋盘乡吃税费的干部不过120人,2000年超过340人,并且这种增长的势头无法得到控制。新上任的领导无法顶住内外压力,不得不滥用权力安排一帮子人吃“皇款”,年年有新官,干部增长何时休(李昌平)?按照一般人头费用来算,这样一个能基本运行的乡级财政肯定要有700万元的预算才行。安排到农民头上人均约为500元,一个家庭约为2000元,农民负担在30%左右,这是我国各阶层中负担最重的。这还不算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作用。农民收入本身就低,只有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30.4%。所以,农民收入之低与农民负担之高,是明摆着的极端尖锐的矛盾。农村教育收费也就成为一块香饽饽,成为乡财政眼中的一块“肥肉”。

低水平的教育所营造的低素质的文化氛围,让那些低水平的官员也宁愿相信这样一个心照不宣的推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就是实现利润的投入产出活动,而教育是只投入不产出,所以要让教育远离中心。无形的“愚民”政策为“父母官”们心神领会。况且中国的官僚升迁体制强调1+1>2的数字游戏和能从小车窗户里看到的宽广马路和街道两边繁荣景象所代表的“眼前”业绩,至于教育这种“赔钱的买卖”被定性为0+1=0的产业,只能沦为政府工作序列中的“臭老九”,仅仅在需要沽名钓誉的时候赚一声吆呵而已。

中国只有18%的人口上到高中)19996

各级当政者每每谈及对教育的重视,完全不是基于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根基这样一个认识,而演变成为一个道德范畴的认知。“我们财政再困难也没有拖欠教师的工资”也成了良心记者们屡屡宣扬的“主旋律”。三、农村教育的异化

年之前,农村教育承受了中央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关照。教育结构改革后,在承受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同时,农村又开始又承受与城市的“教育剪刀差”:教育系统内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城市为中心,为学生上大学作准备,而农村教育资金筹集及其管理全面下放到基层,本来基础就很薄弱的农村教育开始背负上沉重的资金压力,以致于捉襟见肘不堪重负,资金和人才自然因为“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导向而流向城市。

1999200028%30%24%18%4128116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农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承担的教育成本会自然从市场反哺机制中获得收益。但是市场只会跟着资金和人才走。集中人才和物力资源,以城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政策纵容了城市在这个制度化过程中对农村的掠夺。“烛光工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之类象征性的施舍,对于庞大的农村教育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受教育者平等接受教育的功能发生异化的现象。

四、对策建议

世界银行的专家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最大不平等就是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不公平,少数人占用了过多的教育资源,培育了少数尖子,但损失了全民素质。因此,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1、必须转变观念,认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必须予以保障。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义务教育发展却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仍存在不公平现象。义务教育的不公平,破坏了社会公正,不但危及农村可持续发展,也可能危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的确,穷国办大教育是中国的现实,也是导致许多教育问题的根源之一,但关键不是抱怨穷,而是应该转变观念,从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利用有限的资源把手中的事做好。据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府智囊胡鞍钢估计:近年来,中国因为腐败的损失,每年达到了1万亿人民币。朱镕基前总理在任时,了解到农村孩子因为需要交纳的费用太高,而上不起学时,非常着急,算了一笔帐:我国初中以下中小学生将近2个亿,以人均每年学杂费500元计,一年1000亿就够了,只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10万亿的1%;而我们的教育经费总额从未达到过3%,世界平均水平早已超过5%。……”按照朱总理的算法,义务教育一年拨1000亿,也就是腐败额的十分之一就够了。关键是腐败归腐败,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重视在口头上。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2、农村的义务教育应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

78%9%11%2%87%乡镇财政已不堪教育经费的重负,多数乡镇赤字和负债严重,而税费改革将导致乡镇财政收入锐减,这个“包袱”到底扔给谁呢?教育支出就占到县级财政的50%左右,乡镇一级占到了75%左右,这样的县乡如何能够支撑起发展经济的重任?关键在于中央政府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承担的责任太少,而乡镇吃饭的人又过多。我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是2.6%,在120个国家的排序中位于第96名;是世界上对教育投资最少的国家之一;如果增加1%,就能解决义务教育的全部经费。

GDP中央政府负担义务教育费用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这条宏观杠杆,调节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农村与城市、穷县与富县之间的差距,通过中央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合理公正地分配教育投入。

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美元,从农村、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要彻底解决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经费,必须由国家统筹。中央政府应承担起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当然,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能只是一个原则,要有能可以计算、可以监督的标准,最好是搞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加强监控,不能让农村教育经费在转移支付中“跑、冒、滴、漏”掉。

3、强化农村教育的“三定”

不得不滥用权力,安排一帮子人吃“皇款”,在乡镇行政机构人满为患时,就退而求其次,不论合格与否,把一些人安排进农村教育体系中来,形成农村教育管理机构层次增加,农村学校内非教学岗位充斥,低水平的教职员工滥竽充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非常讲究质量的。人浮于事,滥竽充数,其结果只是,挤占了宝贵的农村教育经费,据估计,有超过20%的教育经费被滥用,使原本教育质量不高的农村教育更加雪上加霜。

总理在人大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乡级财政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乡级财政供养的人太多,‘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人总是要吃饭的,不把乡级财政供养的人数减下来,一时降下来的农民负担迟早会反弹上去。”因此,必须从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走出“黄宗羲定律”,强化农村教育的“三定”管理,坚决按精简的原则,按需设置农村教育机构,从严从紧配备合格的教师,坚决杜绝挤占农村教育经费的现象,有效提高农村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4、尊师重教,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的异化,使得原本推崇学习,尊重“斯文”的中华传统在农村的市场越来越窄。从中外发展史考察,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贡献极大,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途径,教育的落后会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索罗残数”定则也指出:经济增长中不能由有形的、可认定的生产因素来解释的,可由知识因数来解释;通过知识,而更明智地利用其他因素。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全社会来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即使是中央政府实施专项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承担了主要农村教育的投入,县乡政府也不能“洗脚上田”,袖手傍观,而是应该更加努力地为农村教育提供支持,应当也可以把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已任,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校园建设、教学条件专项改造等方面的投入。而社会各界应当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真正对农村教育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将会有较大的改观,富裕起来的农民是有条件对教育加大投入的。我们的农村学校应当以质量为本,认真教学,提高社会信誉,以吸引“眼球”,引导社会资金对农村教育的良性投入。当然,在这种投资活动中,投资人应当获得应有的、“足额”的回报。

5、运用规律,鼓励社会办学

考察各国的基础教育,几乎全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由政府提供在一个与国家实力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平台,真正落实义务教育。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通过市场调节,允许社会力量在一个更高的运行平台上举办优质的、有特色的学校。但拒绝在低水平平台上的,以经济目标为主的“掠夺”式办学。我们的农村教育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尊重教育规律,让优质、有特色的农村教育为领头羊,建立有层次的农村教育平台,让那部分家有经济实力、有特殊兴趣的孩子享受相应的教育,以减轻农村教育面临的因投入不足,而带来的较大的经济压力。6、健全农村教育法律体系

从我国的基础教育法律体系来看,整个法律体系是较为完整、统一的。但是这却忽视了一个现实,在我国存在着城乡二元教育。二元教育的存在,导致农村教育法律体系中出现了一些空白,给农村教育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在分析二元教育和地区性差异后,不论是采用国家立法,还是采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或者是政府系统法规,来弥补因城乡二元教育带来的农村教育的法律空白。只有堵住了法律空白,形成严密、完整的农村教育法律体系,才有可能给弱势的农村教育撑起一片蓝天,才能有效地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应用。否则,种种籍口将抽走本来就贫血的农村教育的血。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斌/吕诺沉甸甸的8500万[L]《中国教育报》2002/03/04

2.曹林农村教育:漏斗经济下的“剪刀差”[L]人民网2003/02/22

3.《中国教育报》记者“号脉”义务教育[L]《中国教育报》2003/03/13

4.张忠宝警惕义务教育功能的异化[L]《中国教育报》2002/04/06

5.淮生关于国民教育——中国与朝鲜、伊拉克、古巴之比较农友网2003/04/13

6.中国教育报农村教育状况与教育收费改革[L]教育教学论文网2002/01/27

7.谢力军等江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L]课题研究报告2002/12/20

8.谢力军/李少芬对农村教育的思考[L]《江西教育》2003/03

9.李昌平一封含泪的上书[L]农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