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探究论文

时间:2022-10-13 11:04:00

导语: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探究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三农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文盲人口多、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结构低度化、农民纯收入低,总之人力资本存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存在。文章认为,解决云南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高的根本措施在于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和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关键词:云南农村;人力资本;对策

一、引言

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其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演说中指出:“增进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这个论断已逐渐被各国农业发展的实践所证实。和全国相比,云南农村长期落后,新农村建设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资本,以增加农村的基础设施供给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物质技术条件。但应该看到,云南农村的落后不仅是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的落后,更重要的是农村的“人的落后”,农村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农村“人的进步与发展”,即切实解决人力资本稀缺问题。

二、云南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现状及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三农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文盲人口多、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低度化、农民纯收入低,总之人力资本存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存在。

(一)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该指标是反映教育存量的一个常用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盲人口越多,其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就越低,人力资本存量就越少。虽然指标反映的是云南省、西部乃至全国的整体情况,但笔者认为文盲多在农村,所以它基本可以反映农村文盲占农村总人口比例的真实情况,以此为基础的分析也是可信的。

由表1可知,1996年以来云南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总体是下降的,但仍明显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如以2006年的16.5%的比例推算,云南的文盲人口仍多达740万人(云南省2006年末的总人口为4483万人)。

(二)农村从业人员数量及文化构成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因为教育而带来的文化程度差异直接反映了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构成是直接反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指标。

由表2可见,云南农村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构成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即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比例高,大专及以上的比例高,但是初、高中比例低。尤其要指出的是,云南农村从业人员中小学和文盲所占的比例高达64.14%,远高于西部的51.7%和全国的39.5%。

(三)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纯收入

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其增长提高了物质资本的边际产品,这会引致物质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因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总产出。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有学者提出了以收益的价值形态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产出法。

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纯收入是从产出(收益)的角度反映人力资本存量。一般来说,收入越高,说明人力资本存量也越高;反之亦然。由中有关年份的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可知,1990年以来云南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家庭纯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由1990年的540.86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2250.46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32%,但是和西部及全国相比,差距却拉大了。1990年,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纯收入(540.86元)分别占到西部平均水平(567.24元)和全国平均水平(686.31元)的95.35%和78.81%,到2006年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纯收入(2250.46元)占西部平均水平(2605.29元)和全国平均水平(3587.04元)的比例却分别下降到了86.38%和62.74%。从人力资本的收益角度来看,这也反映了云南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依旧相对不高的现实。

三、相关对策建议

有关研究表明,“各种人力资本诸如平均教育水平等,与以每单位劳动的物质资本量相比,与各国的平均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烈的相关性”。将人力资本视为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协调的生产要素,意味着物质资本量越大,人力资本对增长的贡献越大。这一关系是对称的: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越高,物质资本的贡献也越大。从这种观点来看,作为经济落后的云南来说,缺乏使经济的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准所必需的所有东西,因而仅仅是投入物质资本将会是浪费和令人失望的,更为根本、长远的措施无疑是强化人力资本增长。

(一)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以2006年末的资料来看,云南农村从业人员中,小学和文盲的仍高达近三分之二。毫无疑问,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为重要的形式的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正规教育是改善云南农村劳动力学历结构低度化、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关键途径。就云南目前的情况看,“普九”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和发达地方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所以今后关键的问题是注意完善和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这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内容:实施农村教育扶贫工程;进行教育管理改革。

(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

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在农村。就读职业学校已成为广大农村适龄学子的普遍选择,也是云南省转移和输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各地职校应继续紧紧围绕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培养新型农业劳动者为目标,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培育人才。

此外,云南省还应充分利用县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为骨干,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到2006年末,云南有职业技术学校的乡镇的比例达10.47%,接近于全国的10.8%),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实用型和开放型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适合进城务工需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普通中小学要利用现有的师资、校舍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在没有独立设置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地方,普通中小学要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当前,云南大多数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很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从云南省农村实际看,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低,在一定时期内,农村职教经费的来源应以政府投入为主。

(三)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因为转移者由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流入到相对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思想、观念、动机、行为和生育态度等都会发生变化,并通过他们与家乡人口之间的联系将这种变化扩散、传播到原住地,引起流出地人口观念、素质的相应变化。此外,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未来收益。

根据一些专家的测算,云南农村存在着约700多万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今后一段时间云南农村人力资本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据调查统计数据,“1999年云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重为8.36%,比当年全国该项指标21.55%低13.19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该项指标14.98%低6.62个百分点。”近年来,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了较大发展,但和西部乃至全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2006年末云南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仅为12.34%,而西部和全国的该项指标分别达到了26.65%和24.82%。

从目前的情况看,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存在转移率低的问题,而且还有素质不高的问题,如以2006年的情况看,云南外出从业劳动力中仅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就达到了43.05%,远高于西部和全国的比例。笔者认为,今后要做好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有3个关键: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劳务输出;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增强转移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建立适应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美)雅各布·明塞尔著;张凤林译.人力资本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TheodoreW·Schultz.Nobellecture:theeconomicsofbeingpoor[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0(8).

3、陈琳.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4、张金麟.浅论云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J].经济问题探索,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