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荚豌豆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8 08:43:00
导语:食荚豌豆栽培技术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地膜覆盖、搭架引蔓、肥水运筹、病虫草综合防治和采摘等方面介绍了食荚豌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为食荚豌豆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食荚豌豆作为一种新型出口蔬菜在江苏省泰兴地区蓬勃发展,并很快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泰兴市农科所在泰兴地区建立了100hm2食荚豌豆订单农业示范核心基地,辐射面积超过466.7hm2。一般产嫩荚15.00~18.75t/hm2,还可收干籽750kg/hm2左右,产值4.5万元/hm2以上。与传统小麦相比,种植食荚豌豆取得了极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食荚豌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品质优的软荚类型高产品种,如奇珍76等。
2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爽、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播前深耕细耙,作高10~15cm、宽85~90cm、中间呈龟背状的高畦,畦间步道宽60~65cm,畦间距1.5~1.6m。
3适期播种
泰兴地区地膜覆盖最佳播种期为11月15日。播前晒种3~5d,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播种时,土壤墒情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宜。种植规格应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距85~90cm,小行距65~70cm(小行在高畦中央),穴距25~30cm,每穴3~4粒,播深4~5cm,基本苗控制在15万株/hm2左右。
4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对土壤和近地面环境起到了综合改善的效应,增强了豌豆的生理功能,加速了豌豆的生长发育进程,较露地栽培增产20%~40%。具体做法是:喷洒除草剂后,在高畦(即小行)上覆盖地膜,以3人为1组,即1人在前铺膜,2人在两侧用铁锹培土压膜,四周用土压严实。放膜时,膜要摆平、伸直、拉紧,使膜平展无皱纹、紧贴地面。覆膜后每隔2~3m挖1锹土压膜,防止风刮起;同时要及时检查堵压地膜漏洞,防止风吹破地膜。根据小行行距,地膜适宜幅宽为100~110cm。
5搭架引蔓
株高20~30cm时,须适时在小行上应用芦竹或青竹等搭架,高度要达到1.8~2.0m。待株高达到45cm以上时,要引蔓绑缚上架。随着植株的长高,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一般每长高50~60cm,就横拉1道绳子,每隔1.5~2.0m固定一下。对过密旺长田块要及早整枝理蔓,确保后期不疯长,从而提高产量。
6肥水运筹
播前结合耕翻,施腐熟的农家肥30~45t/hm2、45%(15-15-15)氮磷钾高效复合肥150kg/hm2、硫酸钾120~150kg/hm2作基肥。追肥一般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视田间长势长相施用,用扎眼器或木橛在靠近植株茎基部8~10cm处和6~8cm施用。一是冬前苗期对基肥偏少、长势偏差的田块追施稀水粪2~3次,用腐熟人畜粪15.0~22.5t/hm2离根浇施。在霜冻来临之前,要用腐熟家杂灰等撒于根际,保温防冻。二是翌春返青期用硫酸钾和尿素各60~90kg/hm2,距离幼苗10cm处均匀混合穴施,猛攻春发促分枝。三是在开花前用45%高效复合肥150kg/hm2、尿素90~120kg/hm2,促进花荚迅速生长,提高嫩荚产量。四是开采后,每隔1周用0.2%KH2PO4及硼、锰、钼等微量元素进行根外喷肥,以防植株脱肥早衰。整地时注意高标准挖好田间一套沟,确保沟沟相通、水系配套,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旱涝保收。
7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按照订单农业要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坚持使用生物农药等安全可靠的低毒、低残留农药。豌豆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和霜霉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防治;褐斑病和霜霉病可于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防治。豌豆主要虫害有潜叶蝇、蚜虫等,可用2.5%高效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潜叶蝇要力争将其成虫消灭在产卵前,一般于成虫始盛期或发现寄主叶上有细小隧道时为第1次用药适期,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兼治蚜虫、豌豆象。在整地后,对不带除草剂的地膜,覆盖前要均匀喷洒除草剂,可选择48%氟乐灵乳剂或72%都尔乳油等。使用除草剂要注意:一是尽量选用安全型除草剂;二是严格按照推荐施药方法和用药比例,以免因选型或用药不当而造成损失。8及时采摘
采摘标准是单荚长5.0~8.5cm、宽度不超过1.5cm、厚度0.95~1.25cm,做到无破碎、折断,无霉变、畸形,无病虫斑点,无污染。采摘时要拉丝、去柄、去花。根据采摘标准,当嫩荚充分长大、但籽粒还没饱满时就应采摘,采得快,结荚就多,产量和效益也高;采摘时注意保护茎叶以免受到损伤。
- 上一篇:社会评价工作情况报告
- 下一篇:栝楼高产栽培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