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丰产栽培技术论文

时间:2022-09-18 08:39:00

导语:泡桐丰产栽培技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泡桐丰产栽培技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泡桐丰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种苗繁育、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泡桐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林农提供指导。

泡桐属玄参科泡桐属,为我国特产树种,具有很强的速生性,在海拔12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生长良好,在年降雨量400~500mm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长,但在山脊和强风口不适宜造林,是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泡桐用途广泛,其木材具有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材质松软、密度较低等特点,是生产胶合板、拼板、集成板等的优良材料,也是造纸的良材,泡桐还可以用于制作乐器,也可入药。近年来,泡桐已成为太湖县造林的首选树种。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所选品种要求通过相关机构鉴定或认可,如苏桐3号、9501等新品种。

2种苗繁殖

2.1埋根育苗

2.1.1根种的选择。选择优良树种当年的新根,在晴天将根挖出地面,修去须根,除去破皮、破口、有病虫害的根,剪成长11~13cm,粗0.8~1.0cm的小段,在阳光下翻晒至两头收缩变小为宜,收回屋内摊放,备用。

2.1.2苗圃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超过50cm、pH值6.5~7.5、含盐量0.1%以下、质地透气性好、肥力中等以上、靠近水源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宜。

2.1.3苗床整地。床宽以0.8~1.0m为宜,不需要精耕细作,只要求圃地干爽,靠床边按2行拨槽,槽深15cm,进行条播。

2.1.4育苗时间。在立冬后至立夏前均可,但以立春后为宜。

2.1.5下种及管理。苗圃地作成拨槽后,将已剪好晒干的根种按株距0.4~0.6m平放,在其上铺2cm的细土,后用芽前除草剂和草甘磷喷雾。1个月后,经常查看苗情。为达到出苗一致,在出苗30%左右时抹去已出苗,让其重新出苗。在苗子基本出齐后,根据苗情分株施肥。苗木生长旺盛时叶片较大,应剪去叶片,留叶柄。在7月中下旬,苗高未达到1.5m,再酌情追肥,以尿素加复合肥为好,发现锈叶枯黄的苗子,速喷代森锌1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要求喷透。如有虫害加喷80%敌敌畏1000倍液或40%毒死蜱1000倍液。发现少数苗徒长时,及时用多效唑喷透苗心,7d喷1次,连喷3次。注意排水,如造成水涝24h,大部分苗子可死亡;也要防旱,在根种下地后如遇较长时间干旱,埋根处要用水浇透或用水灌溉后及时排出明水。

2.2种子育苗

选择籽粒饱满的优良母树在农历9~10月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留至翌年惊蛰前后育苗。种子育苗与埋根育苗不同的是:苗床要精耕细作,并撒施复合肥1125kg/hm2,种子用冷水浸泡24h后拌干沙撒播为好,一般保证9~27万粒/hm2(用种量为1.50~2.25kg/hm2),撒种后上铺稻草保湿保温,1个月内芽出齐,清除稻草,拔除杂草,在苗长至30cm左右时,看苗情追肥,间苗保持4.5~6.0万株/hm2,苗子长势不旺时及时追施尿素,不要普遍追肥以防徒长、大苗压小苗、出苗率低。其他与埋根育苗相同。

3造林技术

要求带状整地,松土层厚度50~70cm。挖大穴80cm×80cm×70cm,并于宕内施基肥,一般使用鸡粪肥20kg埋于大宕底层,上铺15cm表土,再在上面栽苗。栽苗株行距5m×5m,栽390株/hm2。

4抚育管理

泡桐栽植成活后的第2年,在树液开始流动前距地面约1~2cm处锯掉,待重新萌芽,这样长成的树干通直。在未成林前,松土除草,施肥。一般造林后的3年内均进行抚育,前2年内于5月、9月抚育2次,第3年抚育1次。

5常见病虫害防治

5.1虫害防治

5.1.1泡桐叶甲。又名泡桐桐金花虫、泡桐二星龟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幼虫为害泡桐叶片,啃食叶表皮及叶肉,残留叶脉,使叶呈网眼状,随后叶片变黄干枯。成虫羽化后,常和幼虫同时发生,危害甚烈,常把叶片啃光,树叶焦黄,造成大量落叶。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②幼虫或成虫发生为害时可喷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③在树冠投影外围,挖宽约20cm、深15~20cm、长30~50cm的弧形沟2~3条,施入3%的呋喃丹颗粒剂,并浇水,然后用土将沟填平。胸径5cm以下的泡桐,每株用药20g;胸径5~10cm的泡桐,每株用药50g;胸径为11~20cm的泡桐,每株用药100g;胸径20cm以上的泡桐,每株用药200~300g。5.1.2蒲瑞大袋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梢上的虫囊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陆续化蛹,5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卵产于雌虫袋囊内。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遇到寄主后即吐丝做囊,背负行走取食,幼虫为害至11月时封闭囊口。防治方法:①避免大面积营造该虫喜食的寄主纯林,农桐间作时营造其不喜食的杨树、柳树作防护林带;②冬春人工摘除袋囊;③在幼虫发生期,大树可在基干部位打孔,注入50%氧化乐果2~4mL。

5.2病害防治

5.2.1泡桐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大树仅在小枝、嫩梢、叶片、叶柄上发生。叶片上,病斑初为点状失绿,后扩大为圆形,褐色,周围黄绿色,后期病斑中间常破裂,病叶早落。嫩叶叶脉受害,常使叶片皱缩成畸形。叶柄、叶脉及嫩梢上病斑初为淡褐色圆形小点,后纵向延伸,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组织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常引起嫩梢及叶片枯死。在雨后或高温环境下,病斑上,尤其是叶柄和嫩梢上的病斑上常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点。实生苗木质化前初期发病,叶片变暗绿色,后倒地死亡;木质化后被害,常呈褐色枯死,不倒地。防治方法:①选择排灌良好的圃地育苗;避免重茬;清除圃地的枯枝落叶,消灭病原;施足底肥(牛、羊粪较好);加强苗期管理,幼苗及时追肥,细水漫灌,保持苗床湿润;早间苗,拔除病苗及弱苗,注意补苗。②幼苗期及时使用0.7∶1∶100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10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5.2.2泡桐丛枝病。又名扫帚病,枝、叶、干、根花都能表现症状。又分2类型:①丛枝型,即个别枝条上的腋芽或不定芽大量发生,侧枝丛生,节间变短,叶片黄小且薄,有时皱缩,整个丛枝呈扫帚状,幼苗发病,植株矮化。②花变枝叶型,花瓣变成叶状,花柄及柱头生出小枝,花萼明显变薄,花托多裂,花变形。地下根系也呈丛生状。防治方法:①培育无病苗木,严禁从病区引进根、苗,选择无病母树采种育,推广种子育苗;用根育苗,采根后,用温水或1000单位/mL土霉素碱溶液浸根;②夏季修除病枝,并涂土霉素凡士林(1∶9)药膏,后用塑料布包扎,在病枝上环状剥皮;③适时防治蝽蟓、叶蝉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减少病原传播;④用10000单位/mL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碱、2%~5%硼酸钠溶液,通过髓心注射及根吸方法治疗病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