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组织能力建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31 11:09:00
导语:农村组织能力建设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iU,l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和根本目标,它包括执政能力、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村文化建设和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因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制约等方面。对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陕西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切实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党管农村的重大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着诸如观念滞后、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偏低、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因而导致基层党组织能力不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乃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从农村现代化的视角,以陕西省为重点,简要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以冀有助于农村基层党建和新农村建设。
一、“后发”现代化中的农村问题
“后发”现代化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内部展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发展的迟滞现状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同时,农村还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化政治中,农村扮演着关键性的‘钟摆’角色……如果农村支持该政治制度和政府,那么,该制度自身就可免遭革命之虞,政府也有希望使自身免受叛乱之虞。如果农村处于反对地位,那么,制度和政府都有被推翻的危险……在一个具有有限政治参与的体制内,传统的乡村精英分子的支持足以使政治保持稳定。而在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正在拓宽的制度内,农民就成了决定性的集团。”因而,国家有必要高度重视和顺利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转型,方能最终实现现代化起飞。
在亚洲“四小龙”所开创的“东亚模式”中,这一点极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东亚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农村发展和推进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比如,台湾地区先后进行了两次。第一次“通过田赋征实、肥料换谷等制度,台湾工业化从农业和农民中获取了大量的资本积累。据有关研究,从农业部门流出的剩余,1952年为44亿元,1952—1955年的年平均量为49亿元,1956—1960年的年平均量为31亿元”。第二次则以推行共同经营和委托经营为主,旨在促进土地所有者和生产者的分离,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生产、机械化耕作和企业化管理。“如果说台湾的第一次解决了土地所有权问题,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那么第二次才真正解决了台湾农业现代化问题,使台湾的农业与工业一起走上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大道。”和台湾地区一样,韩国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后,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亲自主持发起了旨在推动农村发展的“新村建设”运动,以协调工农业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通过这一运动,农村的落后现状得以彻底扭转,工农城乡差别大大缩小,实现了现代化起飞。
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在现阶段,“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就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和促进农村的全面进步,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可以说,我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此情况下,党和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而“十一五”时期则是推进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更鲜明地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就把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之中。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农村现代化新时期的到来也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核心则是其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应该是能力建设,这是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要求
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主要提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农村建设新阶段中的执政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现着党对农村的彻底领导。在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应置于首位。
首先,要更坚定地坚持和强调“党管农村”的重要原则。针对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的状况,必须强调党管农村、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党的一项重要原则,在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的情况下,非但不能削弱和淡化党的领导,反而要更加坚持和强调这一重要原则。
其次,对村民选举活动要积极参与和主动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民选举的明确法律依据,因而应该积极参与和主动领导。积极参与,就是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认真、正确地行使权利;也应该动员党支部成员作为候选人公平参选。主动领导,就是配合村民选举委员会做好选举组织工作,并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保证选举公正。
最后,坚持对村委会的领导和对村务公开的监督。由于人们对村民自治的片面理解,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党支部难以领导村委会的现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上增强党支部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开始普遍推广的“两票制”、“两推一选”、村两委的“一体化”、“一肩挑”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探索。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双签制”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党支部与村委会“民意基础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二)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处于西部的陕西农村来说,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更显重要。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现代农业理念。在西部农村中,农民的市场观念不强,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小农生产经营依然占优势。基层党组织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以市场化和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特色产业形成。
其次,积极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迅速准确的市场信息、较高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降解了分散农户的市场风险,并通过利益机制把分散的农民连接成为一体,成为农村社会中一种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促进这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以其发展经济和整合农村社会的独特功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最后,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应以一定的村级集体经济为基础,但是,现有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表现出困难重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不利态势。基层党组织要更新观念,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引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
面对农村文化凋敝、主体价值观缺失、一些落后腐朽思想死灰复燃的严峻现实,基层党组织应具备引导文化建设能力,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首先,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当前,各种自私自利的、消极颓废乃至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在农村沉渣泛起,喧嚣一时,扰乱了农村的人心,搞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多种文化形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社会。
其次,宣传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能力。即利用村民自治这个契机,积极宣传和引导农民群众,普及法治理念,为乡村社会增添法律文化,以法治理念促进新农村建设。
最后,重塑集体主义观念的能力。近年来,集体主义观念受到了种种责难,似乎它和市场经济是天然不相容的。然而,我们发现,从闻名遐迩的南街村、华西村到小有名气的陕西省户县东韩村、礼泉县白村等,正是集体主义观念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因此,基层党组织应该努力重塑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农村的思想凝聚力。
(四)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旨在全面、整体地推动农村发展。在内容上,它包含了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法治强化和文化建设;在结构上则是着力优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设主体、资源供给、人才供应等要素。从短期目标而言,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改变农村发展不足的现状;从长远目标而言,则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整体现代化,彻底改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学会正确处理多方面关系,包括争取资金与挖掘内部潜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明乡风建设、坚持领导与转变职能等。总之,要统筹经济、政治与文化均衡的发展,推动农村整体进步。
三、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措施——陕西省的探索和实践
根据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和陕西省的实际做法,笔者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在教育和规范
对于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和能力,不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模糊认识,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和准备。对此,应扎实开展对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思想教育,并强调教育的规范化和设定明确目标。在教育规范化方面,陕西省委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实施素质培训工程。要求各市委每3年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普遍轮训,各县(市、区)委每年要对基层组织成员进行不少于10天的培训。同时,设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即以“三级联创”活动和“旗帜工程”为契机,争取通过5年努力,使全省80%的乡(镇)党委达到“五个好”乡(镇)党委建设目标,90%的村级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建设目标。
(二)队伍建设滞后。应予调整和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队伍状况是制约其能力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前基层党组织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三偏’现象突出:在许多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三偏’现象”;二是党组织活动难以保证,党员队伍出现“断层”;三是党组织工作状态不佳。对这些问题应努力调整。
首先,积极推行制度创新,选好“带头人”。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两推一选”、“双推直选”、“公开选聘”、“下派任职”等办法选好“一把手”,普遍收到实效,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凤翔和太白三县开展的村支书“公选”颇有典型意义。三个县首批“公选”村支书共131名,并且实行“异地任职”,有力促进了党支部工作。其次,促进组织完善与素质提高。尤其要注重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切实解决“三偏”问题。陕西省委制定了专门规划,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比例达3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40%;到2020年,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比例达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
(三)管理体制阙如.需要认真健全和完善
当前基层党支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普遍缺乏对村基层党组织的跟踪管理和明确的考核标准;激励机制不够,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待遇难以保障;税费改革带来农村基层组织面临“无钱办事”的困境、村级债务问题突出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人手。
首先,通过交叉任职,理顺现行村“两委”关系。积极推行和提倡具备条件的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主任,提倡具备条件的村“两委会”其他成员依法实行“交叉任职”。陕西省委提出,力争到2010年。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比例达到50%,村“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80%。
其次,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完善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监督。陕西省已经全面推行村干部“年初工作承诺制、年中检查初评制、年末述职评议制”的“三制”管理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经济报酬、调整使用和评先评优挂钩。完善任期、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
最后,建立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拟逐步将村干部的补贴报酬直接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积极推行在职、退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探索村干部“年薪制”和公职化的路子;多途径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待遇问题。前述陕西省宝鸡市三个县“公选”村支书的另一亮点就是“年薪制”,通过待遇保障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四)发掘自身潜力,寻求突破口
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滞后,不利地域条件和较为闭塞的文化环境,传统习惯对市场的天然排斥等,是西部农村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发掘自身潜力人手,认真寻求突破口,然后才能带动发展。在这方面,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张堡镇白村的经验值得重视。
白村从一个没有优势的落后村一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首先得益于组建了一个好班子。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增强了“村荣我荣、村衰我耻”责任感。他们把企业模式和竞争机制引入班子内部,实行项目包抓,责任到人,并进行考核奖惩;开展“党员九带头”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整体优势。其次,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思考,明确提出“舞水果龙头,敲养殖锣鼓,奏三产乐章,唱经济大戏”的发展思路。现在白村年产优质果6000多吨,2005年此项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村里还积极走农商结合的路子,多渠道增加群众收人。最后。为了保持发展优势,白村注重培养新农民。村里筹资定期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树立新观念。在全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长年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树立新风尚。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丰富,目标要求甚高。当前应该围绕着提高能力这个核心来推动建设。真正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社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实现。
- 上一篇:医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报告
- 下一篇:初中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