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现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31 10:56:00

导语:农民收入现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收入现状管理论文

摘要:近年来,东昌府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主题,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继续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不断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关键词:农民;收入;趋势;对策。

近年来,东昌府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主题,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继续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不断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本文以2007年为例,对东昌府区农民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出农民增收的措施与建议。

据国家统计局东昌府调查队100户农村记帐户调查:2007年农民总收入人均为5979.42元,比去年同期的5337.08元增加642.34元,增长12.04%;2007年农民纯收入人均为4334.23元,比去年同期的3781.6元增加562.63元,增长14.88%;增加值、增幅创近十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和全国相比多出5.38个百分点,比全省多出0.88个百分点。分析其结构特点:2007年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中农业收入、二三产业收入、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分别增加129.73元、266.06元、149.15元、78.22元,增幅分别为9.1%、16.6%、40.7%、151.6%;具体分析如下:

一、2007年农民收入状况及特点

1、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100户调查得知:2007年劳动者报酬收入为1550.54元,比去年同期的1420.8元增加129.73元,增长了9.1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由去年的38.5%下降到23.05%,降低了15.45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外出从业得到收入533.47元,同比减少242.63元,降低31.26%;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980.1元,同比增加358.09元,增长57.57%。

分析其原因:一是近几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会议"精神,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大清欠力度,使绝大部分的拖欠工资得以足额兑现。二是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务工劳动报酬和在行政事业工作的工资逐渐提高,致使劳动者报酬收入增加。三是我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岗位增加外出务工返乡人数增多,致使外出从业收入减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增加。

2、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增势强劲。

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不断增加,对纯收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近年来,区政府继续把二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了优化经济环境和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力度,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使我区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2007年,东昌府区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547.96元,其中二、三产业纯收入人均515.17元,比上年增加149.15元,增长40.75%,拉动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5.0个百分点,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26.5%。占人均纯收入比重比去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

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较上年增加,政策性因素使农村居民得到了相应的实惠。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为129.81元,比上年增加78.22元,增长151.6%;转移性收入达到115.92元,比上年增加35.29元,增长43.77%。其中人均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综合补贴79元,比上年增加30元。

4、粮食价格的上涨是农民增收的一重要因素

据100户农户调查,2007年农业总收入人均3101.15元,比去年同期的2773.5元,增加了327.65元,增长了11.81%。2007年农业纯收入人均1867.35元,比去年同期的1601.29元,增加了266.06元,增长了16.62%。农业纯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结构比重2007年为42.98%,比去年增加了0.64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粮食出售价格的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191.8元。(1)2007年小麦平均出售价格1.52元/公斤,比去年高0.19元/公斤;人均出售小麦341.68公斤,由于小麦价格的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64.7元;(2)玉米平均出售价格1.45元/公斤,比去年上涨0.31元/公斤,人均出售玉米410.82公斤,由于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127.1元。

二、2007年农民收入增长因素

1、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07年工资性收入增加129.73元,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3.1%,引起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①本地务工人数增加。据对全区100户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状况的动态监测,2007年全区100户总人口370人,劳动力277人,本地从业的劳动力达143人,比上年增加4人。②务工工资见涨。100户务工人数主要从事工资较高的建筑业和工业,2007年从事建筑抹灰的小工日工资在30-50元左右,大工在40-70元左右,比上年日工资增加10元左右。

2、蔬菜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根据百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人均蔬菜收入为1146.41元,同比增加262.17元,增长29.6%。其中:农民人均出售蔬菜1020.72公斤,同比增加173.85公斤,增长20.5%。蔬菜平均价格比去年增加0.08元/公斤。占家庭经营收入比重逐年上升,05年占23%,06年占27.5%,07年增加到30%。呈现了连年上升的趋势。

近几年,东昌府区把蔬菜生产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蔬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东昌府区政府根据各乡镇特点,形成了13个一乡一品的、规模种植的、特色突出的专业乡镇和重点乡镇,品种有油菜、西红柿、芸豆、茄子、蘑菇、大蒜等等,这些专业乡镇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规模种植面积都在2.5万亩以上,其中不少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

3、出售畜牧产品数量的增加,拉动牧业收入继续增加。2007年,东昌府区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虽然受部分畜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畜牧养殖效益出现微减,但由于畜牧业生产结构更为合理,规模化养殖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畜牧业产品产量仍保持稳定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农民人均出售肉猪181.37元,同比增加6.74元,增长3.86%;人均出售鸡蛋9.73元,同比增加1.5,增长18%。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政策因素。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的流动和让位,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大型机械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二是农业投入不足。金融部门由于受到金融体制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得不到及时推广,家庭副业及养殖业得不到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

自身原因:一农民素质较底,由于文化素质底,导致综合素质上不去,接受新事物慢,运用现代科技能力差,致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弱。就业门路窄致富机会少,造成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浪费,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匮乏。

农资价格上涨,导致全区种植业成本加大。①农药投资大额增加。受虫灾影响,农民用于防治的开支亩均比上年增加10元左右。②农资价格上涨。各种化肥价格都呈上涨趋势,涨幅约在5-13%之间;涨幅较大的是农膜和农用柴油,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20%和40%。

四、保持东昌府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有目标的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文化水平和科学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全区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仍存在劳动力素质偏低,大多以从事建筑、简单的加工操作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外出人员中接受过大中专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少,从事技术、管理、担当白领的少,脏活,累活、繁重体力的活较多。

2、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确保对农民增收的拉动力。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免除农业税、兑现粮食直补的基础上,扩大良田供种面积,全面完成农村自来水供水富民工程,扩大农民参保人数。

3、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促进非农收入增长。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村民营企业和二、三产业,使其成为实现农民在家充分就业,增加非农收入的主渠道,更多地、有效地利用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增加收入。

4、把蔬菜、瓜果作为东昌府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施无公害化生产,建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改善品质,使东昌府区蔬菜、瓜果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围绕强服务、抓示范、带农户的思路,突出抓好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搞好试验示范,扩大种植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把已发展起来的产业做大做强。如:许营的西瓜、于集镇的油菜、梁水镇的蘑菇、堂邑的大蒜、沙镇的洋香瓜、大葱等。

5、延长农产品价值链,依托当地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引导作用,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6、继续加大农资价格调控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