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模式变革论文
时间:2022-05-31 08:27:00
导语:农村家庭模式变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大量农民工从农村到城镇的流动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庭模式,如半流动家庭、双流动家庭、空巢家庭、迁移婚姻家庭等。这些新型家庭模式正取代农村原来的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成为打工潮下农村主要的家庭模式,并带来农村养老、婚姻、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害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家庭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620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结构有了较大改变,在家庭类型上转变为以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在家庭规模上呈现缩小趋势。过去那种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如今已经很难看得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年老祖辈加年轻父辈及幼小孙辈的直系家庭和一夫一妻加一个个孩子的核心家庭。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家庭中,基本沿袭着与农业文化相适应的“男主女从”的传统核心家庭模式,丈夫为家庭的主要角色和支配角色,妻子为次要角色和服从角色,在家庭重大事情如农业生产安排、经济投入等等问题上,丈夫具有决定性权力,而妻子的职责是服从和执行丈夫的决定。此外,妻子主要负责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例如洗衣、做饭等。丈夫的角色具有外向性特征,为家庭创造的价值是能够得到承认的;而妻子的角色具有内敛性特征,对家庭劳动价值是不被承认的。这种“男主外女主内”“夫妻朝夕相处”主从分明的家庭关系模式和家庭权力结构由于受到两性的认同,长期以来有效的维持着农村家庭的平衡。
然而,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工业化、城市面上化的发展,加之城乡隔离政策的松动,在农村,大量农民工进城正在改变着农村不少家庭。数千年来传统和相对稳定的家庭模式正在经历可能是有史以来少有的深刻变化。他们中,有的拖家带口一起进城,但由于举家外出在城市立足存在重重困难,这种家庭通常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留在家里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种田看家,也有少部分是妻子外出打工,丈夫留守家里。于是他们被称为“半流动家庭”。如夫妻一方在外流动打工,一方留守的“半流动家庭”。“半流动家庭”又分为“主妇留守家庭”和“丈夫留守家庭”;夫妻双方都在外流动打工的被称为“双流动家庭”,“双流动家庭”又可分为夫妻双方一起居住的“双流动家庭”和分开居住的“双流动家庭”等。“双流动家庭”留给农村的是“空巢家庭”,即带来的是孤苦的留守老人和跟着老人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半流动家庭”和夫妻双方分开居住的“双流动家庭”都同时隐含着“迁移婚姻”家庭。
“半流动家庭”、“双流动家庭”、“空巢家庭”、“迁移婚姻”家庭这些新家庭模式正取代农村原来的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成为打工潮下农村主要的家庭结构形式,并带来农村养老、婚姻、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害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一、半流动家庭:忍辱负重的留守女、心力疲惫的留守男
据调查,在打工潮中,男性劳动力的比例大大高过女性劳动力,尤其是已婚妇女外出打工的比例较小。丈夫出去打工挣钱,妻子带着孩子在家生活,这造成了农村一种主要的家庭模式,即“留守女”家庭。这些“留守女”丈夫多半一年回来一趟,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趟。不仅家里的农活全压在她们肩上,还要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完成公派的修桥、修路任务。除了这些体力上的压力,她们更要承受感情上的、精神上的压力。一些留守妇女缺乏丈夫的体贴和照顾,缺乏来自男人的温存和,过着“守活寡”的生活,大多数妇女虽然有着丈夫遥远的问候或长期分居之后重聚的欢乐,但就夫妻的和关怀而言,也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因而“留守女”在生理及心理上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严重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而对于少数的“留守男”则过着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更有甚者,部分“留守男”面临“休夫”的现象。随着农村进城女性自我意识增强,在知识结构、语方交流、思维方式方面,与长期呆在农村的丈夫产生距离,加上这些女性在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其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增强,很多女性面对不思进取、缺乏家庭责任感的丈夫开始说“不”。诚然也有部分进城女经不起城市“实惠婚姻”的诱惑,出现了“诉夫离婚”现象。
二、双流动家庭:孤苦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一)孤寂无助、望眼欲穿的“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父母五十岁左右时,他们的子女就已经成年,女儿嫁出去,儿子结婚成家后通常是小两口单独过,造成“空巢”家庭的“空巢”期前移。而近年来掀起的民工潮更是将老人们的成年未婚子女席卷出去打工,一些子女已经成年的夫妇追随打工潮出门打工,造成“空巢”家庭增多。使得以往的直系家庭大大缩水而转化为小型化直系家庭,即子女与父母分开过,住一起的家庭子女也长年在外务工。
另外,随着年轻人出门或单过,“空巢”老人普遍缺少亲情。虽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电视机、收音机、音响等娱乐消费用品已成为农村普遍生活用品,但是“机器保姆”带给人的感官上的享受不能排解老人精神上的寂寞。孩子一旦离开农村,“空巢老人”不但日常生活受影响,连精神慰藉也没有了,养老水平大打折扣,一些留守老人因得不到子女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健康状况每日愈下,只能在孤独和忧郁中苦度晚年。多数老人因为儿女不在身边而缺少依赖和关爱,变得非常的孤独和寂寞。加之因为年老体衰,对自己的饮食起居的照顾相当困难。
再者,家里青壮年离开年老体弱的父母到城里打工以后,很多老人们要拖着虚弱的身躯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地头忙碌,农村中原来的耕田好手如今绝大多数已经到异乡务工赚钱去了,留下来的老弱病残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
更有甚者,有些老人不但自己生活窘迫,还得替子女照看家中的一大帮孙儿孙女,成了“老保姆”。
(二)情感饥锇、成长危机的“留守儿童”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亿万农民工进城务工,有4200多万未成年的留守儿童。农民工在城里工作,将他们的子女留在农村,交由(外)祖父母监护,或寄宿他人。这些孩子虽然不愁吃、穿,但感情上缺少父母关爱,精神上容易受到创伤。通过对农民工流出地留守儿童的调查,90%多的孩子希望在父母身边,100%的孩子羡慕有父母相伴的同龄人。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一些留守儿童心理缺乏稳定感:主要体现在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不健康比例高于其他儿童,90%的留守儿童遇到不开心时会选择独处,仅有10%的儿童会选择去邻居家找朋友倾诉;20%的儿童会大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如果不能采取多种形式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将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给他们成年后的正常交流、沟通带来障碍。
三、“迁移婚姻”家庭:名存实亡的婚姻
诚然,这种迁移婚姻对于打破了我国农村传统婚姻低素质高稳定的状态,客观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半流动家庭还是分开居住的双流动家庭其中夫妻双方都存在婚姻危机。首先是对传统家庭和婚姻造成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农村家庭的夫妻模式是朝夕相处,现在这种长期分居的夫妻生活无疑是对他们家庭和婚姻关系的一大冲击:对于半流动家庭而言,在很长时间的夫妻分居生活中,他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受到不同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群发生交往,丈夫或妻子处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变化的,而另一方则处于相对静态的、封闭的、少有变化的,生活环境中客观条件的差异造成了二人在生活方面难免产生差异;同时也从客观上出现名存实亡的婚姻,对于大多数抛妻(夫)别幼的农民工来说,由于长期过着性压抑、性饥荒的“牛郎织女”般的生活,身处异乡,孤独难熬,稍有风吹草动,其婚姻的稳定性就面临严峻的考验,意志薄弱者、感情脆弱者很容易见异思迁,另笕新欢。即使是夫妻双方在一块打工,都市生活的感染,外界交往的频繁,稍不留神就有第三者闯入生活,打破平静,掀起风波,甚至引起婚姻危机发生。时下,不少地方的农村存在的这样一种不安定心理:“留守男”怕妻子“飞了”,“留守女”担心丈夫有外遇。牵挂中隐藏担扰,眷念中夹着不安。伴随着民工潮的兴起,农村家庭日渐“空心”,因长期分居,夫妻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少,双方缺乏交流与沟通,彼此逐渐产生了距离,感情日益疏远,有的男性在外面挣了钱之后,渐渐有了第三者,抛弃了留守家中的糟糠之妻;而个别意志不坚定的“留守族”也可能会心旌摇动,寻找合适的异性朋友填补空虚的精神世界,打工导致家庭解体的现象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工群体不断扩大的社会中,没有农村和农民工家庭的和谐,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当前农村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是伴随着民工潮的出现而产生的,并将在一定时期存在。这些问题和危机不仅影响到单个家庭的和睦,而且引发了养老、婚姻、教育等社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相应的策略
(一)把留守在家的妇女集中起来进行技术培训。使人人都能掌握一手致富本领。然后,
招商引资,在家门口办起工厂,使一些不便远征打工的妇女们不出家门口就能“抱上金砖”。同时落实对打工族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正确处理流动中的婚姻家庭关系,改变农民工教育空白的误区,使流动在外的一方学会对留守一方实行相应的弥补感情创伤与家庭伤痕,建立健康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
(二)建立相应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配备“家长”,设置“亲情电话”,使留守孩子在学习之余,也能得到生活上的温暖。
(三)应当实行民工“市民待遇”让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就地入学,扶持专门对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社会办学。
(四)企业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工作。如为职工提供一些小型的“夫妻临时周转房”。可以把大的集体宿舍改造成小型夫妻间,可以解决部分双流动家庭中尽管夫妻近在咫尺却远隔千里的性压抑、性饥锇。
(五)农村也可借鉴城镇的做法,对高龄的“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发展社会区养老服务业,建设社会养老场所,及相应的农村合作医疗,诚然打工的子女也要常回家看看老人。
(六)而解决打工潮留给农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农村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在家乡依然有钱可赚,这样就把根本问题解决了。
- 上一篇:政府科学发展观转段整改报告
- 下一篇:医院科学发展观转段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