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农业进出口影响

时间:2022-09-21 09:58:00

导语:人民币升值农业进出口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民币升值农业进出口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变动对汇率变动缺乏弹性

据有关专家的测算,要想通过汇率贬值来改善我国出口状况,条件是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0.7,这样才会有效地促进出口的增长。反之,如果这一数值小于0.7,汇率的贬值就可能不会带来预期的效果。

弹性是通过影响数量进而影响收益的,弹性大的产品汇率变动的影响会被扩大,而弹性较小的产品汇率变动的影响是被缩小了的。据南京大学范金教授计算,我国农业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5748,绝对值小于0.7,即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是缺乏弹性的。这意味着当人民币汇率每贬值1%时,以美元计算的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将下降1%,而我国农产品出口量将在第二年增加0.5748%。那么,当人民币升值30%时,以美元计算的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将上升30%,而总出口量将下降17.24%,即总出口量也只下降17.24%,而汇率上升引起的价格上升幅度较大,也就是说升值后出口量减少不多,收益反而增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缺乏弹性是有原因的。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构成具有“低结构”性特征,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所占比例较大。目前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即使汇率升值导致农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升,也不会使出口量减少很多,而由于价格弹性小,出口收入反而会增加。

至于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首先,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大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在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比重却只有23%左右,从而降低了汇率变动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果。

另外,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很多是农产品加工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出口。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品出口只占总出口量的20%,农产品总生产量的25%,但是农产品加工创汇的潜力很大,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能增加2-3倍。如果人民币升值,将引起进口原料的成本下降,在我国当前价格逐步放开的条件下,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会有所下降,那些以进口商品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品的成本也随之下降,就能够降低农产品加工品出口的价格,十分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出口。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带来国际市场中原料价格的下跌,使加工贸易出口成本大大降低,农产品加工贸易近几年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升值引起的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将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出口,而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远远高于初级农产品,所以将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

二、对农产品进口的总体影响

从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口结构来看,粮食及其制品是我国农产品进口的主体,其中小麦的进口占主要份额。10年来我国小麦的总进口量占了粮食的总进口量的42.88%。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呈刚性,进口数额主要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好坏直接有关。中国农用物资进口主要是化肥、农药和饲料。这类商品是发展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资,其数量取决于国内供给水平,因而缺乏需求价格弹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进口国,因为我国适用、优质化肥的国内生产能力不足,化肥进口占据了我国农用生产资料进口的主要部分。过去的10年,年均进口化肥860万吨,尿素占的份额最大,其次是磷肥和复合肥。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拥有进口化肥的垄断权,因而可制定有力的价格,然而这个价格缺乏弹性,不能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鉴于国内钾肥存在较大缺口,中国需为大量进口钾肥做好准备。

人民币升值以后,同样数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得到提升,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将有利于我国进口更多的农产品。2002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为124.5亿美元,2003年为189.32亿美元。人民币升值30%以后,购买力相应提高了30%,即购买同样多的农产品可以节约30%的外汇,具体地说可以比2002年节约37亿美元,比2003年节约57亿美元。

三、对粮食进口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的减小是必然的,而人口在增多。因而粮食进口的增加在所难免,升值后国家财富的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多有利于进口更多的粮食。

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预测,到2008年人口大约为14亿,到2030年达到16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规定的人均400千克的粮食消费标准,2008年中国的粮食需求量大致为5.6亿吨。中国政府必将努力保持95%的粮食自给率,所以我们假设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年进口量占年消费量的比例)为5%,而且不考虑汇率变动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那么中国在2008年需要进口粮食2800万吨,现在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在2亿吨左右,如果以后几年内没有大幅增长,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将占到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4%。1995年我国粮食进口2081万吨,如果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30%,在粮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同数额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2705万吨的粮食。同理,2001年我国粮食进口1738万吨,如果人民币升值30%,在粮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同数额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2260万吨的粮食。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在4年内升至30%,到2008年花费和现在相差无几的外汇就可以满足大大增长的粮食进口需求。

根据范金教授的计算,中国农产品的进口价格弹性为-0.5646,这个数字说明了当人民币升值时,进口量有所增加,但是进口额反而下降了。例如人民币升值30%时,进口量将增长16.94%,即进口量为升值前的1.1694倍,进口额将等于升值前的81.85%,减少18.15%(假设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不变)。

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预测: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30%不会改变中国目前顺差的贸易状况,并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促进作用,进而提出了两种升值方式,第一种是2005年升值15%,然后每年升值5%,到2008年实现升值30%;第二种是每年都较小幅度的升值,到2008年实现升值30%。

以2005年人民币升值15%为例,若粮食进口量为2712万吨,假设粮食价格不变,人民币升值后,用本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下降与升值相同的幅度,升值后粮食的人民币价格=上年粮食价格×(1-人民币升值幅度)。所以升值后粮食进口额=升值后粮食进口量×升值后粮食价格=上年粮食进口量×(1+人民币升值幅度×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上年粮食价格×(1-人民币升值幅度)=上年粮食进口额×(1+人民币升值幅度×进口需求价格弹性)×(1-人民币升值幅度)。以2005年为例,人民币升值15%时,进口额=475000×(1+15%×0.5646)×(1-15%)=437,945万美元。节约的外汇=人民币不升值的进口额-升值后的进口额=升值后的进口量×上年的价格-升值后的进口额=升值后的进口量×上年的进口额/上年的进口量-升值后的进口额,例如2005年节约外汇=2712×475000/2500-437945=77335万美元。对外依存度=进口量/进口量+粮食产量,例如预计2005年的粮食依存度=0.2712/(4.73+0.2712)=0.0542,即为5.42%。

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先进科技的进口,更好的利用WTO的“绿箱政策”,提高我国农业的水平。从成本分析可知中国主要农产品丧失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是因为劳动力成本过高。现在各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上,从播种、中耕、施肥、灌排、治虫、收获到加工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部机械化,而且畜牧业开始由机械化、电气化,走向工厂化生产。规模效应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我国农民至今仍然是零星分散,独家小型经营(目前农村自主经营的农户达2亿多),土地零散造成不能使用系列化农业机械(据统计,我国农业机耕率只有53%,机播率27%,机收率14%),同时也造成我国的农业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很低,成本却很高,进而使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也很高。我国农业研究投资水平也很低,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1%,为发达国家的1/10,发展中国家现有平均水平也为0.26%。所以改善基础设施,大力投资于农业科技,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先进科技的进口,国家财富的增加也有利于在上述方面增加投资,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