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发展新跨越

时间:2022-04-23 03:03:00

导语: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发展新跨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发展新跨越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现实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山西同全国一样,当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大局。经过近几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山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增长速度加快,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的预期目标,全省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和老工业基地、能源基地,山西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如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矛盾较为尖锐等。对山西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尤为重要和迫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和提高

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较快发展应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应是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就山西来说,当前最突出的是要围绕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目标,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针对山西传统产业比重大、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状况,近几年来全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产业,全省结构优化初见成效,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去年以来,山西对结构调整又提出了深化和提高的要求,就是努力实现结构调整从产品到企业、从企业到行业的深化,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实现结构调整的高效化。一方面,加快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等能源原材料行业的新型化改造,提高产业素质,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在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机械、轻工、装备、旅游等产业的同时,努力培育医药、新材料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国内外能源原材料市场趋好,这极易诱发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此我们应正确引导,切实搞好宏观调控,坚决避免盲目扩张,防范市场风险。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就山西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目前,山西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协调问题,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大局。我们要努力实现推进结构调整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统一,坚决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改善环境作为结构调整重要而直接的目标之一。

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目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问题,其突出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发展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这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搞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并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做强旗舰企业,整体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在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的条件下,继续实施移民搬迁、种草养畜、农产品加工、旱作节水四大扶贫工程,力争使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切实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尽管山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投入的总量不算大,但投入增长幅度和比重是逐年提高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山西正在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着力建设人文山西。一方面,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把人才资源看作第一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科教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的多方面的成果。

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满足眼前的需要。山西是资源型省份,在向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我们要由以资源优势为主转向以结构优势为主,充分发挥结构效益,并做到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节约资源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自主发展和扩大开放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山西市场化进程,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国内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来山西投资,实现互利合作、共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从现在的具体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努力把科学发展观不折不扣地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到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中去。山西国有企业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大、任务重。目前,全省有30万下岗失业人员,40万城镇新增劳动力,还有几十万进城求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山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级政府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来抓,把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同时,重视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努力解决好困难家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2004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重点抓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等10件实事,让不同社会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特别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切实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民主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努力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各级政府都要切实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坚决消除“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尤其要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增强“人人都是发展的软环境”意识。坚持纠、评、建相结合,创新评议方法,形成良好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对获好评的给予表彰,差的给予警示。积极探索评议结果同部门评先、部门负责人年终考核挂钩的机制。通过评议活动,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拓宽接受监督的渠道,加快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政府”。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各项政绩都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坚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切实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干部的政绩和政府的形象真正树在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