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4-23 02:14:00

导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具体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在这里,我认为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它既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走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子。根据兰州市的具体实际,我对兰州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兰州市农业应定位为城市农业

城市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在城市的特定环境条件下,以满足城市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是工农业由分离走向新的结合,并且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的结合。它在内函上既具有农村大田生产、城郊农业、城市园林及农产品加工等功能,同时又有别于它们的单一功能,是一种融环境,生态、科技、生产、观赏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发展模式。发展城市农业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载体,它既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现代农业形态,又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城市农业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种植业(粮食、蔬菜、瓜类、食用菌、中药材、花卉和草坪等)、林果业(水果、坚果、生态林、用材林、薪炭林等)、畜牧业(猪、牛、羊、鸡、特种畜禽等)和水产业。城市农业的主要功能是: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目前,我们的功能还主要体现在经济功能即生产性功能上。今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城市农业将面临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品质、高效益、高竞争的农业化经营活动。可以说无论今后城市如何发展,城市农业在城市食物供给的功能作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此,城市农业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城市居民的食物需求特点和优势,确立准确的市场定位,进行科学、生态、安全的生产和管理,这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城市农业发展的关键。同时,还要抓好城市农业建设的科技支撑。城市农业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农业技术,它包括环保型农业技术、绿化及观光、休闲型农业技术,教育型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及产后加工等配套农业技术。可以说城市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随城市所处区位条件不同,资源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不同,所采取的农业技术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二、关于兰州市的蔬菜发展问题

近年来,兰州的蔬菜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运销队伍为主的专业化批发市场和以贮藏、保鲜、运销企业为主的产地直销市场销售体系。如今,兰州的蔬菜特别是高原夏菜已成为兰州的骄傲,是兰州农业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就业的主要途径,对加快兰州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的蔬菜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不仅供应状况明显改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而且对外贸易也在快速增长,产业地位十分突出。2005年我国蔬菜总产量5.6亿吨,蔬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680万吨,出口额44.83亿美元,占整个农产品创汇总额的16.25%,并逐步形成了四大出口贸易圈:东亚及东南亚贸易圈、欧盟贸易圈、北美贸易圈和独联体贸易圈。从出口的终端产品类型看,主要是以鲜、冷藏、冷冻和加工蔬菜为主。为此,国家农业部认为我国蔬菜产业已基本完成量的扩张,进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单产、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扩大出口贸易的新阶段。具体的发展思路是:城市郊区着重发展精细蔬菜品种,以减少流通成本,提高竞争力;沿海、沿边地区着重发展外向型蔬菜产品,以扩大出口贸易;内陆和西部地区着力保证国内市场和加工原料供应,立足本地、重点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品;总之,要依据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立足本地,放眼国、内外市场,制定本地蔬菜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我们甘肃省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突出高原夏菜和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反季节生产,以无公害生产为基础,建设高标准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牢固占领我国东南夏秋淡季市场,逐步扩大产品在西北市场的占有率。

兰州市作为我省中部沿黄灌区蔬菜生产优势区之一,是甘肃的蔬菜重点种植区。现在,提出要建立中、远郊和榆中、永登、皋兰三县大宗外销蔬菜区和近郊复合内销蔬菜产区,以及冷凉湿润区和部分灌区特色产业(百合、玫瑰、韭黄)经济区,计划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160万吨,外销70万吨。我认为这个目标是积极的、稳妥的,既符合国家和省上的总体发展思路,又充分考虑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对兰州的蔬菜发展给予了恰当的市场定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来做大做强我们的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就是说除上面提到的规划布局外,还应按市场需求,亦即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来考虑蔬菜的种类和品种的搭配,以及终端产品的类型和质量安全保障。

2、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我认为兰州的蔬菜产业在基地建设、种植技术等产中这一块其水平还是较高的,关键是产后商品菜的处理销售这一环节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我们的商品菜基本是以鲜菜和冷藏菜销售为主,因而,凡是有冷藏库、保鲜库的地方,其蔬菜面积发展的就快,“订单农业”就落实的较好,外销数量就大,农民得到的实惠就多。但龙头企业数量还嫌不够,规模也还不大,资金也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在这方面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长效机制,还需要我们政府部门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

3、发展蔬菜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蔬菜产品的转化增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支柱产业,成为引领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是种植业的后续产业,是流通业的前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获得种植业潜在效益和延伸效益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加工业的农业是一个不完整的农业,没有加工业的农业是一个低效益的农业。目前,在我国的外销蔬菜中,加工蔬菜包括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腌制蔬菜,蔬菜罐头和蔬菜汁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已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加工工业布局,我省在青红椒和蕃茄酱的加工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兰州在蔬菜的加工特别是深加工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虽然我们的外销(国外、国内)蔬菜也经过了一定的加工,但那只是初加工,应依靠我们的资源和产品优势进行深层次的精深加工。作为省会城市,我们可以在酱菜产业上作文章,如北京的六必居酱菜,除供应北京及国内大城市外,年出口超过2万吨,销售额超过1.1亿元人民币。而我们兰州市酱菜销售点不多,超市中也主要是以四川、浙江、贵州榨菜为主,再就是糖蒜、萝卜干、咸黄瓜等,种类不多,本地产品不多。建议能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出我们自己的深加工产品。

4、加强食用菌的发展作为蔬菜的一个类别,我国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各类食用菌产品1083万吨,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65%,年产值300-400亿元人民币。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每年的出口额达6.2亿美元,其中脱水食用菌3万砘,罐装蘑菇30万吨,均居世界第一,特别是日本、欧盟和北美食用菌需求量大,市场前景看好。对我们兰州来讲,在那些较为缺水的县、区,可以发展食用菌生产。这方面永昌县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永昌县利用当地夏季冷凉特点,于2004年开始食用菌的生产,现有食用菌生产大棚1300个,占地12万平方米,他们利用当地充足的大麦草和牛羊粪为原料,进行地面双孢菇生产,基本形成了规模。现在菇农户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而且这种半地下式的栽培模式投资少,节水(生产一季仅需水80方),产品市场销售好。

5、扩大宣传,打造兰州高原夏菜品牌我认为,当我们的蔬菜生产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时,就要认真研究其市场销售问题,开发系列优质名牌产品,走以品牌拉动销售和生产的路子。一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商品价值都具有两重性:其一是“物品价值”,是由商品的品质和功能塑造出来的价值,其二是“符号价值”,是商品的形象和消费者感性体会的品牌即“符号价值”。因此,商品是由物的价值和“符号价值”两部分构成,因而,消费也由物的消费和符号消费两部分组成。但这两者并不平起平坐,不同消费层次有不同的消费侧重。人类的生理需求主要是物质需求,但人类满足需求的价值观念却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开始追求高层次的品牌“符号价值”需求。特别是高消费层次,他们更多的考虑商品的品牌,外观形象和个性等能否给自己心灵和精神带来美好的享受。随着物质商品的丰富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已成为企业经营的生命。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兰州高原夏菜的地理环境优势,干燥、凉爽的气候优势和生态、环保、无公害的产品优势,把我们的兰州蔬菜更好地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上述几点,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