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困难与对策

时间:2022-04-22 04:34:00

导语:浅析我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困难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我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困难与对策

【摘要】根据我市农业服务体系现状,针对目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市发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动力,是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生命。探索农技新路子是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建议明确责任,充分利用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重振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要加强对乡镇农技人员素质培养,提高农技信息服务功能。对现有农业服务中心的财产、人员等进行整合,利用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优势品牌。积极开展技术经营有偿服务,以农肥、农药、农膜、种子、种苗等有偿服务为主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主题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困难对策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力量。建立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尤其是基层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实践表明,没有一个长期稳定健全的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农业各项工作就失去了基本依托,就不可能更好地将农业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就不可能更快地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现就我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困难与对策浅析与同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探讨,目的是进一步把我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一、绵阳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现状

(一)绵阳市自然地理、气候、人口耕地的基本情况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介于东经103°45′—105°43′,北与广元接壤,距省会成都98公里,是川西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现辖6县6区1市共13个县(市、区),273个乡镇,3453个村,幅员面积20249平方公里。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5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0.3万人,占总人品77.8%,农业从业人员141.1万人,占农业人口比重34.4%。总耕地424.6万亩,其中水田192万亩,旱地23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7.3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51.05万亩,高塝望天田9.33万亩。全市地貌可分为11个基本类型,共有15个土类,21个亚类,38个土属,117个土种。绵阳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呈现四季分明,气候终年湿润,夏热冬暖,春暖秋凉,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等气象灾害多,立体气候明显,类型多样等特点。

(二)绵阳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截止2004年8月调查统计,全市种植业系统共有推广机构284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9个、乡级约272个,有1789多个村设立了服务组织,还有200多个专业协会。80847个科技示范户或示范场。全市共有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专职人员2513人。乡级农技推广人员1300人,全市农民有33万人获得“绿色证书”。

二、我市农业推广体系面临的困难

各级农技推广机构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推动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产出率和产品品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承担国家公益性职能的农技推广体系,其状况与新阶段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地区农技推广机构队伍不稳定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并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催粮催款、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于农业。

2004年7月对涪城15个乡镇级推广机构的调查,显示从2000年区政府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将农技站、农经站、农能站、水产站等站所进行了合并,组建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性质为事业人员,工作实行差额拨款,从事农技、农经工作的人员经费为全额拨款。由过去的一人一职,转变为一人多职,把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国土等多个职能工作合为一体。二是侵占乡镇站财产的事件屡禁不止,有的地方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危险,青义镇是镇政府直接收回农技站的资产归镇政府所属。三是农技服务体系国家定编人员不能适应新农业发展的需要,人员严重不足,以涪城为例农村人口218652人,乡镇农技推广系统实际上需求是68人,而实际定编是30人,缺编人员甚至达到44%以上。以上现象主要集中发生在推广工作不能系统、持续、有效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不能很好的推进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产出率和产品品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相当一部分基层推广人员没有稳定的收入,有的甚至难以保证基本生活。乡镇农技站聘用人员为各村农技员,实际是由村主任兼职。农技站的经营业务多是由各乡镇中心委托个人承包经营,涪城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66人中,48人是全额拨款的占72.7%,差额拨款的4人占3.2%,自收自支16人约24.1%。相当多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甚至没有最简单的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三)农技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当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人员老化问题。一是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二是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基层推广机构待遇低,工作艰苦,很多有专业学历的青年人不愿进来;在乡镇一级尤其突出,涪城乡镇农技推广人员66人,40岁以上的占70%;三是技术职称比例失调,如较发达的涪城区县、乡两级农技推广系统有7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仅1人,中级职称9人;四是知识亟待更新,对农技推广体系人员的再培训、更新知识政府投入很少。目前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中,掌握常规技术的多,了解新技术的少,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农技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在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化格局中,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所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制定各级各专业推广机构的建设规范,建立体系建设监测网,抓好稳定和创新的典型,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一)稳定和创新并重,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当前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要一手抓当前建设,一手抓长远发展,当前和长远并重,也就是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要进一步落实乡级推广机构的“三定”,保证编内人员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及时到位;二要依法维护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的权益,对非法侵占、拍卖、平调、租借推广机构财产的行为要限期纠正、追究责任;三要坚决制止向推广机构安插非专业人员,保证推广机构在编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到80%以上,对超比例的非专业人员要坚决清退;四要理顺乡级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明确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级政府对乡站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二)创新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动力,是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生命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经历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历程后,近几年来,涪城在区委、区政府和广大农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步得到恢复,并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自我发展、上通下联、服务农业”的路子。目前,全县已拥有了专业协会39个,专业大户200户。

1、以现有乡镇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场。

开辟新途径,积极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是2000年中央3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各地在实践中的成功探索,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发挥重要作用,是农技推广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涪城已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场一个,农业高新技术蔬菜生产、销售企业4个。根据地域特点调整产业结构,不能一刀切,千站一面。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由石洞农技站承担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重点做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品比工作。该农技站现有5人中只有农技站长是国家编制人员其余4人是自收自支人员。他们把公益性与经营性很好的相结合,现有固定办公用房、培训室、仓储室1900平方米,结合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从去年9月至今8月间进行,引进小麦新品种13个进行试验,杂交油菜新品种4个,品比试验.213.3亩,玉米新品种183个进行示范,其中163个为试验、示范观察20个。水稻品种8个进行观察示范,为示范推广新品种做好了充分准备。改良枇杷园98亩,开现场会4次,培训实用新技术5700次。通过示范场项目实施促进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经营理念,为多元化发展探出了路子,为涪城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探索一条路子,同时也为农技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练兵基地,带动区域经济。通过科技示范场把农业科技与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增收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具有经营自主权的广大农户通过观察、比较、选择、逐步变成农户学习科学、用科学的主动力,改变运去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创办科技示范场要注意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2、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搞好农业新技术推广。

涪城今年以康绿公司为依托,举办蔬菜实用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配合涪城发展实施十万亩无公害蔬菜规划,培训到要级农技人员,培训蔬菜农户5000户,辐射面积1万亩,很好的推进了涪城区的蔬菜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现场培训使来者有学头,有看头,有做头,利用新技术种植蔬菜后每亩增收500至1000元。现场与培训农户签订种苗合同,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充分发挥了高新技术示范、展示、推广带动作用。这种发展模式也以对推动了当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3、对原有乡镇农业服务站人员、资金、财产等重新整合。

我市游仙区刘家农技站的组成是由机构改革后原农站的老技术人员、退休科技人员、向社会招聘热爱“三农”工作的人员三部分组成。由实践经验丰富和管理能力强的人牵头,形成股份制的民营农业科技推广实体。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负责帮助当地农户和专业大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并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技术、物资配套服务,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同时对当地具有品牌优势和一定规模的农产品进行宣传,产销结合,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当地农技推广的优势品牌。

4、通过机构改革乡镇农技服务体系人员进行重新定编、定岗,精减人员,整合机构。

我市盐亭县根据市委、市府发出的绵委发[2004]16号文件《关于盐亭县机构改革的批复》精神的要求,对全县的农业服务体系进行重新定编、定岗、整合机构,重新定位。由过去的乡镇农技、农经人员223人减为177人,减员20.6%,现在编人员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技能强。乡镇农技人员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绝大部分农技人员能安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做好公益性服务。今年的盐亭的水稻大面积出现稻瘟病,基层农技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蔓延,例如云溪镇水稻面积4万多亩暴发稻瘟病,镇农技人员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农户采取措施,及时扑灭稻瘟病,减少农户损失。

(三)创新是探索农技新路子的重点

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要正确认识政府扶持、自身创新和发扬奉献精神的关系。

一是要新观念,不断拓宽服务范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做到产前引导农民调整,产中指导农民生产,产后帮助农民销售;做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方面的技术。因此,各级推广机构都要把自己的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面对农业事业单位改革,各级推广机构要积极大胆的探索,实行全员聘用制,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以岗定人,持证竞争上岗,以岗定酬,逐步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要逐步完善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技术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是开展多方合作,共同壮大农技推广体系。合作包括“三农”结合和专群结合两个方面。“三农”就是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三方面,“专群”就是国家办的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等。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探索新的使用方式和机制。

要继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保护机制。政府部门要出台一系列保护农技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农技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要加强农技服务队伍的自身建设。政府要把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制度化,经常督促农业科技人员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继续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在农技服务平台向下延伸,直接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继续完善村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村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开展栽培、植保、施肥、管理及信息一体化服务。力争达到“基点服务村村通”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我们不仅要强化“面”的作用,更要突出“点”的功能,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速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点带面,达到推动农业生产全面快速发展之目的。

四、建议

(一)明确责任,充分利用现有的权利,壮大自己的网络。

(二)加强对乡镇农技人员素质培养,提高农技信息服务功能。

(三)对现有农业服务中心的财产等进行整合,形成地方优势。

(四)积极开展技术经营有偿服务。以农肥、农药、种子等有偿服务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