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三农”须赋新意

时间:2022-02-19 05:28:00

导语:支持“三农”须赋新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支持“三农”须赋新意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日趋多元化,在一些农业经济基础发达的地区,传统“种养加”项目已逐渐退为农民增收的非主流市场,服务业、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农村工商企业已迅速崛起并占据了“三农”经济的主流,单纯“种养加”贷款需求占比越来越低。

调查发现,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信社过去发放的千元甚至百元类贷款,近年来已几近绝迹,这必然为农村金融支持三农”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一农”即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贷款难”问题,一直是关乎农村金融的社会声誉及其市场定位的利益所在。

近年来,农村金融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已得到广泛认同,并取得相当成果。

令人遗憾的是,大凡提到“三农”问题,传统的农业“种养加”项目似乎已成为代称,一些有关农村金融业是否尽心支农的最好证明总离不开帮助农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和农用机械等等。

毫无疑问,发放贷款支持农民种粮食种菜是支农,养鸡养鸭是支农,加工农业成品、半成品也是支农,但这些传统概念下的“三农”还能否真正概括现今的“三农”大市场呢?

在小额农贷不断得到推广、完善和规范后,基础农业“贷款难”问题已得到根本性改善。

伴随农民进城、下岗人员从商,农民增收主渠道向城市靠拢,“三农”增收的主体也随之向城市推进,围绕城市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并极具潜力的“三农”市场。

这一市场的主体主要由农民构成,故对农村金融的“三农”定位更具意义,但因其群体来源分散,又有悖农村金融业长期以来执行的贷款属地原则,造成农村金融对其虽然支持但却缺乏力度。

更有许多地方没能对这一主流市场引起高度重视,一度使目前城市及边缘地带农民出现较以往更为严峻的“贷款难”问题。

这与农村金融业,特别是处于前言的农信社的“三农”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新的矛盾,有必要对农村金融定位“三农”进行重新认定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赋予农村金融业定位“三农”新的内涵,必须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从思想上尽快摆脱对传统“三农”市场的认识和束缚。

按照市场需求层次,加快构建农村信贷领域的“大三农”框架,无疑是当前及今后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战略选择。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以满足农民“种养加”信贷资金投入需求为基础,按照农民增收主体市场变化,将小额信贷支持系统尽快向农村工商业户、中小企业群进行“技术移植”,发挥农村金融业网点、资金优势。

以解决好城镇农民从商、置业“贷款难”为核心,按实际需要推出小额信贷种类和层次,全方位促进和巩固农民增收渠道多元化。随市场变化形成以支持农民靠“种养加”增收为基础市场,个体工商业群体为增值市场,农业规模化中小企业为升值市场,积极开发大型涉农企业为潜在市场的立体支农新体系。

以市场为指导,信贷资金作杠杆,力创“双赢”为目的,推动农村金融业更好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