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高校人事管理路径
时间:2022-11-09 09:02:46
导语:互联网+背景高校人事管理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人事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高校教师队伍的组建、教师价值的开发与校园文化的构建,在互联网时代中,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已经无法再适应高校发展的步伐,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使其能够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是众多高校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路径选择
一、高校人事管理的价值与特殊性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围绕人与资源两个主体展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强对学生、教师、非教学岗人员的管理,协调经济、文化、社会等资源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来达到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学术科研水平、高校管理水平等的提高,因此人事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工作范畴。
(一)高校人事管理的价值
1、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主要集中地,也是国家众多科研项目的承担主体,对国家的科技与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只有做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才能够使高校的人才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出更多优质的科研成果,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2、有助于高校战略的实现高校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而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的资源就是参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培育人才的质量,而对教师队伍价值的开发对于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与未来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成为高校人事管理的价值之一。3、有助于教师价值的提升高校人事管理的服务对象不仅是高校,还包括教师,为了保证教师能够产出创造性科研成果,出色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高校还需要为教师提供参与各种培训、学术会议、技能训练的机会,促进其学术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高校人事管理还需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使高校人才能够在高校之间有序流动,助力教师自我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二)高校人事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人事管理的特殊之处在于管理高校最核心资源———教师队伍,因此高校人事管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注重如何开发精神价值,因此相较于其他社会团体,高校人事管理具有特殊性。(1)强调教师具有自我价值。相较于企业员工来说,高校对于教师的选择具有更高的要求,除基本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外,还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自我成长性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即是教师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因此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强调教师应具有自我价值。(2)注重教师工作的独立性与自由性。高校教师由于具有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因此其工作任务不仅包括教学,还包括承担相应的学术科研项目。要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就需要高校为教师提供自由的空间,使其拥有独立思考的环境,进行相应的科研方法、内容、结果的创新。(3)更多利用精神、成就激励手段。如上所述,高校教师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能激发其创造性,实现教师自我成长,因此高校人事管理中,对教师队伍的激励就不能仅关注教师的薪资福利水平,而应当更多的从教师职业的特征出发,关注其对成就感、荣誉感、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更多利用精神、成就激励来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变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均产生着巨大影响,互联网开始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融,以此为前提,我国进入互联网+阶段,传统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的创新性融合发展出新的功能与业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也出现了若干变化。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众多高校根据自身人事管理工作的需求与特点,搭建了智慧校园等网络平台,以北京大学智慧官网平台为例,针对于学生、教职工、校友、访客、应聘者、捐赠者设置了不同访问入口,相当于将与高校工作相关的人员进行详细分类。在学生系统中,包括课程、工具、学生事务、业务办理、生活服务五大模块,其中包括向所有学生开放的各类通知、课程安排与测评,还包括需学生通过个人用户登录的信息查询系统。同时,北大智慧官网还收录了全校教职工的相关信息,使其能够凭个人信息在教职工系统中完成部分人事手续,查询人事管理事务。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根据校教职工的信息建立相关信息库,表明人事管理信息化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实现。
(二)人事管理精准化
同时,教职工数据库的建立还能够助力高校人事管理实现精准化的目标,此处对北大和清华的智慧官网平台进行比较。北大官网实现了开放式智慧人事功能,将人事信息通知、设备更换领取、后勤保障、人事调动、管理服务等等集中在系统之中,让教职工能够根据需求选择相关人事管理服务。清华官网则选择用信息门户系统来实现,人事管理服务向教职工点对点推送管理信息,教职工凭借个人账号有针对性的选择人事管理服务。人事管理精准化对高校与教师两方面均有益处,高校实施精准化的人事管理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智能人事管理系统快速了解人事管理要求,有针对性的参与人事管理活动。
(三)人事管理效率化
智慧校园网络平台的搭建使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工作能够实现线上办公,人事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库查询就可以了解本校师资配备状况,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高效、精准的获取人员流动情况,可以根据高校发展战略制定人员储备计划与招聘计划。同时,智慧校园网络平台还为教职工开通了登录入口,使其能够根据需求参与人事管理活动,在另一方面提升了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
三、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人事管理思想陈旧
高校人事管理实际上继承了国家单位行政管理的模式,这是由于在国家发展初期,高校的性质为公办,即国家承担高校发展的全部费用,因此在高校人事管理中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重视对教职工人事活动的管理,如人员入职或岗位调动的档案管理、教师职称评定管理等等,具有一套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而忽视了现代化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忽视了高校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由于管理思想陈旧,导致高校教师容易受制度掣肘,限制其价值的发挥。
(二)高校人事管理数据利用率不足
从目前来看,为了迎合网络时代需求,大部分高校均在人事管理中引入了智能系统,帮助其完成教职工信息登记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高校人事管理效率,但存在数据孤岛的问题。由于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大多作为高校管理系统的独立板块存在,其所记录的相关数据较多用于人事管理工作,而较少被其他管理部门调用,数据利用水平不高。同时,其他管理部门无法调用人事管理数据还会导致人事管理系统无法获取外部数据补充问题,进一步加剧数据孤岛状态。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
互联网+以网络技术、大数据、数字化、信息化为优势,通过短时间内调用规模庞大的信息数据来实现其价值,而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认知不足,信息化意识也相对薄弱,且这种现象并非偶然。以邯郸某职业学院为例,其智慧校园平台功能较为简单,且主要以学院基础信息、公共事务通告、校园新闻为主要内容,缺乏教职工访问入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智慧校园平台功能。认为信息化等同于信息公布,这实际上就是人事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的表现。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路径选择
为了迎合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效率化水平,使高校人事管理真正在推动社会发展、助力高校战略实施、促进教师队伍增值等方面起到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及其管理系统上做出改变具有其必然性。笔者认为要实现现代化的高校人事管理,应当从以下路径出发。
(一)变革高校人事管理模式
要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做出变革,首先应当从管理模式入手,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取代传统管理势在必行。互联网+阶段要求传统行业应当做出创新,在高校人事管理上更应如此,进行管理模式的重点在于树立服务理念,即对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队伍,应当为其提供人性化、多元化、定制化服务。以提升教师自我价值的导向替代制度优先导向,通过建立教师电子档案,对教师的基础信息、教学科研水平、参与教育培训状况、成长速度、岗位流动意向等进行记录与定期更新。同时,积极改进教师工作、科研环境,对教师的工作需求给予及时反馈,使高校宝贵人才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强人事管理系统开发
针对与高校人事管理数据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加强人事管理系统功能开发,解决人事管理数据实效性问题的同时,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问题,提高人事管理数据的利用率。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接高校管理系统,设置相应权限使有需求的部门能够调用人事管理系统数据,消除数据不流通对高校其他工作的影响。同时,开放人事管理系统对其他部门数据调用权限,使其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数据,从而方便人事管理根据数据做相应的规划、激励、招聘、考评预案,使现代人事管理的优势真正在高校管理中发挥出来。
(三)做好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
高校人事管理要真正做到信息化、精准化、效率化,还需要建设一支具有高信息化素质的人事管理者队伍,这就要求高校要做好人事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从人事管理人员的选择上,在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同时,高校还应注重人事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基础水平之上的信息化素质与能力,并将之纳入人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之中,激励现有人事管理者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技术能力。此外,通过培训方式提升人事管理人员相应技能是短期内改善高校人事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需做好人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进行定期考核是高校人事管理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苏雄武,苏冠贤,王宣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路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20(1).
[2]杨雪霞,伦冠民,王妞.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9).
[3]陈文华.“互联网+”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8).
[4]马凤波.试论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服务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15(4).
[5]王慧.网络时代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的路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作者:王志华
-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点
- 下一篇:卫校人事管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