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因素探讨
时间:2022-08-10 03:19:33
导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因素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生产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新安全生产法》颁布,企业安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长庆油田第九采油厂的实证调查,归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并通过访谈对关键因素内容进行验证。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采油企业;关键因素
一、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又在物质的生产和流通诸领域,劳动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人的安全与健康的保护,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和最高目的。它是对安全价值观的肯定,是一种超越工作意义和工时概念的非技术性安全对策,是落实法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综合性重要措施,是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机制和这一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与人文关怀并举、安全与效益统一的可靠保障,是现代企业安全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因素分析
(一)企业背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隶属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机关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主要从事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负责陕西省定边县刘峁塬、吴起县吴410-新240和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三个区块的原油勘探开发管理工作,矿权总面积3765.4平方千米。业务转型的四年来,第九采油厂严格按照“全面调控、日常紧盯、分区落实”的要求,推行了以银川调控中心为中枢、以吴起生产指挥中心为主体、以三个前线指挥部为依托的“113”生产管理模式,生产调控能力进一步强化。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周生产例会、月度生产计划会、产量说清楚、产量“四级”监控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生产管理持续规范;不断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紧紧依托“三院两中心”,大力推广“一井一法一工艺”、“一区一块一对策”、“油藏差异化”等为代表的精细开发技术政策,油田开发工作逐步与公司各项制度标准接轨,油田压力保持水平、水驱储量控制等技术指标逐年提高。在安全环保工作中,彰显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魅力,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坚持召开安委会、月度安全环保例会、季度安全环保研讨会,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持续加大安全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和丰富安全文化内涵,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安全环保监管,安全环保形势持续平稳。
(二)实证调研。为真实反映企业安全文化情况,调研覆盖刘茆塬采油作业区、罗庞塬采油作业区、薛岔采油作业区和五谷城采油作业区,对作业区机关以及姬六联合站、刘十增、姬三联合站、刘三增压站、姬九注水站、吴三联合站、吴四联合站、薛一转、起一联合站,调研对象涵盖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在抽样时既包括了站场的管理人员也包括了普通员工。调查分内部员工调查和外部服务商调查,内部员工调查共发放问卷123份,回收123份,其中无效问卷(问题回答不全或者勾选项全部一致)14份,问卷有效率为88.6%。
1.调查对象概况。问卷第一部分为受调查员工的基本状况,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位、工作时间等。从统计结果来看,受调查对象绝大部分为21~30岁以及31~40岁(20岁及以下员工占2%,21~30岁占61%,31~40岁占30%,41~50岁占6%,而50岁以上员工占总数1%)。这与第九采油厂从事生产员工主要年龄段相符合。从性别来看,男性员工占比较多(女性占28%,男性员工占72%),这与石油行业的从业特点相符合,也与现场调研看到的情况一致。从工龄来看,工作1~5年的员工占比最多(工作年限1年占11%,工作年限1~5年的员工占48%,工作年限6~10年的员工占17%,工作年限在11~15年的员工占8%,16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员工占16%)。基本信息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安全知识的总体理解,有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对安全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了解与我工作相关的危险”,有48%的被调查者认为“我知道如何根据安全规范的要求,控制或远离所有潜在的危险”,有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的工作经验及安全知识得到上级和同事赞赏”。可见,对于安全知识较好掌握、了解工作中的风险并指导如何控制的被调查者,占到了绝大多数。
2.安全文化影响因子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因素包括员工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资源投入)、安全制度文化(制度和规范)、安全行为文化(安全作业能力)以及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内在动力、管理层对安全的关注、员工对安全的参与)四个方面。
三、企业安全文化关键因素验证
对第九采油厂安全文化问卷调查之后,项目组结合此次调查提取的安全文化影响因子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第九采油厂管理人员及部分员工代表进行访谈,以便验证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的真实性。
(一)员工安全意识。从调查情况来看,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安全意识普遍较好。管理人员意识到新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对于管理人员的责任要求,“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安全关系到帽子问题”,认为安全应该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中去,如果出现安全与生产经营管理的矛盾,安全应该优先于生产经营。普通员工也意识到“安全关系到生命与健康”,安全是工作的首要需求。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受到师傅、班组同事、站场领导的影响较大。新员工进入岗位,师傅的安全习惯、班组同事的安全习惯以及站场领导的安全习惯,对新员工安全习惯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师傅具有较好的安全意识、具有规范的安全行为,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师傅的安全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徒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员工工作行为受到同事、领导的影响,站场领导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且主动想办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的行为中也以身作则地通过标准化操作规范避免不安全行为,员工,尤其是新员工也会被站场的文化影响和感染,从而提升安全意识。
(二)员工安全能力。从调研情况来看,普遍认为,员工安全能力与对工艺技术要求掌握的能力、对岗位风险识别与防护的能力密切相关。只有对本岗位的技术要求、本岗位的风险以及防护措施有充分了解,才可能做到不冒险、不畏惧,才可能保证安全。调研对象普遍认为生产一线的老员工对事故案例见得多,而新员工尽管已经参加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但由于缺少对风险与事故的感性认识,因此安全意识相对老员工更弱。
(三)员工安全培训。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技能、提高员工意识的重要手段,目前站场也主要通过班前会、每周安全活动、每月应急演练等方式开展安全培训。部分作业区和站场也探索出较好的培训策略。吴三联、吴四联采取“我的岗位我讲解”以及轮岗、挑战擂主的方式,让员工实现从“听”到“讲”的转变,让员工在理解岗位风险及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在班前会上进行讲解,从而促使员工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五谷作业区也采取了“讲师下基层”的措施,聘请内部讲师(2名)和外部讲师(1名),每月到作业区各站场去进行工艺、安全等方面的讲解,站场再将培训内容进行再次消化和讲解,结合现场的讲解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收效。调研中普遍认为深入基层的培训、多媒体化的案例培训(视频、动画等)、体验式培训、硫化氢中毒后的紧急救助等实用技能培训应该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多地引入。
(四)站场经理、书记是培育员工安全文化的关键。从走访中看到,有责任、有担当、有想法的站场经理、书记,会积极地将工作区安全文化与生活区家文化进行融合。在荒山野岭远离亲人的站场,只有员工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站场这个临时的“家”,才可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也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形成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对于站场而言,“有感领导”就是生动的“家长”。员工对“家长”的认同,就是对站场文化的认同,从而也才可能接受并融入站场的文化。
(五)目前外部服务商安全管理的难点。项目组编制了关于承包商的安全文化调查问卷,但在现场遇到的承包商较少,部分提供外包服务的人员年纪大、不识字,因此承办商的问卷只返回了有效问卷8份,对于统计分析的说服力较小。因此项目组舍弃该部分问卷,对承包商安全管理的分析仍以访谈为主。从访谈中了解到,外部服务商安全意识参差不齐,这些服务商的安全承诺往往流于形式,他们缺乏对其聘用人员的安全教育的安全行为约束,缺乏对其聘用人员的档案管理与安全行为评价,现场安全监管中仍出现携带打火机入场等不安全行为,并且同样的安全隐患在多次现场检查中反复出现。外部服务商所聘用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且人员流动性大,这些人员对进入站场施工的风险认识不足,从而给外部服务商安全监管带来难度。目前第九采油厂对于外部服务商也采取了资格准入、作业票证准入、现场监督以及处罚等措施,但仍不能有效提升服务商安全意识。建议在有条件的站场建立入场前安全教育室,制作场站安全教育视频文件,在外部服务商的劳务人员进场前,对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并签字确认,同时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外部服务商强化对其聘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育。
(六)安全设备对于保证环境安全发挥积极作用。从调研情况来看,普遍站场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智能巡检系统、数字化指挥系统等运行对于保证环境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摄像头被人为损坏、天气恶劣影响数据传输等状况,完全依靠数字运行不行。而目前多数站场当班人员管理的区域较大,切实执行每两小时全部、认真巡检有一定的难度,巡检后填表造成信息没有在第一时间采集,并且进一步加大工作压力。完善生产管理智能化手段,在巡检过程中更多依靠数字化的手段直接采集数据,将减轻人员工作压力,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思考改善措施。
作者:高春宁 樊成 鲁军 邹碧海 游静 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自强.浅析石化建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J].甘肃科技纵横,2010,2
[2]张颖,张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雷达图分析方法研究[J].经济师,2008,1
[3]徐刚,吴超,毛果平.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与方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5
[4]刘圆.浅谈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5
- 上一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探讨
- 下一篇: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