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放式创新模式
时间:2022-05-27 09:02:43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放式创新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面对我国酒店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才需求问题,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发展。本文首先对新文科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是新文科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方向,并从理念、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具体阐释。最后,本文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深入分析其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放式创新
新文科建设工作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中提出后受到高度重视,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新文科建设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推动新文科建设就是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当前我国旅游业、酒店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然而在人才方面存在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紧缺、服务质量下降、创新能力不足、流动率高等问题。特别是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进入酒店行业工作的人数比例还不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行业实际需求有脱节,造成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这固然与酒店行业薪资待遇低、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家长和社会对服务行业的认识上有偏见等因素有关,但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进行反思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一、新文科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把新技术和其他学科知识(哲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渗透。新文科建设要求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职业化教育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特点。伴随着我国旅游业、酒店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旅游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涌现,加之新兴数字技术的理念和工具不断应用,对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较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问题比较突出。首先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高校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将产业边界拓展、能力复合、创新创业等内容纳入到培养目标中,如提出“以培养高端服务产业管理人才”为基本定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然而,这样的目标定位尽管有创新,但一方面没有深入结合该高校所在地区的旅游业酒店业发展实际提出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目标定位,另一方面如何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进行有效贯彻和执行仍需要完善。第二,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尽管多数酒店管理院校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复合型”、“合作办学”等模式,但很多培养模式出现“同质化”,没有很好地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酒店行业发展相结合,也缺乏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历史、资源条件和特点来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师范类、外语类、理工类、综合类的高校,以及在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旅游城市等地区的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第三,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质量评价机制仍然不完善,特别是整体评价体系缺乏较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维度和方法,对于人才培养的过程监控和评价也缺乏有效手段。尽管世界旅游组织的TedQual质量认证工作对人才培养质量已形成了很好的评价体系,但目前我国多数酒店管理专业仍没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第四,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有待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师资队伍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报告》中,生师比非常高,酒店管理专业师资数量不足。同时,教师的学历仍以硕士为主,博士学历只占27%,说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亟需提升。另一个保障是实验室等教学硬件条件,近80%的酒店管理专业拥有或正在筹建教学实验室,但报告显示普遍对实验室的条件和使用的满意度还不高,说明人才培养的硬件保障条件已经达到,但在利用上仍需进一步完善。总之,酒店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人才供给矛盾的问题,其中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没能跟上行业发展脚步,在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当前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亟需抓住这一机遇进行模式创新。
二、新文科建设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式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文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开放、创新”两大发展理念是新文科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创新的重点。以“开放和创新”为内核的开放式创新理论视角对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借鉴意义,这一概念最早由Chesbrough界定为“企业通过与外部供应商、顾客等建立关系从而建立创新市场,通过边界拓展获取外部资源或出售内部资源的创新过程”。这一理论视角的本质是知识在企业边界内外的流动,形式上体现为企业边界向外渗透、企业关系拓展。根据知识的流动方向,开放式创新一般分为由外向内型(内向型)和由内向外型(外向型)两种。其中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是将创意、过程或一个项目从外部引入内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允许创意、资产、知识流出企业之外,用于其他企使用或共同使用。借鉴这一理论视角,新文科建设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开放式创新来探索。首先,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有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新文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在促进专业优化上,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入交叉融合。在课程体系上,鼓励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促进学界业界优势互补,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国内与国外双协同。这三个方面的要求都体现出了人才培养要“开放”,不断吸收、融合其他学科、部门、行业等不同方面的多元理念,通过内外互动、协同和融合发展来实现新文科建设。其次,可以采用双向模式。开放式创新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引进来”模式,从外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借鉴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其他学科和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经验,还可以运用平台思维,与其他高校、行业、政府、协会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进行互动,在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实现共享共赢。另一方面,也需要“走出去”模式,利用学术会议、现场交流、课题研究与评审等多种机会与其他高校积极主动宣传、推广和交流培养模式;利用教师社会服务、学生实习与社会实践等机会,向政府、协会和行业介绍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特色。目前“走出去”模式还比较欠缺,是大多数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点考虑的模式。第三,可以采用全方位和系统化推进的方法。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人才培养理念上进行开放式创新,而且需要围绕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全要素、全方位的开放式创新。一方面,人才培养理念的开放式创新最为关键,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切实保障创新工作能够围绕已经确定好的定位和目标,在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教学、国际化、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开放式创新。
三、北二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案例分析
(一)模式概述
北二外酒店管理专业历史沿革悠久,1981年招收酒店管理方向本科生,2011年获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2013年获批全国首批饭店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是我国及北京市较为知名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高地。面对当前酒店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急需的现状,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开放和创新两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北二外酒店管理专业探索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创新模式。该专业以国际化、创新性、应用型、复合型为人才培养定位,以“酒店+多语种复合+跨专业复合”为特色,2014年增设健康产业管理方向,2020年调整为“酒店管理专业设数字化运营与管理、健康产业管理日语实验班”两个方向,专业定位特色鲜明。强调“跨学科多语种复合”,并将科技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知识构成,形成“酒店+健康+科技”教学模式,拥有省部级研究基地、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5个,校企合作基地近20个。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2020年该专业的本科和硕士项目均通过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UNWTO-TedQual)的最高等级(四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9%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保持100%。这些均表明北二外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得到了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就业单位的认可,在国际和国内已具有较强影响力。
(二)实施路径
1.专业建设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北二外酒店管理专业定位和目标上充分体现开放式创新理念和思维,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融入了新时代和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专业定位上,提出要坚持“以德为本+以智为高”、“酒店深度+社会广度”、“中国深度+国际广度”和“理论深度+实践广度”的办学思想,以“国际化、创新性、高水平、应用型”为发展定位,以“酒店+多语种复合”和“酒店+跨专业复合”为特色,通过开拓创新思路、开放平台资源、共享发展成果,力争建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中国一流、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酒店管理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目标上,提出要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良好的国际交往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国际视野和数字化思维,擅长将数据分析应用于酒店管理领域,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变革,未来可在国内外酒店集团、互联网商业平台公司、连锁服务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数据分析公司、国际组织及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就业的创新型高端管理人才。2.专业方向设置通过专业方向的拓展和延伸,与酒店产业跨界发展、多元融合发展的特色进行紧密对接。一是针对行业发展趋势,与新兴技术、健康产业相融合。2020年增设“酒店管理的数字化运营与管理方向”和“健康产业管理方向”。二是结合学校的优势和传统,与外语专业进行复合。创设“酒店+X”的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酒店+外语”、“酒店+健康+外语”开展跨专业复合培养。还发挥北二外日语专业学科优势,建立“健康产业管理日语实验班”。3.课程建设一是针对新兴技术和酒店行业发展需求,增加数据分析技术、旅游大数据、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智能服务管理、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文旅产业创新创业等课程。二是针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升,增加健康产业管理导论、国际商务沟通与礼仪、西方餐饮文化与酒水鉴赏、健康营养学、美食地理等课程。三是借助科技术手段积极进行课程研发和输出。如主持开发全国首个教育部酒店管理领域的品牌课程(英语),同时与北京市文旅行政管理部门合作,开发面向行业从业人员的视频课程,2020年又将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录制成慕课。4.教学模式第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线上主要是学生自学:一是学习基本知识点,二是获取和学习课程相关资源和资料,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负责提出学习要求、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线下则是在课堂环境中师生共同对课程重点难点的讨论、交流,甚至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第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设社会服务体验式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现实问题。如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前往高端酒店、民宿、旅游目的地等进行现场教学。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进行授课,例如在暑假举办“小学期”,邀请国际酒店管理专家讲授国际酒店业发展前沿等课程,邀请知名专家讲授葡萄酒鉴赏等课程。5.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一是国际化经验吸收学习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开办1+3外培项目,在法国夏斗湖校区创建酒店休闲专业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格里菲斯大学开展“3+1”等多类型深度合作办学项目,超过100人次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了交流学习,积极派出本科生参加国际高端旅游与酒店学术性会议,教师担任国际性旅游教育研究组织高级职务。二是国际化经验输出方面,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项目,目前共有在校留学生本科生、研究生近100人,并为“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培养留学生、官员及企业管理人员300余名。积极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如承办2016年亚太旅行学会(APTA)年会等高规格国际性学术会议。6.产学研“平台化”体系建设围绕高校、政府与行业等主体构建产学研“平台化”体系,与多主体进行互动。一是发挥该专业在高校中的引领作用。如在2016年4月1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谷慧敏教授向总理汇报,阐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多名教师和学生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就该专业建设进行主题演讲。参与全国酒店管理专业设置标准制定工作;连续举办酒店管理教育教学研讨会,出版《酒店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承办2016年和2018年两届全国酒店管理师资培训班。二是在社会服务中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酒店企业的发展。参与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北京市文旅局及国内外30多家大型酒店及互联网平台集团各种标准的制定,以及星级酒店的评定与复核、酒店服务质量暗访、酒店行业技能大赛、乡村民宿评定和行业培训等活动。综上所述,面对我国酒店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问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可以从开放式创新视角展开。本文分析发现,新文科背景下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目标、模式、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开放式创新模式是新文科背景下解决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从理念、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以北二外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其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和实施路径。本文不仅适用于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对其他管理类、经济类等应用型本科专业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震方,黄睿,侯国林.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J].旅游学刊,2020(10).
[2]梁海燕.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2020(12).
[3]刘慧贞.创新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
[4]皮平凡,杨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2020(27).
[5]邱汉琴,陈东芝.以新文科建设引领中国旅游类本科教育的改革创新[J],旅游学刊,2020(5)
作者:李彬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上一篇:中职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理念及内涵
- 下一篇: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