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时间:2022-09-13 11:26:03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我国的智能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此理念有利于改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建设效果。至此,“智慧”这一理念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智慧酒店发展的需要,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智慧酒店;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酒店业、旅游业等产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智慧酒店”理念的提出,不仅要求酒店管理者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还要求高职院校正常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积极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满足“智慧酒店”的发展需求,从而推动酒店业、教育业快速发展。

1智慧酒店的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快了出境旅游的建设步伐,为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前景。与此同时,酒店产业的迅速扩张,也加大了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传统的竞争模式不复存在,如客房数量、酒店装修、客房价格等。促使各酒店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控制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以实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酒店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采用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以优化酒店产业结构,积极向“智慧酒店”方向发展。智慧酒店的发展需要满足相应的刚性需求,如应完善酒店智能化、信息化系统,从而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利于留住原有客源,发展新的消费群体。同时,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下,也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障酒店管理需要和服务质量,加快“智慧酒店”的发展进程。

2基于智慧酒店视域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智慧酒店”这一理念在酒店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保障管理质量,以实现酒店企业的综合效益。但由于我国各高职院校仍在采用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人才培养效果受到了影响,难以满足智慧酒店的发展需求。

2.1缺少正确的人才目标

近些年来,我国酒店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促使各高职院校积极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从而为社会输送人才资源。但很多高职院校以培养传统酒店管理人才为主,导致各院校的培养模式存在很多的相似性,难以保障人才培养效果。同时,在智慧酒店的发展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但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对智慧酒店缺少认识和理解,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

2.2师资队伍不健全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工作的开展,使得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数量快速增加,而高职院校并未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导致师资力量薄弱,难以进行教学与管理,使得人才培养效果受到了影响。同时,在智慧酒店视域下,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以保障教学质量。但现有的教师队伍不完善,通常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科班出身,综合素质水平较差。

2.3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办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时,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自主研发课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未与智慧酒店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导致理论课程过多,创新性、实践性内容少,缺少教学特色,难以实现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不符合智慧酒店的发展需求。

2.4校企合作效果差

高校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优势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强,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实现人才竞争力。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仅是将学生安排到合作酒店进行实习,缺少管理、考核等流程,难以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监管,使得人才培养效果受到了影响。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缺少自己的实践基地,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3探究智慧酒店视域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3.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通过明确酒店管理展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保障人才培养效果。但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智慧酒店的发展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难以展现学生的价值。对此,要求高职院校强化智慧酒店意识,了解智慧酒店的发展模式和特点,正确树立人才培养目标,促使学生满足智慧酒店的发展需求。例如,智慧酒店在建设上需要使用大量的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能有效提高酒店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如智能门禁、交互视频系统、自动登记系统、客房自助服务系统等。因此,应树立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各种信息化设备,以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市场多元化的发展下,顾客的需求也向多元化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灵活应对顾客的需求,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促使学生向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以满足智慧酒店的发展需要。

3.2健全师资队伍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工作的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源数量越来越多,在现有的教师资源下,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健全师资队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合理配置教职人员,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时,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科班人员组成。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实践能力比较差,仅能进行理论教学。而科班出身的教师,其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实践能力比较强,但理论知识薄弱。导致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差,很难将理论与实践同步培养给学生。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双师教育模式,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保障人才培养效果。例如,院校可聘请智慧酒店产业相关的专业人士来校教学,有利于将先进的知识理念和管理技术传授给学生,确保教学效果。还可开展教育交谈会,促使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另外,院校还可组织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实训,积极学习智慧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增进对行业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提升其实践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保障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满足智慧酒店的发展需求。

3.3完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满足智慧酒店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种类比较多,包括旅游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酒店营销、酒店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大多课程内容以传统酒店管理为主,且各个院校的课程存在明显的相似性,难以满足智慧酒店的需求。对此,高职院校在开发课程时,应对智慧酒店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有利于了解智慧酒店的岗位需求,从而开发相对应的课程,以完善课程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岗位能力,确保岗位对接效果,提高岗位竞争力。例如,在智慧酒店的发展下,酒店需要不断加大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力度,以保障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因此,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增设信息化课程,将互联网、云计算等知识以及设备操作技术等传授给学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操作水平,使其可以熟练操作智慧酒店的信息化设备,保障课程开发效果。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影响了课程设计效果。对此,院校可增设实践创新类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以保障课程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保障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企业有良好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并为学生进入市场打下了基础,解决了院校资金不足的问题。而高职院校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资源,能缓解企业用工荒、人才稀缺等问题,并可降低企业的劳务成本,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但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仅是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缺少后续的管理、考核等工作,使得企业实训效果受到了影响。因此,院校应与智慧酒店行业共建人才合作培养管理体系,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作。例如,当进行事前控制时,要求院校做好理论知识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理论能力,并根据智慧酒店的岗位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岗位对接能力。而智慧酒店行业应根据实习生的数量、岗位等进行明确,做好相应的培训计划,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工作打下基础。在进行事中控制时,要强化校企沟通效果,企业应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思想状况等进行记录,并与学校进行沟通。一旦发现问题时,院校可及时进行教育,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实习活动顺利进行。当进行事后控制时,要求企业、学校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实习成绩的依据,从而择优选择人才,以满足智慧酒店的人才发展需求。

4结语

随着智慧酒店的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正确了解智慧酒店的性质和特点,明确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人才竞争力,推动智慧酒店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莎.基于湖南星级酒店智慧化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纳税,2017(33):91.

[2]朱凤萍.“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智慧酒店行业发展对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以福建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4):107-108.

[3]王静.基于智慧酒店发展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1):200-201.

[4]王琳,邱小樱.基于智慧酒店发展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7):140-142.

作者:郭红芳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