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1-03 08:50:32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我国饭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酒店数量的增加,酒店行业急需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具有较强英语语言沟通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酒店英语在酒店管理课程中属于必修课程,涵盖“听、说、读、写”四方面。该课程要求学生熟悉酒店中各部门管理职能,掌握基础专业词汇及常用语及基本表达句型,并在实践中提高相关能力,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因此,这就要求酒店英语的教学必须以行业需求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一、酒店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缺乏实践性

市面上大部分酒店英语教材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设计粗糙。此类教材主要涵盖阅读及口语部分,而忽略听力及写作部分的讲解。而情景英语教学本应为酒店管理英语教学的主导,缺乏相关配套的视频及音频资料,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及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

酒店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别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的语法、词汇讲授为主。而现实情况中,大多数教师采取该种方法授课,而没有根据行业的需要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情景式教学等方法,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度低

学生的英文水平基础不同,因而对于课堂的一些问答或情景对话等环境的参与度也存在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偶尔会与教师互动,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带有抵触的情绪,因而会产生恶性循环的不良效果。最终,导致课堂实践环节与未来工作环节脱节的现象。

二、酒店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一)编写或选用相关酒店英语教材

酒店行业在实际经营与运行中,会出现很多关于酒店英语的场景实例。所以,授课教师应需与酒店相关部门联系,录制相关场景的视频及音频,并共同编写酒店英语教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或选用较为合适的教材,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应用型课堂教学

除教授法之外,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酒店英语涵盖酒店各部门的管理任务,所以在讲解不同部门管理职能时,应设计相关教学场景,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融入其中。并设计一些加分及评比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教学

针对学生的现实水平及能力充分备课,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如条件允许,根据学生所处水平进行分班及小班授课。根据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设计教学环节,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情景对话编排及表演。“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以鼓励为主,指导为辅,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提升英文技能。

(四)进行酒店英语考试改革

传统的酒店英语考试以笔试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词汇及句型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听力及口语的考核。所以应根据行业的需求及学生的掌握进度,采取“过程型考核”,即针对每个学习阶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及写作方面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即第一次未通过,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对于现阶段的考试模式,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或自卑心理。而采取“过程型考核”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并实时考核学生的接受程度,以改进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及模式。这对教师及学生来说,均能提高教学及学习效果。

(五)采取中教与外教授课相结合的方式

外籍教师授课可以提供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会促使学生们在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即将面对的群体也存在外籍顾客,故提前适应工作气氛对学生而言,也是有益的。且外籍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国教师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会产生互补的效果。所以,采取与外教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也会提高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能力。

三、结论

酒店英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学校、企业、教师、学生这几方面共同为此努力,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所以,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着手对酒店英语课程进行改革。但改过程持续期较长,仍需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及反馈课堂效果及学生接受程度,并在过程中不断改进,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王子寒 单位:沈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韩东红.酒店英语对酒店高端人才影响的分析[J].企业文化,2011(10).

[2]李艳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4).

[3]苏丽娜.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情景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08(14).

[4]罗曼非.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J].惠州大学学报(社哲版),2000(1).

[5]郑淑贞.对合作学习课堂结构设计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6]徐娥.上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J].科学与管理,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