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课程教改研究
时间:2022-07-17 10:11:26
导语:酒店管理课程教改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支柱性产业,作为旅游业一大版块的酒店业在我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酒店增长速度极快,然而高星级酒店的增长与酒店从业高素质人才的欠缺的不对称不平衡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如何消除或减少这种不平衡,作为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高校理应做出思考,对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反思。我国目前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酒店从业者目前的低待遇、高劳动强度、低社会认可和职业荣誉感,学生对酒店行业从业普遍抱有偏见,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更视为一种任务的完成。学生对酒店管理学习兴趣不浓厚,更有甚者主要是混学分,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很多同学是抱着混的态度在学习,他们认为自己对酒店又不感兴趣,以后又不会从事酒店行业,大学期间何必浪费时间来学习没用的课程。二是教学实践环节不落实。为了加强教学的管理,大学大部分课程要求教学在教室完成。事实上对于这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的实地实践更为重要,但我们的教学机制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这些特殊的学科要求,用绝大多数理论基础性学科的特点规范约束实践性强的学科,本身就是教学设计不科学的表现,教学实践环节不落实或是落实流于形式,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最后学生是空有理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极其欠缺的理论型人才。三是教师行业背景不到位。我国高校教师选拨机制制约了有着行业背景的实战经验教师的缺乏,实践行业的酒店管理人才因为没有高学历难以到学校进行专职任教。学校有着高学历的教师又无法真正进入到企业进行长期的实际性的挂职。现在高校已经清楚地认知了这点,开始重视年轻教师的挂岗锻炼,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很少有企业能真正使用教师,很多教师的挂职锻炼是一种口号,因为只有一年或是半年的时间,得不到企业的重用或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也无力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实践岗位上,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限。国际上酒店管理的任课教师很多长期就是某一个酒店的总经理或某一个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一边在行业供职一边在学校授课,能够很好地讲行业的实际和理论结合。而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任务的完成,教师没有精力真正进入行业提升自己。四是教学计划设计不科学。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仍然在大的管理学科之下,因此很多管理类的通识课程占去了一定的学分,留给旅游专业课程安排的课时已经极为有限,而酒店管理方面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国外或国内一些高校作为一个专业需要四年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我们往往是通过三到四门课程来学完,没有了基础教学时间的保证,效果当然是不理想的。
二、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设计理念
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将旅游管理教学进行模块化教学安排,根据旅游业的几个支柱产业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模块化设计,分别在几个学期安排了旅行社管理方面、酒店方面、景区方面等的教学,这样的安排一是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版块的专注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同期开的都是一个方向的课程更加有助于课程之间的统筹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这样的一种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旨在遵循或达成以下几点教学理念第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度。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依靠课程设计的科学来引导,需要依靠授课教师来开发,一是教师理论功底要扎实,二是内容的讲解要能吸引学生,三是关注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为期一学期酒店管理课程的系列授课,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聘请合作单位有着实战经验的经理来做讲座,可以将实践最前沿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每门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课时也保证了学生对酒店行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和短期的实训,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教学设计很多环节需要学生参与,如课前的酒店知识品牌介绍,小组的酒店行业调研,以及调研后学生的幻灯制作和展示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课外的专业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被动的单边的听课式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率。第三,提升学生酒店就业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酒店的就业关注度一直不太高,主要原因除了社会上客观存在的酒店从业劳动强度高、薪酬低、社会认同感低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对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有些脱节,学生通过课程所了解的行业知识极为有限,进入实际行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接轨。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通过教学设计的改革,通过一系列正能量的引导,学生能更加客观全面评价这个行业,而且对行业的前景能有更为科学的预判,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大学期间对自身能力的综合提升,进入酒店行业的磨合时间会缩短,职业从业自信心增强,对酒店就业关注能力增强。
三、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改革的思路)教学改革实践思路
第一,理论采用案例教学。管理类课程的理论讲解往往过于空洞和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对其感兴趣,但是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的导引,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对酒店的类型认知时,将三峡大学北门附近的格林豪泰酒店拿来作为案例,让学生们对该酒店的认知做出一些判断,然后通过结合理论的讲解,结果学生就发现即便是身边的酒店也有很多他们不清楚的地方,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课后再去酒店实际探访一下,找找老师讲解的理论和实际之间是不是确实如此,就会吸引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度,提高对酒店管理课程的兴趣。
第二,学生参与实践调研。管理类的课程往往更需要学生对该行业有一定的感性认知,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对于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提高实践经验的主要手段就是做社会调查,所以本课程在对酒店的基本情况讲解以后,会布置几个专题,给学生为期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对宜昌市的酒店进行有主题的实践调研,分组布置主题让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酒店进行探访,在后面讲到相应的理论章节时,由学生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报,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助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在几个方面得到锻炼:一是加强了对行业的了解,有些学生在调研中也会有些意外的收获,比如他们会得到实业界的同事的一些忠告和建议,通过和一些从业人员的交谈也能了解这个行业从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而学习更有针对性;二是提升学生能力,很多不敢和陌生人交流的学生通过这个作业的完成突破了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变得更积极主动和自信,同时通过学生幻灯演示和讲解提升了学生的幻灯制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做调研之前学生一定要做好问题准备,对调研主题的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储备,这样通过调研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理论进行了学习和巩固,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量。
第三,基础知识学生讲解。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酒店品牌认知,增强学生对酒店行业的专注度,本课程学习时增加了一个环节,在每次上课前请同学就国内外知名饭店品牌进行介绍。每次课前请两个同学对世界排名靠前的国际酒店集团选取一个进行为期十分钟的介绍。通过介绍酒店品牌,一是增强学生对酒店的认知度,二是通过一个学期的介绍和了解学生基本能对国内外主要的酒店品牌以及背后的品牌文化,学生在准备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该酒店集团的文化、酒店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和渠道。
第四,聘请行业精英讲座。请酒店企业界人士就酒店的专项管理职能进行专门的讲解,既可以给学生带来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咨询,同时这些行业精英也会成为学生的表率,他们的专业素养能都直接促使学生产生对酒店行业学习兴趣和从业欲望。比方本学期在酒店管理教学时尝试聘请万达皇冠假日酒店相关经理和负责人对酒店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讲解,通过来自实业界的精英的讲解,对学生更有说服力,学生对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欠缺有更多的认知,从而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五,安排兼职有偿实习。在保证学生学习的前提下,为落实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在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教学计划指导下,每门课程有16课时的实践课时,为了更加充分合理利用好这16个课时,不是流于形式,在这部分实践安排时,通过教师的人际关系为学生联系了馨岛国际酒店、葛洲坝宾馆等,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和周末到酒店做兼职,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在岗实习,更实际地感知酒店氛围、文化、提升自己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偿实习,也可以赚点外快贴补自己生活所需。国外的酒店管理学院很多是与实际的酒店直接挂钩,如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对实际从业数要达到500小时,并且有直接关联的酒店用于教学,学生在校期间,酒店和课堂交叉学习系统而且便利,最后的毕业实习更是跨洲际的全球知名酒店的顶岗实训,更有助于学生酒店专业素养的形成。因此培养的人才符合国际化酒店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的学生也非常抢手,常常是还在校期间就得到了预订。反观我们的酒店管理的教学,分工不精细,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专不细,实际的操作往往流于形式等等诸多问题层出不穷,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在教学改革上做了一定的探讨和突破,有一些积极性作用,但如何在现有的体制和条件下尽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是酒店管理教学课程的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作者:邓念梅工作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上一篇:中国与西班牙社会保障体系对比
- 下一篇:高职酒店管理学习课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