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教改思考3篇

时间:2022-04-02 11:04:56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教改思考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酒店管理专业教改思考3篇

第一篇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1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化

制定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修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常委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常委会制度和大会制度》,确定常委会召开的时间、参加会议酒店的名称、数量。每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年末有工作总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并解决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校企合作建设中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其他方面的重大的疑难问题。落实和推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1.2探索“校中店、店中校”合作模式

以校内经营性酒店为平台,利用其设备设施和真实的酒店环境,为学生开展餐饮实训、客房实训、前厅实训、管理实训和带薪顶岗实习活动,并由酒店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学校教师与酒店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为酒店提供服务、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满意度调查、问题诊断、策划和一些建议,促进酒店的发展和提高酒店的软实力。加大与高星级酒店的合作,聘请酒店一线的实践专家到学校教授部分一体化课程,参加专业教学研究活动,并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并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学校师生和酒店一线实践专家共同参与的新技术、新成果交流会议;每年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每年开展一次学生与酒店员工之间的技能大赛。学校教师与酒店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促进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共享。

2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1构建“工学交替,服务管理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结合,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新的提升,专业特色变得更加鲜明,构建“工学交替,服务管理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利用酒店提供的学习型工作岗位,以员工的身份参与酒店的服务及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在酒店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实现工学交替;所谓服务管理交叉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实践技能、企业实践环节中既有酒店服务内容又有管理内容,在服务中学会管理,在管理中体会服务。

2.2构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教师深入酒店调研,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酒店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根据酒店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技术标准,形成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项目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大类基础课程、项目课程、选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构成。大类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英语、旅游概论等课程;项目课程主要包括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七个项目,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包括酒店服务技能实训及高级工鉴定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及答辩,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双证书,提供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机会,达到提高职业技能与素质和就业率的人才培养目标。2)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首先,调整专业教育价值取向。把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作为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其次,把创业教育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新体系,实现创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同步养成。把计划决策、认识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金融、公关交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把握商机、创建团队、沟通交流等创业必备能力的传授融入到项目导向的学习情境之中。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独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专业教育为依托,跨学科选取相关知识,重新进行课程组合,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把人才学、创造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酒店行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传授在酒店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经营谋略、管理技巧等,突出前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3)与企业专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酒店行业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根据酒店业主要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技术标准,采取校企合作的方法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编写相应教材。此项工作与精品课程建设合并进行,成立由企业(唐山锦江国际饭店、唐山新华大酒店、唐山圣典餐饮有限公司、唐山饭店)实践专家、课程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小组,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酒店工作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制定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在制定课程标准及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编写、教案编写及优质课件的制作等。

3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建设

3.1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增加高星级高档次的实习基地的数量,开展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采用“先备案选择,后开展合作”的方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外实习基地,第一,有意向招聘实习生的单位需要填写企业信息表,并附其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以保证实习基地的可靠性。第二,经过学校实践教学办公室审核无误后,填写实习生培训计划,注明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教师,以保证实习基地的教学可能性。第三,学校与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就业协议书,其中注明学生结束毕业实习后,经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的企业留用率。一般留用率可视企业当期以及所处行业的背景商定在70%-80%之间。如不能保证留用率的企业不再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做以保证实习基地的充分就业性。

3.2校企共管实训实习教学过程

一是与酒店共同制定、修订了实训教学、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让教师特别是企业的兼职教师在实训教学指导与实施的主要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二是加强实训过程监控,建立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两个方面的评价体系;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实习实训,改革考核评价模式,采取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强化顶岗实习管理,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学生在企业的日常行为规范、“顶岗”后的工资待遇等;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团队精神,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定期汇报实习进展和动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培训情况。专业指导教师定期赴各顶岗实习基地看望学生,与酒店兼职教师座谈,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校企共管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4校企互为师资,互相服务

4.1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

企业兼职教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熟悉行业、企业情况,一些操作性强的课程和企业文化方面的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一方面可以利用酒店的实训条件,另一方面由酒店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讲解介绍,在授课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结合酒店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深受学生好评,取得教学良好效果。

4.2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企业

另外,学校的专任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背景,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酒店员工的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社会技术服务,例如专业教师为唐山饭店集团下属唐山饭店、唐山宾馆、唐山锦江贵宾楼酒店做质量监督检查,受到酒店高层领导的高度评价;积极开展社会技术服务,为唐山金槟酒店及下属的如意快捷酒店做质量监督检查,被唐山金槟酒店聘为业务咨询顾问;在工作之余深入开展社会技术服务,在唐山饭店集团餐饮技能大赛中担任评委,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4.3校企合作进行开发横向课题

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不断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酒店的经营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与酒店的管理人员研讨,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共同进行课题开发,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专任教师了解了酒店的经营管理情况,为教学工作搜集的广泛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实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例如,与唐山新华大酒店合作申报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校企合作共同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中国职教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顶岗实习指导与质量监控平台的构建研究》等课题。

总之,酒店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符合酒店管理专业特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企业的顺利对接,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作者:李伯伟工作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师资较为缺乏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酒店企业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技能型中高级管理和服务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掌握一定的酒店行业技能,即应是“学术”与“技术”都具备的双师型教师。但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教师状况来看,既懂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酒店行业技能的实践经验的综合型的专业教师比较少见。在目前已有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毕业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一般都有研究生学历,他们在学校学习了很长时间的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但很少有到星级酒店一线实践和工作的经历,缺乏实践经验;而另一部分教师是从酒店企业转到学校教师行业的,他们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星级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经历和实践经验,但对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缺乏学习和了解。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缺乏既懂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又有酒店工作一线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

从现有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是照搬照抄国外或国内其他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少从旅游企业、学生的条件和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等综合因素的需求角度考虑,有的理论学时太多而实践学时太少,有的根据本校的现有教师情况安排课程,因人设课而不是因需设课。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强调理论教学,脱离了酒店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客观实际,缺少专业实用性、实践性。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非常不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陷入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也很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更多的是在校内模拟的酒店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室内操作练习,未到酒店企业的前厅或客房等工作岗位,难以从酒店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1]

(三)缺乏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职业”还表现在缺乏较为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很多专业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我国目前已经出版和使用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还不明显,相当一部分专业教材基本上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的复制,教材观点非常陈旧,并且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训练,没有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例如,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有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教材,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述酒店的产生与发展,酒店的部门组成与工作职责,餐饮及前厅与客房管理的理论和原则,而真正讲述和探讨酒店具体部门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案例很少,很多学生到酒店实习或工作后发现课本的知识用处不大。此外,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前后关系递进性不强,缺乏逻辑性,并且很多课程的教材内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

(四)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专业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这些专业素养和经验技能的具备必须依托校内的酒店实训室和校外的稳定的星级酒店企业实习基地来共同完成。而我国现有的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和办学场地狭小等原因,现有的校内酒店实训室条件较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摆台、甩单等模拟练习,而不能进行大的宴会设计、客人住宿安排等实战操作。因此,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训练很难达到酒店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由于多方面的条件所限,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的校企合作还很不到位,还停留在形式上,诸如聘请酒店的管理人员来学校做讲座、让学生到酒店参观等,学生只能从中获得较为肤浅的专业认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我国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办学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学校缺乏专门的与企业联系的部门,并且与酒店企业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同时,学校在办学体制及运行方式等方面还不能与酒店企业的要求相对接,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表面上,合作基础比较薄弱,校企之间的合作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办学思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2004年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为办学导向,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因此,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思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校办学的市场调研,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转变办学观念,加大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的力度,坚持培养面向酒店企业一线的生产、服务与管理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是学校教学与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桥梁,同时也是学校的教学工作积极与社会对人才需要对接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应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使其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真正培养出来酒店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2]

(二)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打造提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改变现有的办学观念,牢牢抓住“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的“知识中心”教学模式,在传授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真正打造与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以“素质与能力”为培养目的相一致的办学方式。在充分了解酒店企业各具体工作岗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的要求的前提下,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求了解和掌握即可,加大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设置工作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考试环节,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先专业认识实习,后校内实训教学,再校外专业实习,最后毕业顶岗实习。同时,强化行业证书导向,要求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以外,还应拿到诸如酒店经理资格证、餐饮服务资格证等行业资格证书。

(三)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彻底转变学生原来中学式的“课前看书预习、上课埋头记笔记”的上课方式,充分借助校内和校外的教学条件,多渠道、全方位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借助已有的酒店企业经营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酒店企业的成功做法与失败教训,从中总结经验和启发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该专业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时,在讲述了基本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条件下,结合国内及国外著名品牌酒店的经营案例,让学生们查阅资料和综合运用课本上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以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与酒店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可以较为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学习《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时,就以上课程的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就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知识和教学资料,在认真分析问题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书面的发言稿。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言交流,让每一小组推选一到两位发言人,将小组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用专业语言表达出来,使全班学生彼此分享不同学生的意见和见解。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3.现场情景教学法: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岗位较为明确,因此该专业的很多课程可将课堂教学改到酒店企业现场。如在《酒店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可将学生带到学校的酒店实训基地,让部分学生分布于酒店的前台,酒店的中餐厅或西餐厅,酒店的客房,酒店的商务中心等部门,再让部分学生扮演酒店的客人在酒店入住或就餐等,让学生在掌握酒店用语的基础上现场进行英语口语对话。在这种酒店现场情景的教学环境下,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联系的目的。

(四)增强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学会做”为教学目标和要求。在课堂讲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环节,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联系,让理论向应用转化,并让应用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校内的实训场地要强调真实性,酒店前台及客房等场地的开设、酒店的设施配备、学生的职业打扮、实际的工作环节等方面要与酒店企业的真实情况相一致,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酒店的环境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在校内,除了利用实训室进行常规的实训教学外,还可以在日常学生活动中举办酒店餐饮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学生成立“旅游酒店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社团为组织联系酒店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加深对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多渠道、全方位的拓展校外酒店实习基地,让学生利用寒假、暑假的时间到酒店的实际工作岗位中顶岗实习。认真对待和组织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工作,结合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并且可行的实习计划,提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和要求,并在实习结束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加强与酒店及学生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与酒店协调,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思想困惑。顶岗实习结束后,还要组织学生认真总结和交流,以利于不断改进。通过建立“学校酒店企业一体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使校内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得到提高,真正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较快适应和胜任酒店的实际工作,实现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3]

作者:李宏伟工作单位:中州大学实验管理中心

第三篇

一、实训计划建设

(一)实训计划建设的涵义

实训计划建设,不同于“实训计划制定”,这里用“建设”而不用“制定”,是因为在职业教育中,不应把实训计划看做一个普通的计划来简单处理,而应该在态度上把它当做一项工程,周密细致地进行安排部署,这样在实训过程中才能够保证实训的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仔细研究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和实训教材,又要及时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细微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计划,确保实训过程的质量,使实训计划紧密结合专业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前景来进行。因此,实训计划严格来讲不应该只是一份计划书,更应该在制定前期对相关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保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计划书。这样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制定,而应当看作是建设。比如酒店管理专业,这个专业的实训场地看起来就是和杯盘碗碟、客房客人打交道,表面看来千篇一律,年年如此,没有什么变化。但如果要通过实训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除了要在基本技能上进行反复训练,形成熟巧以外,还要注意在实训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不同气质类型的客人的不同需求,这是高层次的服务,需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步形成这种能力,这在实训计划中要有所体现。因此,实训计划不应该只做实训流程的安排,这样只能把学生引导到把自己培养成面无表情的干活机器这条道路上去。酒店的服务是一种对人的服务,职业的微笑,热情和善的言辞和语调,张弛有度的肢体动作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把顾客至上切实落到实处,让客人消费的满意,消费的放心,都是一个酒店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这些细致入微体现的是优质的服务,因此都应当纳入酒店实训计划当中。

(二)我区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计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计划是实训过程的蓝图,一份好的实训计划不仅要能够保证实训过程的顺利进行,还要能够保证实训对象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实训计划不能仅仅满足于做试训过程的步骤安排,应该把这一工作当做一项建设任务来做。如今我区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这一方面理念落后,套路老化,认为实训就是按照计划安排学生去实训基地参加具体劳动,技能的形成完全交给了师傅。对实训不光是学生技能形成的过程,也应该是劳动服务素质全面提升的过程,但这一点在实训计划中没有得到体现。由于方法理念的落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劳动技能方面能够达到熟巧,但在服务的软环节上,比如心理素质、言语态度等方面都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进一步来说,我区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计划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把实训前的计划单纯地看作是一项实训过程的安排部署,对于学生来讲,他们还需要深层次的心理指导。对实训计划的制定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这一点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出现计划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情况相脱离的现象。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实训基地及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实训基地是指一种仿真的工作环境,是针对行业中的职业岗位设立的训练基地。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指围绕酒店管理行业的各个岗位设立的技能训练场所。实训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其位置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成立的,位置在企业内部,用于在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学生参加实训是提高自身动手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过程。实训基地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其他职业教育专业一样,是集教学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模式,校内实训以培养基本专业技能为目的,校外实训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校内实训从专业基础入手,对学生系统传授各种操作的基本方法、常规步骤、通用技术等;校外实训则是借助酒店中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解决专业技术拓展、综合技能提升、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真实平台。在酒店管理教育过程中,学生在一段时间的专业理论教学之后,安排他们进行校内实习,能够使专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效结合,帮助学生从课堂步入客观真实的工作环境。在那里通过听取酒店师傅对相关知识的讲授、观摩操作演示,接受指导训练,掌握初步的操作技能。在校外实训过程中,还能够通过顶岗实习等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有效地磨练,将理论与实践内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备好充足的能量。总之,校外实训是酒店管理教育实践教学的扩展,是对校内实训的有力补充,也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在酒店管理教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的作用,使我们都能认识到,它与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联系。

(二)目前我区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我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即校内实训室不是作为一种实体而存在,只是一种摆设。这一点与国外的做法不同,国外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使用价值,具体表现在它能够接待一些业务,如作为一座学校的酒店存在,或者作为一个宴会厅存在,是能够对外服务和盈利的经营实体。实习生在这样的真实环境里进行实训,职业技能和职业情感能够得到最切实的训练,这种实训效果与国内学生在类似仿真实验室校内实训室里叠被子铺床,端盘子酒杯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新疆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般是一些星级酒店,而这些酒店使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有他们自己的考虑,其根本目的就是解决酒店招工难的问题,由于实习生的工资低,接受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实习生,酒店一来可以省钱,二来由于学生是双重管理,学生工作相对稳定,减少了员工的流失率。但问题是,酒店的用人出发点很明确,就是为了用学生来解决旺季人手不够的现象,学生来酒店实习,往往是酒店的旺季,客人很多,酒店服务工作很繁重,而且酒店的服务工作程序相对简单,每天重复劳动,这样学生在熟练了基本程序之后,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又不能时,很快对心中向往的酒店工作厌烦,最后发展到不堪忍受。在实训时间安排过程中,学校方面以迎合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精神--增加技能训练课时为主,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一半时间在企业实践学习,这种观点在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固然可以,作为酒店实习生在酒店用一年半的时间来重复餐厅看台服务,确实很浪费学生的时间。综上所述,新疆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生缺乏真实的服务环境,技能训练停留在仿真训练模式中。二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不能平衡学生能力训练需求与实训基地单位需求之间的关系,不能达到校企双赢。三是在实训时间安排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不能平衡不同专业在制定实训时间上的不同要求。

三、对新疆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应重视实训计划,把实训计划当做一项工程来做,做到细致入微

新疆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在酒店实训计划建设当中如何体现一些细软而又重要的软环节内容,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新课题,也是实训计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训计划书看似只需做实训流程上的安排,要体现如此微软的要求似乎超出了计划书的写作规范。但一份好的实训计划书应该是既能保证实训工作有序进行,又能有效暗示和指导实习生培养自己高层次的能力。这是酒店实训计划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方面国内高职院校有做得比较突出的先例。我区在这一方面应该多向内地兄弟院校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教研室2012年10月16日的一份“酒店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指导书”,是一份集实训计划、调研计划、毕业设计与一体的较为详细的计划书。其中的实训计划“实训的目的”这一块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哪一块儿的实习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一份比较成功的实训计划书。虽然还不够细致全面,但已经体现出了通过实训过程提高学生服务意识。为了达到切实帮助实习生通过实习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酒店人这一目的,我们很有必要在实训计划建设上多动脑子,把我们的实训计划书扩展一下,锤炼一下,使它既成为指导实习进程的书面计划,也成为实习生实习过程中一份有效的学习材料。这是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一种人性化关怀和指导。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早日突破单纯的技术训练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该学习国外优良的作法,在学生接受过初步的技能训练之后,要考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经营实体,安排学生参与技能型劳动。在师傅的带领下进入现实的场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实践。这里的师傅可以是经营实体的管理者。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相对其他某些需要复杂的劳动技能的专业,在技能训练方面难度和程序要相对简单,学习时间不需要太长就能够熟练掌握技能。但对于一名酒店人来说,服务态度与服务技能同等重要。如果一名酒店人叠被,铺床、端盘、倒酒非常熟练,但劳动的过程总是面无表情,形同机器,不能给顾客带来愉悦的心情,宾至如归的温馨感,那么这种服务是不周到的。学生只有走出实训室,尽快接触到真实的服务环境,接触到真实的客人,才能培养出这种情感和能力。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兼顾酒店与学生共同发展

酒店专业校外实习是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扩展,也是对校内实训不足的有力补充。如果说校内实训是对一个个技能的个别训练,那么校外实训是对学生技能的整体训练,通过校外实训,还能够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达到通过校外实训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技能和适应各种人际关系的社会能力的教学目的,酒店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重要原则:1.要与实训单位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要与实习基地培养感情和关系,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保证这种合作能连续进行。要做到这一点,职业院校要根据酒店专业教学的需要,还要考虑结合合作酒店经营发展前景的需求来确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通过大量细致的调研,进行严谨的可行性研究,做出切实可行的实训计划。这样学生的实习条件才可以长期而又稳定,才能够获得好的实习效果2.要做到力求达到校企“双赢”。这是职业院校每一个专业的实训都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全社会已经达到共识的问题。校外实训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实践,在这个问题上职业院校有时候比较尴尬,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校方一头热,企业被动接受的现象。我区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和合作单位一般是星级酒店,这些酒店在旅游淡季时不需要太多人手,对于前来实训的学生不能保证必需的实训工作量,因此学生的到来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这种情况下,实训的质量不能保证。而在旅游旺季出现相反的情况,由于酒店入住率高,需要大量的人手,学生又成了廉价劳动力,超强度的劳动使学生很快感到不堪忍受,对心中向往的酒店工作心生畏惧。针对这一问题,职业院校在安排学生实训时间上要做合理安排,旅游淡季尽量不安排在酒店实训;旅游旺季为减少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酒店方面要合理安排工作,要把实习生当做自己的员工来看待,而不是廉价劳动力,从工作的时间、工作量上都做一些人性化的安排,使学生既能够得到锻炼,又能够对酒店工作产生热爱之情,把酒店管理工作当做自己终生热爱的事业去追求,而不是当做一种谋生手段来应付。做到了这些才能够达到学校和酒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建设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实训建设过程中抓住以上几个关键关节,就能确保实训的质量。学生参加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动手能力,形成技能,最终形成职业素质。这一过程的实现首先要体现在计划建设中,有了好的实训计划,再加上经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学生最终能够形成理想的职业能力。但职业能力的好与否还要看实训基地的运作是否良好,因此实训基地建设也很关键,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实训教材,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代对酒店服务的需求,不断去除弊端,使实训过程逐渐趋于完满。实训过程中的新发现新创建还应该及时反映到课程教材当中去,因为职业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本来就是一个体系。

作者:方方工作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