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2-10 10:10:51

导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在当下文化与旅行相结合的背景下,酒店管理教育需要改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文化内涵,培养熟悉民族文化知识,具备酒店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要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

随着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具特色的酒店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在此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不仅推动酒店的产业升级,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在此背景下,社会上对酒店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具备酒店管理能力、掌握酒店规划策划技能,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人才受到酒店的欢迎。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体现文化性原则,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培养文旅融合需要的高级酒店人才,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酒店人才的需求,促进酒店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基本模式。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整个合作实践中,有“与工作有关”的培训模式,“2+1”合作模式和“实践基础模式”,而合作对象的选取主要集中在餐饮行业。1.1.1训练模式为“订单样式”。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需通过短时间的课程学习就可以进行考核并合格,毕业后直接就可以去所需的单位上班,从而实现了双方需求同步的要求。1.1.2“2+1”的协作方式。所谓的“2”是指2年的理论知识是在学校完成的,“1”是另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第三年去所签订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等学习期结束后,学校通过论文答辩并颁发文凭。这也是最受欢迎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因为在实习期间,不但学生可以从企业得到工作期间劳动所得的工资,而且还节省了学校教育设备和实验室的费用等,使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双赢。1.1.3练习基础模式。在校企合作中,有一种合作模式是最普遍和流行的,那就是“练习基地”的模式。学校寻找固定的酒店,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安排实习机会,为学生建立动手学习基地,并根据特定时间的理论知识,学生去餐饮方面的企业实习并运用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中继续积累经验,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1.2教学方法。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的主要内容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某省高职学院酒店专业与企业合作制定教学方案,高职三年中,第一年根据酒店和市场大环境等需求,学校会为其针对专业人才讲授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这样才会与社会所需相结合,例如客房服务和调酒师。第二年以酒店作为主体,而学校派遣教师定期地进行跟岗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到五星级酒店进行为期十个月的“教学实习”活动。第三年回校学习,由学校聘请酒店的高层来为其进行演讲跟培训,由此来更深层地学习管理学,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方面创新性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管理课程都仅限于酒店管理的表面而无法深入其内部,如酒店前台管理、房间金钥匙、餐饮运营管理、宴会设计等。在课程中看到基于学校的专业培训功能的组合,而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这些课程对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学生的职业前景和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性,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在校期间创新能力的培养。2.2实践内容缺乏多样性。近年来,高职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增加了很多新内容,例如:微型班、翻转班、项目课等。这些方法大多数仍在教学比赛中使用,很少有教师把这些新方法用在实际操作中,普遍把书上的内容在45min里全部照搬地放在黑板上。不少高职院校组织酒店专业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在此期间利用几张照片和一些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而草率地完成实践,而这种所谓的实践学习并没有让学生从中获得多少能力方面的提升。2.3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当前,酒店管理人才的供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首先,人才培训并非针对学生的需求量身定制,在学校和商业实习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也没有让其拥有轮流岗位实习的机会,而是让学生长期被安置在永久性的工作岗位。这种动手教学忽略了学生适应业务系统、公司文化、业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大多数酒店管理职业都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酒店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决,同时也满足了酒店管理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校对培训设备的需求。

3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融入地方民俗文化。酒店管理教学不但需要标准化的技能,而且还需要融入当地文化特色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酒店个性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由于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许多酒店在室内设计和服务方面,以及菜肴上都非常相似,从而导致了餐饮公司一些恶性的激烈竞争。随着温泉和健康养生酒店的出现,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是解决住宿和餐饮问题的住宿酒店,而更需要的是不同民族的健康饮食文化、民族体育健身文化、民族医药文化等所带来的不同体验。因此,在未来的酒店管理过程中,酒店的外部和内部装饰必须体现文化色彩以此强调当地特色,不同的节日和生活标志要反映出当地文化特色,并不断丰富酒店的文化内涵,来突出自身与其他酒店的不一样,增强自身的优势。在乡村旅游中,民宿不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其特色旅游之一。一些游客到达该地区后也发现了特色住宿加早餐旅馆,安逸地住上几天,由此来使自己放松心情。特色住宿加早餐酒店有别于一般农舍,无论是外部装饰还是室内装饰,都必须依照当地文化特色让其丰富起来,让游客在此找到心灵的安息之所,让身心融入乡村的田园中从而忘记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和城市的喧嚣。因此,在酒店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整合当地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内容,富有民族特色的酒店能让学生更加地了解民族文化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3.2依托“互联网+”大背景进一步优化教学硬件。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专业酒店人才培训的模式。依靠互联网技术为酒店建立专业的硬件培训设施,建立用于专业信息的智能培训中心,并获取用于专业酒店运营的软件。帮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练习技能,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在线平台进行专业课程,运用在线学习平台,微视频、3D电视动画、虚拟VR技术,实时移动记录系统以及其他可帮助学生的教育资源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MOOC在过去两年中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是一个很好的模型,它利用远程学习视频对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节点进行分解并解释,还可以在课堂视频本身中学习内容,该视频灵活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讨论并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平台。3.3不断改进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建议将学生完全委托给酒店,因为很难在其中进行“轮换”工作。毕竟熟悉一项工作是要花不少时间去适应的,如果经常调换岗位也会给酒店造成困扰。例如,实习期为半年时,学生可以申请他们想要更改的实习时间,但前提是要根据他们这期间的所有实习表现来决定,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实习的动力,还避免了给酒店引起很多麻烦。其次,定期举办专业技能比赛并参加省市级比赛也很重要,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4结语

消费者对酒店选择的要求不断改变,对酒店服务项目的文化含量要求逐渐增多,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通过改进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培养具有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多样化文化底蕴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是当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戚君子.课程思政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35):66-67.

[2]雷晚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0(6):81-82,117.

[3]王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酒店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6):98-101.

[4]周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25-26.

[5]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1):13-16.

作者:陈梦宇 申倩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