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酒店就业意向分析
时间:2022-08-02 10:39:41
导语:旅游管理酒店就业意向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研究样本概述
笔者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1],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连市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为主,选择其2009级至2012级的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在学校不同阶段的酒店就业意向及其择业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实际回收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约为92%。结合每年高考考生录取状况,在各高校该专业女生比例一般较高。从问卷的调查情况来看,在性别结构方面,女生约占78%,男生约占22%,女生比例远超过男生,符合该专业现状。年级分配方面,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9%、28%、19%、24%。关于“是否愿意从事酒店业”的调查问题,笔者借鉴李克特量表等研究方法,学生可以从“很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很不愿意”五个量度进行选择,使参与调查的学生能够很方便标出自己的意向状况。根据有效回收问卷统计,选择了“很愿意”的同学仅占7.6%,而表示“愿意”的约占31.7%。总体来看,具有酒店就业意向的学生不到40%,而选择“很不愿意”、“不愿意”的无酒店就业意向的学生接近60%。一般来说,劳动者的择业观念与意识受社会、行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普遍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其成长环境、物质条件均比“70后”、“80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关研究表明,他们的择业观念更加偏重于经济收入高且能够按时休息的职业,而酒店业属于服务行业,多数酒店从业初期经济收入不高,岗位经验需要从基层积累,工作时间不固定等因素直接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2]。
二、影响酒店就业意向的成因分析
(一)阶段就业意向分析
酒店就业意愿上升期,酒店就业意愿下降期(如图1所示)。图1不同阶段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分析(1)酒店就业意愿上升期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其总体酒店就业意向处于上升阶段,大一新生刚刚参加完高考,踏入大学校门,就业意识处于相对淡薄阶段,部分同学对于自己专业不是很了解,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并非填报本专业志愿,而是专业调剂到所学专业,狭义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就是到旅行社工作。此外,该阶段学生对于酒店的认识也相对缺乏,多数处于住店客人的感性理解阶段,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视角。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大二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提升明显,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学校的课程设置也让一些学生提升了对于酒店工作的兴趣。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专门建设了旅游管理规划实验室,能够实现旅游三维虚拟与规划设计以及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与实践。实验室将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导游实训、酒店实训、旅游景观设计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表明学校的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就业认知和择业意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酒店就业意愿下降期本次参与调查的高校多在大三阶段开始与酒店合作进行实习,将其视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该阶段在教学环节来看,应该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实践阶段,学生通过有效的岗位实习,深化在校知识与技能。然而,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经过三、四年级的专业实习之后,改变了一、二年级形成的酒店就业意愿。从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三年级后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处于逐年降低的趋势,大四阶段甚至降至10%以下,低于大一新生的酒店就业意愿。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学生就业观念正在由“乐趣、兴趣”趋于“理性”,更加务实。另一方面,酒店实习工作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目前,学生在酒店实习阶段一般都会从基层岗位开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到管理环节,与高职、中职学生相比本科生就业期望更高,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不能进行岗位轮换,如果实习期过长、工作内容单调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对于酒店从业的“偏见”,从业热情与意愿受到影响。
(二)酒店就业期望分析
本文将从学生的薪酬期望、职业成长时间两个维度来衡量酒店就业期望。近年来,大连市积极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及时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并且多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推动了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还有效的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薪酬也是劳动者选择就业岗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薪酬期望调查是对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如果酒店提供的待遇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最终会影响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学生具体酒店就业薪酬期望情况,如图2所示。图2薪酬期望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绝大数学生将从事酒店业可以接受的月薪定位在2000元以上,超过40%的同学从事酒店业期望月薪是3000-4000元,约有32%的同学期望从事酒店业月薪在4000元以上。据了解,目前很多酒店的一线员工的工资大约在2000元左右,大学毕业生进入酒店也多是从基层做起的,就业初期月薪不可能太高。对比来看,一边是学生对酒店就业期望较高收入,一边是现实工作中多数酒店不能满足其期望薪酬,两者形成了就业意向差距,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对酒店从业的选择。此外,职业成长时间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一方面。本次调查中“能接受在酒店基层工作的时间”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酒店工作的成长时间期望。超过60%的同学认为能够接受在基层工作1年以下的时间,约有30%的能接受在基层工作2年,仅有不到2%的同学能接受在基层工作3年以上。实际上,酒店的晋升周期普遍是5年左右,短的也需要3年左右,学生大多不肯在基层岗位工作太久,其职业成长时间期望与现实存在明显差距,降低其择业意向,转而选择其他行业,导致了酒店人才提前流失。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普遍受到认知情况、就业期望以及家庭背景差异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的择业认知情况可分为对于旅游管理本专业的认知情况(包括专业课程、专业知识、就业状况等)与酒店业的认知情况(包括工资薪酬、人际关系、发展前景等)。诚如上文所析,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专业、酒店的认知情况不尽相同,阶段性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热情,当然,不合理的实习安排也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择业意向[3]。就业期望因素则主要从薪酬与晋升时间两个维度考量,就业期望偏高,会影响学生酒店就业意向的实现,从而影响就业率。目前,学生在学校主要着重理论的学习,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验式教学环节普遍比较缺失,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理论强,实践弱”的局面。基础较好的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很容易就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但事实上他们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很多学生过高估计了自己,对就业的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过高,没有做好基层工作的思想准备,上文分析中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薪酬的心理预期以及职业成长时间和现实状况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本次调查中发现性别差异对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影响不是很显著,独生子女与否、家庭条件差异等家庭背景因素影响较为明显,比如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独生子女更愿意选择薪酬高、基层工作时间短的岗位,生源来自农村的学生酒店就业意愿比率高于城市生源等。四、酒店就业的发展建议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针对大学生酒店就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相关成果,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酒店就业策略。(1)加强素质教育,优化课程设置。“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择业观念与以往的“70后”甚至“80后”毕业生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高校开设职业规划与发展类相关课程,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准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契合点,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4]。(2)完善专业建设,提高实习质量。学校应将专业建设与实习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就业实际,增强专业设置的实践性,并合理控制实习时间、选择实习地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知名连锁酒店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酒店实习时间计入入职后基层工作时间,缩短毕业生职场成长周期,实现学校人才培养、酒店人才使用、学生发挥能力的“三赢”局面。(3)推进行业规范,完善招聘制度[5]。作为服务行业只有员工满意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劳动者从业酒店环境、软硬件、规范程度是选择就业的重要指标,“打铁还需自身硬”酒店业建立健全其行业管理制度、薪酬福利体系、培训发展计划等,自然会吸引更多从业者就业。当代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酒店应积极完善其招聘渠道,将校园招聘、订单培养、校友推荐、网络招聘甚至微博招聘等模式有机结合扩大行业影响力,转变酒店管理学生就业观念,从而杜绝酒店人才的提前流失,提高行业人才质量。
本文作者:宋刚张思雨工作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上一篇:旅游管理酒店实习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 下一篇:论旅游酒店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