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31 10:58:18

导语: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摘要:青岛市是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较高的城市,在我国实行的34年独生子女政策过程中,为解决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做出了显著贡献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已经逐渐步入老龄。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青岛市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青岛市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应建议和研究了完善体系过程中所需要的金融支持,希望能够对青岛市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的特殊困境得到有效解决,使老年人安享晚年,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

1青岛市独生子女家庭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仍在增加。从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定为基本国策,全面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开始,到过渡的单独二胎、双独二胎,一直到2016年二胎生育合法化,34年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时代结束了。在这期间,独生子女家庭的诞生对于解决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独生子女家庭模式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据统计,我国独生子女总量超过2.18亿人,按照一家3口人的规模来计算,就有约6.54人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约占到全国总人口的近1/2,虽然现在已经放开了二胎的生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理念也在变化,并没有像放开二胎生育前预想的那样,所有适龄家庭都开始生育二胎,全面进入到二胎时代,而是由于工作压力、家庭照顾、经济收入、养育成本及教育成本等原因,有许多家庭不选择生育二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2015年1655万仅多出生231万,2017全年比2016年少出生63万,出现了增长停滞,并且下滑的趋势,预示着虽然一胎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是独生子女家庭仍在增长,预计到2050年独生子女将达3.06亿人,将会有9亿多人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模式中。不仅如此,随着独生子女人数总量的增多,因独生子女死亡所产生的中国失独家庭数量也在激增,按照0.54%的风险概率推算,全国就有超过1000万的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去世,那么就意味着有近2000万名父母在中老年时期成为失独家庭。青岛市和其他城市一样,在计划生育时代,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形成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2018年山东青岛市全市常住总人口929.0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青岛现有独生子女数量达100多万个,按常规独生子女家庭一家三口来算,在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人口占到了青岛市总人口的1/3多。另外,据统计部门已经公布的数字来看,青岛市2018年1~11月份,全市户籍出生人口为81112人,比2017年同期减少21737人,其中一胎出生减少8.8%,二胎出生减少29.0%,从数据上看,不仅显示生育人数在减少,而且适龄生育二胎的家庭也在减少。通过调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后,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数量只占符合生育二胎全部家庭总数的20%左右,和全国的调查统计结果一样,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仍在增加。1.2青岛市老龄化社会已正式形成,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群体初具规模。青岛市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2.7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3.06万人,同比增长6.9%,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重达到21.8%,较2016年提升1.2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增速高于全市人口平均增速(0.94%)5.96个百分点,且老龄化水平更是高于全国(17.3%)4.5个百分点,高于山东省(21.36%)0.44个百分点。其中,全市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31.09万人,同比增长7.98%,占总人口比重14.11%,提升0.92个百分点;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达25.78万人,同比增长0.7%,80岁以上高龄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13.51%,比2016年提高0.02个百分点。与老年人数量一起增加的还有空巢老人的数量,由于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子女选择了与父母分开居住,在青岛市统计部门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都成了空巢家庭,且这一比例在不断增加。2017年末,青岛市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高达53.2%,比2016年提高了4.19个百分点,其中,单身独居空巢老人占比达12.6%,同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夫妻双居空巢老人占比40.6%,同比提高了3.02个百分点。从数据不难看出,青岛市老龄化水平增速明显,不仅高于山东省,且高于全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形成。同时还有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属于空巢老人。青岛市按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并执行数十年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因此,大量1955年以后出生的父母在城市的基本都是一个孩子,1976—1984年出生的独生子女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现在已经退休迈进老龄阶段,年龄大的在65岁左右,据青岛市统计数据计算,有70多万60~65岁独生子女父母已经形成,且这个趋势会迅速增加,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群体已经初步规模。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人员结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独生子女在未婚时发生意外死亡事故而导致了3000多失独老人的存在。1.3青岛市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必要性。按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目前1/3多的青岛市人口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未来近20~30年的时间,这些独生子女家庭有更多的父母迈入老年,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更是一个敏感且不好轻易解决的问题,青岛市作为一个经济较发达但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城市,在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上应作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不仅惠及独生子女老年人家庭,也能普惠所有青岛市老龄人的养老,这样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国中国梦的实现。

2青岛市目前已形成的养老服务体系

为了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目标,青岛市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质量,积极投入资金建设养老机构,形成了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养老机构+融合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特殊服务”的青岛模式养老服务体系,模式具体内容如下。2.1青岛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现状。2.1.1青岛智慧养老平台已正式上线启用。由青岛市民政局组织开发的青岛智慧养老平台于2017年4月6日已经正式上线启用,对市民开放,该平台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敬老院及军休等养老方式都纳入平台统一管理,且按照“一级开发,多级使用”的原则,将平台分为了市民版、机构版、民政版、服务人员版,对外提供服务。2.1.2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智慧养老平台。+不同层次养老机构在老年人养老方面,青岛市走在全国的前列,一直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全力打造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开发智慧养老平台,老年人在养老选择及青岛市政府补贴政策了解上一目了然,用实际行动来尽力保障全市老年人安享晚年。(1)养老机构。截至2017年末,在青岛市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发展登记的养老机构达23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4家(包括公建民营14家),民办养老机构208家。养老床位共6.2万张(含农村敬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床位),达到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7.4张。(2)融合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为了满足老年人希望就近养老的愿望,全市建成了融合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30处,可以满足1000多名老年人入住家附近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3)社区互助点。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颐养意愿,为老年人养老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全市区成立了社区互助点2112个,形成了家庭互助式养老,政府为鼓励促进这种老年人比较愿意选择的互助式养老模式更多更快的发展,每月为每个互助养老点发放运营补贴200元,并且统一配备了棋牌等娱乐设施。同时,培育扶持了居家养老服务组织81个,每年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发放3~15万元的运营补助。(4)日间照料中心。配合持续发展互助式养老模式的发展,全市区还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共1322个,覆盖城市社区的100%和农村社区的73%,同时在社区设置了助老大食堂420个。(5)社区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青岛市建成10处社区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失智老人能得到专业的护理,减轻了失智老人及家庭的负担,对服务于各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政府每年给予3~15万元的补助。(6)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青岛市积极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201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现能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达到180多家,其中有38家养老机构还开展了对失能老人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目前服务失能老人3000多人。(7)失独、高龄及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示范基地。2017年末,在青岛市市内建立了首批共8个失独、高龄及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示范基地,面向辖区的失独老人、高龄老人及空巢老人开展登门陪伴、电话慰问、户外游园、义务理发、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从多种模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中,可以看出,青岛市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能够基本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并能够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意愿、身体状况等选择一些个性化服务,让老年人在生活、娱乐、读书、健身、医疗等各方面得到实惠,切实分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2.1.3青岛市对老年人的特殊补贴。(1)启动普惠性老年人保险项目。青岛市早在2016年就已经为全市户籍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启动了这项普惠老年人的保险项目,成为了全国首个全额政府出资,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城市,并且这项普惠保险项目一直在延续。政府出资3000多万元为全市160余万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每人每年20元保费购买意外伤害保险。(2)特殊老年人的养老补贴。政府为全市户籍人口60岁以上的“三无”老年人、农村五保户老年人、城乡低保人员中的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贫困重度残疾老年人以及经济困难的“失独”老年人均购买了基本养老服务,其中半失能和失能老年人的服务时间分别为每月不少于45小时和60小时,城乡分别按每小时20元、1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并建立了80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制度,80~89岁老年人,每月发放高龄津贴120元,90~99岁老人每月发放高龄津贴220元,百岁以上所有老人每月发放高龄津贴300元。(3)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青岛市作为全国15个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城市之一,不仅推行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标准化管理,对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可以通过申请批准后,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还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护理保障范围,并且在保险范围上不断延伸,将重大疾病、罕见病患者的特药特材数量由29种增至35种,缓解了一直困扰我国老年人的因病致贫难题,便于广大青岛老年人直接受益。2.1.4独生子女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对于青岛市老年人能够普惠到的项目,独生子女家庭也一样享受,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人员结构的特殊性,享有着另外的补贴政策。(1)独生子女家庭特有的优惠待遇和奖励。青岛市对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凭证享有的优惠待遇和奖励有:一是从申请《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当月起至子女年满14周岁止,每月给予不少于13元的奖励费,奖励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发50%。二是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后加发本人标准工资5%的退休金,加发后超过100%的部分不予计发,其经费从原工资渠道列支;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青岛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0%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金。三是符合生育第2个子女条件,有生育能力,自愿不再生育,且已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由夫妻双方单位分别发给不低于500元的一次性奖励。(2)失独或独生子女伤、病残的老年人生活补贴。青岛市自2013年1月1日起,对独生子女死亡以后没有再生育或者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女方年满49岁),每人每月给予特别扶助金500元;对独生子女伤残、病残以后没有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女方年满49岁),每人每月给予特别扶助金150元。对青岛市户籍城乡低保家庭中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且未收养子女的,财政部门按照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1/3增发专项生活补助。(3)失独或独生子女重度残疾老年人的养老补贴。对具有青岛市户籍并且享受低保的独生子女家庭,对于独生子女死亡或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的老年人,政府为其购买每月6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财政部门按照城镇每小时15元、农村每小时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具有青岛市户籍的独生子女家庭,对于独生子女死亡或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等老年人入住非营利普惠型养老机构的,财政部门按照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养老机构运营补助;养老机构收住享受低保的上述老年人,收费不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财政部门按照当地普惠型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标准的80%给予补助。由此可见,青岛基本实现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3青岛市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仍存在的突出问题

综合未富先老的大环境、独生子女家庭4-2-1的特点、独生子女家庭在那个时间段对国家的贡献、独生子女家庭在老年人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已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对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的共同愿望等多种因素,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应更得到特别关注。虽然青岛市各级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尽力在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但是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特殊结构造成的特殊困难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3.1青岛市养老服务体系供给方面存在的不足。3.1.1智慧养老平台必要功能没有充分开发。青岛市在老年人养老方面率先开发了智慧养老平台,为广大老年人了解全市各养老机构基本情况、服务项目及相关服务价位等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平台功能和信息开发还有待全面完善,目前从平台上能了解到的信息只是全市各区不同层次养老机构的位置、电话、简单服务项目、基本设施及各种服务的基本收费价格,对于老年人更关心的餐饮、活动、精神护理等方面都没有信息,尤其是日间照料中心基本没有信息,好多都不接受线上预约。并且平台上各种模块都是简陋设施陈列和服务收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没有温馨的网页装饰,缺少家的温暖,这种温暖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来说更重要。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由于孩子上学、就业、成家等原因可能异地,或在当地就业成家,也大多数选择了和父母分开居住,这样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加之一个孩子因工作、家庭等因素忙碌不停,可能对老年人的生活就会疏忽太多,对不方便上网或不会上网的老年人来说,智慧养老平台他们就不能利用。3.1.2养老服务机构仍然不足且入住情况冷热不均。目前,青岛市养老机构232家,养老床位共6.2万张(含农村敬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床位),达到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7.4张,很明显,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养老床位的有效供给也不足。并且,通过走访调查,也发现了养老机构总体来说仍然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缺乏实力雄厚的机构龙头。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也可以看出青岛市在养老服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给予民办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一样的补贴扶持,但是从使用率上来看,公办的“挤不进”和民办的“住不满”的博弈仍在进行,公办养老机构入住“一床难求”,民办的养老机构和一些偏远地方的养老院入住率却较低。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在收费、护理服务、设施配备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青岛市基本设施配备齐全的公办养老机构一位老人需要的付费项目,床位费、水电费、餐饮费、冬取暖、夏空调等基本费用在2500元左右,不能自理老人特别护理费根据情况在500~2000元左右,但是民办养老机构同等条件的,一位老人基本费用5000元左右,高端一些的民营养老机构费用在7000元左右,如果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那费用就更高了;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大量的郊区养老床位由于交通不便、配套不全、医疗资源不足,不利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也不方便家属的看望,导致了郊区养老床位的大量闲置。目前青岛市发展登记的养老机构达23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只有24家(包括公建民营14家),严格意义上来说,公办养老机构只有10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承担民办养老机构较高的养老费用有一定的困难,从本文第二部分可以看出,目前青岛市政府只针对特殊老年人在经济上有一定的补贴,但也微乎其微,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的经济问题,对独生子女家庭另外的补贴也是寥寥无几,因此,造成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与高昂费用之间的矛盾。3.1.3差异化的养老机构体系没有显现。目前青岛市政府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养老需求,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从养老院、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社区互助点、日间照料中心,其中包括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同时还有特殊的社区失智老人照护示范中心及失独、高龄及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示范基地。但是大部分养老机构服务几乎雷同,存在的普遍问题养老环境设施配备简单,家具、健身器材简陋,给人的感觉没有家的温暖。并且从养老机构的布局来看,目前还只是满足老年人养老有机构入住的阶段,只是把各层次的养老机构广撒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根据自己经济实力而有不同的个性需求,应该有政府主导计划的进行不同档次养老机构的形成。3.1.4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由于养老机构需求旺盛的大趋势,所需养老服务人员也大量增加,但是各养老机构中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却远远不足,有大量没有找到更合适工作的人员选择了要求不高的养老机构,孰不知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其实应有更高的要求,对于老年人来说,离开家庭来到养老机构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心灵上的那种无奈、那种依赖、那种孤寂的慰藉需要是护理人员更应意识到的,但是就当下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却达不到要求。3.2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需求方面。3.2.1独生子女家庭对老年人护理困境。独生子女家庭对于老年的护理困境体现的更为明显,父母进入老年需要护理之时,也是独生子女已经有了自己家庭的时候,一对年轻夫妇,4个老人需要照顾,还有自己的孩子,也正是工作压力较大、家庭经济压力较大需要拼搏的时候,对于父母出现患病、意外、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就算老人已经在养老机构,但是子女也应该经常抽出时间去照看,但是各种矛盾的聚集,这种看似简单的愿望也很难实现。国家为了照顾独生子女家庭的这种特殊困境,也积极推动独生子女的带薪护理老人假,自2016年以来,已有11个省份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但是青岛市迟迟没有出台。并且,通过其他省市的执行情况来看,并不如意,一是各地方的护理假虽然没有统一规定,但是年护理假最长规定的也就20天,短的10天,这个时间,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工作在外地的,显然达不到父母的需求;二是有些省份的独生子女护理假一般还设有前置条件,如父母年满60周岁后,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独生子女才可休假;独生子女父母需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要求同时满足老人“患病住院治疗”和“需要二级以上护理”两个条件;休假需满足“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不能自理”的条件;有些省份独生子女护理假还不带薪等;三是更令独生子女家庭无奈的是,实际执行起来,困难更多,一些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以不知道独生子女护理假为由,根本就不批准这种假期,还有就是带薪假更不可能实现,有些公司,公休假给不给薪水都不能保证,这种独生子女护理假更不敢奢望,老板不乐意,休了假有可能就不是有没有薪水的问题了,而是工作还能不能继续了。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是个大问题。3.2.2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困境。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大部分的父母步入老年后,都只能选择养老机构养老,因为靠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根本实现不了,那么养老费用问题也就成了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青岛市做过相应的问卷调查,在收回的440份有效问卷中,有近70%的老年人属于青岛市企业退休职工,他们的退休工资在3000~4000元左右,青岛市的收入及物价也属于全国出名的工资水平低而物价高的城市,所以老年人的退休工资也就满足生活所需没有问题。并且问卷中还有近10%的老年人没有退休单位,虽然已年老,但是还能做些事的情况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获得收入维持生活。而目前青岛市养老机构的费用少的也在2500~5000元,如果老人需要特别护理或医疗,那费用就更多了,但这又是身体机能发生变化的必经阶段。青岛市虽然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进行相应的补贴及相关优惠,本文第二部分中有述,可以明显看出,这些补贴及优惠和高昂的养老费用比较起来,杯水车薪,况且有些补贴领取还限制了年龄,有些补贴需要原单位支付的还可能实现不了。3.2.3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对于老年人养老,精神慰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不能工作、不能照顾他人的时候,自己心理上的落寞感那是他人不能体会的。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孩子对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慰藉更显单薄,没有更多时间陪伴,没有更多时间护理,有的可能只是匆匆的身影和通讯联系。青岛市养老机构中有专门的精神慰藉服务,明码标价,有胜过没有,但是这种拿钱服务形式的慰藉总让人心理没有那么舒服和宽慰,且再怎么样,也是陌生人,抵不得子女的关心和照顾。3.2.4失独老人入住养老公寓存在的障碍。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特殊群体,那就是失独老人,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更需要照顾和慰藉,年老时入住养老机构也可能是唯一选择,目前青岛市多家养老机构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失独老人,因为咨询过青岛几家养老院,对于入住养老院的条件中都包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入住养老院时老人要有自理能力,且需要监护人的签字,而监护人都是子女,因为如果亲友作为监护人签字做担保,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没法判断家务事。失独家庭在许多方面比其他家庭更困难,家庭生活日常维修方面、经济方面等也是大问题,对于失独家庭,青岛市也有相应补贴,女方年满49周岁的,每月每人补贴500元,显然补贴并不能解决多大问题。还有精神上的受伤无助更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虽然青岛市在市内建立了8个失独、高龄及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示范基地,面向辖区的失独老人、高龄老人及空巢老人开展登门陪伴、电话慰问、户外游园、义务理发、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对于全市区的失独及空巢老人来说还差很多,工作人员也不够多,能够真正提供的服务还远远达不到需求。

4青岛市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建议

4.1完善青岛市智慧养老平台的功能,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平台。在目前已有的青岛市智慧养老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应从两方面补充和开发,一方面补充现有的养老机构各种信息展示,把老年人需要了解的信息补充完整,同时美化智慧养老平台的网页,让老年人感觉到来自养老机构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注,在补充的过程中,积极召集一些有着先进理念的老年人共同参与,只有老年人才更懂老年人的需求。并且,利用各种渠道向老年人,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宣传智慧养老平台,宣传青岛市目前构成的养老体系服务,为独生子女家庭及其他老年人的养老后顾之忧消除疑虑,让大家都知道智慧养老平台,大家都利用平台上的功能为自己的养老服务,这才是构建平台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就是开发对老年人信息的收集统计,分市区对老年人的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在收集老年人信息的同时了解不同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及养老服务的意愿,不仅可以对不方便的老年人进行或电话服务或上门服务,以更全面的服务到全市老年人,特别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发展变化的意愿来不断完善,这样才不是生硬的平台建设,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双向智能平台。4.2政府在相关政策上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提供实质上支持。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特殊,在老年人养老方面有着更特别的需求,比如现青岛市还不能实现的父母可以随独生子女落户,父母不能进行的异地医疗保障转移;还有独生子女带薪护理老人假及保证能够实施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出台;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监护人签字问题落实等。都需要政府尽快在政策上进行相关规定,并能够保证落实到位,才能真正缓解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的养老困境。尤其是独生子女带薪护理老人假的问题,确实需要尽快解决,一是要出台青岛市的相关规定;二是要有保障独生子女护理假有效落地的方法,能够有效落地,也需要国家的支持,出台全国性的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并且从劳动维权方面进行相关规定,还需要执法有力做后盾,才能从政策上保障。另外由于是带薪休假,需要国家或当地政府出台相关的对企业有利的减税、减费等综合优惠政策,并且和独生子女护理假挂钩,这样就避免了独生子女相关制度让企业买单的弊端。对于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监护人签字问题,政府应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免去这一门槛,政府直接为他们提供一切法律上的担保,这样也避免了养老机构为难。4.3更多开发差异化梯度式养老服务体系。青岛市目前已有的养老服务模式,一方面需要再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养老机构首先在数量上不能满足以后逐渐形成的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的庞大群体;另一方面从需求上也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服务,需要尝试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为了满足不同老年人在物质及精神上需求,综合经济状况,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差异化的梯度式养老服务体系,体系构建可以达到五个梯度。第一梯度为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这一梯度是服务于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的,因为这个群体的老年人经济收入低,所以要为他们安排在公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费用相对低一些,基本养老需求还要能够满足,或者安排在社区小型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从当前青岛市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来看,这部分需求是占比较多的,就现在仅有的10家纯属的公办养老机构,显然达不到老年人的需求。另外,社区养老或居家养老的,政府还应提供有效补贴。第二梯度为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服务,这一梯度服务于中等收入老年人群体,青岛市能够享有这一梯度的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占比也不在少数,可以为他们提供在养老条件和文化生活等方面更多样化的带有一定社会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第三梯度为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服务,这一梯度服务于高收入老年人群体,青岛市在这一梯度的老年人比例占比不多,根据其收入情况,供其选择一些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享有差别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第四梯度为满足老年人的“候鸟式养老方式”,这一梯度服务于更高收人老年人人群,青岛市在这一梯度的老年人比例也不多,根据其需求,提供适宜老年人居住、生活、娱乐、保健、医疗等一系列服务,青岛市在这一方面有地域上的优势,可以建立海边度假式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这种个性化的休闲养老模式,还可以为国内国际有高端收入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第五个梯度是专属于失独老人的养老机构,这个梯度属于服务更特殊群体的服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属于前面四个梯度中的任一个,也可以设立专门的服务失独老人养老机构,不论哪一种,这个群体都是应该给予更多帮助和关注的群体,政府部门要做好在基本养老补贴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工作,并且成立相关志愿者队伍,从生活和医疗方面给他们提供便利,给他们受伤绝望的心带去关怀,体现和谐社会应有的文明。这样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有效缓解“独子化”带来的老年人的养老难题。4.4高端、专业的养老服务或医疗人员培训和配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对于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包括对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基本的医疗保健技能、文化素质和心理护理能力,目前青岛市的各层次的养老机构中的好多护理服务人员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对老人缺乏耐心、服务态度不够好、服务不尽心等问题,这样的服务对老年人不仅生活上,而且心理上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上应采取多种措施来训练和提升,对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和高端多功能的养老机构,需要护理或医疗人员具备更多技能和素养,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配备高端和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对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4.5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监管水平。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在许多时候可能表现的都是无助、受伤和绝望,需要家庭及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老年人生活的幸福程度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为了保障老年精神愉悦安享晚年,养老服务运作过程中少不了严格监管,并且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细化养老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加强监管,对不符合条件、服务不达标、服务对象投诉多的及时整改或及时注销。另外,在环境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方面保证不出问题,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5青岛市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金融支持

从本文中的相关数据中,不难发现,青岛市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一是大部分老年人收入水平一般,政府的一些补贴较低,而养老机构的费用支出较高,存在着经济矛盾,要保证老年人安享晚年,还需要政府来加大补贴来支撑;二是养老机构供给与养老机构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供给不足,尤其老年人需要的公办养老机构的严重缺少,还有梯度式养老服务机构体系的构建重任;三是子女护理老人在相关政策上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政策出台后的执行力方面还未可知,还需要政府对企业在经济上进行相关支持;四是失独老人的特别扶持和照顾等。这些矛盾的解决如果单独靠政府财政来解决,对于政府来说,财政压力太大了,2018年青岛市政府共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700多个亿,其中市、区两级投入养老服务业的资金约4.2亿。要想填补这些矛盾的缺口,政府的财政支出加大不是一星半点就能解决的,所以青岛市政府在完善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应拓展思路,勇于创新,积极借助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全面快速改善当前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状况,为即将大规模到来的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5.1积极推动银行支持养老机构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早在2014年国家开发银行就决定拿出每年100亿的专项贷款来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但是5年多时间过去了,养老项目的盈利能力一直是横亘在银行贷款支持面前的一道难题,国开行青岛分行在考察养老机构建设发放贷款过程中,更注重企业的品牌、实力、注册资本、项目的位置及项目规模等,虽然说是一切只看项目,但是国开行在考察发放贷款时,一般只倾向于政府主导的或国有企业的养老项目,就因为国开行对养老项目发放贷款安全性的考虑,所以支持面比较小,每年100亿的专项贷款并没有贷出去多少。但从青岛市目前养老机构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中,很显然很需要银行贷款的支持,不仅是公办养老机构的完善和建设需要贷款支持,大量民办养老机构的新建和完善更需要银行贷款支持,想得到国开行或其他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及养老机构经营部门相互协商,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国家开发银行方面,需要进一步降低养老机构的贷款门槛,简化办理贷款的手续,创新开发性金融来支持青岛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为青岛市民办养老机构尤其是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普遍急需的贷款支持。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可以在发放贷款基础上进行相应分层设计的资产证券化。青岛市是个经济实力比较强、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国开行和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还可以通过PPP模式或政府购买模式来支持养老社区的建设。青岛市养老事业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各商业银行可以积极探索开发符合各模式养老机构运行特点的信贷产品,如向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5.2专业运作好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解决更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难题。青岛市是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城市,早在2012年就统筹建立失能老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基金,采取了从医疗保险中分离一部分资金加上财政适度补充一些,形成专项失能护理保险资金,分为职工护理保险资金和居民护理保险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分账核算,统一支付,分别核算收入、支出和结余。目前,按照《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规定,青岛市职工护理保险资金和居民护理保险资金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数据及运作7年多情况来看,职工、居民护理保险当期收入均能够满足当期资金需要,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两项基金的运行是稳健的。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进住养老机构养老的必然性和遇到失能、半失能状态时子女忙于工作及家庭的无助性,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更需要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驾护航,为了职工、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减轻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家庭负担,青岛市政府应组织相关专业团队,一方面安排好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运转;另一方面将暂时闲置资金进行合理的资本和证券投资,运作好这块基金,使其不断壮大,使更多老年人受益。5.3推动成立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基金,保障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经济基础独生子女家庭目前也是社会上许多人关注的一个群体,青岛市也有100多万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和即将步入老年人行列的,特别关注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青岛市相关部门应为这个特殊的群体成立老年人养老基金,大力宣传社会各界都奉献爱心伸出援手来援助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人人奉献爱心,相互帮助,并把基金这块蛋糕做大,以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补贴,保障这些老年人由于子女少不能照顾的时候都能住得起养老机构。5.4支持养老机构做大做强,对接资本市场。在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五部委就已经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青岛市相关各方也应在养老机构市场大并且需要龙头带动的时机,大力支持优秀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并对接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缓解养老机构融资问题。这样一方面培育出龙头养老机构带动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另一方面还为其他养老机构步入资本市场积累经验,从而提升本地养老机构服务体系的效率和实力。青岛市属于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城市,养老问题也比较突出,据相关调查,在最关注的10个民生问题中,从关注率来看,养老已经成为继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住房之后的又一大热点问题。青岛市政府积极推动老年人养老事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希望能够不断完善,利用好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保障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骆用政.“互联网+”趋势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18.

[2]李长远.“互联网+”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作者:胥欣华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