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路径分析
时间:2022-10-17 11:28:59
导语:电力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路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员工素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电力企业普遍存在激励机制不完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力不能有效发挥,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运用正确的制度和方法去了解员工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励员工为电力企业创造最佳的业绩,也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激励机制;边际效用;工作绩效评价系统;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变化,对电力企业员工的生活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建立激励员工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更好推动电力企业的深入发展。
1电力企业激励机制的内涵
在电力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员工的尽心竭力是电力企业发展的不竭内驱力,只有点燃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激发组织的潜在能力。激励机制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激励能兼顾员工的个人需求,按照员工的需要进行激励,能起到预期的激励效果,从而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个员工既有物质的需求,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物质追求主要表现在薪酬和福利,人生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职位晋升,如果员工看不到前途,就会促使员工思考自己的工作状态,不仅会影响员工的上下级关系,也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成为制约电力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人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体,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依据激励对员工个体的作用方式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通常是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来实施的,例如薪酬激励、福利激励等。而精神激励通常是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来实施的,与物质激励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物质激励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来自精神的激励则更持久、更有效。
2电力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力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这些不完善因素严重阻碍了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现阶段电力企业激励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对大部分员工都使用一种方法进行激励,长期下去造成企业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一些企业模仿其他企业的激励方式,不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员工进行激励;还有的电力企业照搬别的企业的激励制度,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而对不同的员工采用同样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的分层效果几乎难以显现,因为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同,员工的工作类型不同,故而很难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也达不到良好的激励目的。2.2缺乏对员工需求的认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仅要关注生产,还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这样不仅会降低企业的人才流失,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还有利于提升领导者的个人魅力,进而形成管理上的良性循环。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要建立在充分认识员工的内心需求,帮助员工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2.3缺乏灵活的奖励方法。如果领导者不能科学、公正的考核员工,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奖励员工,对员工的奖励缺乏针对性,忽视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甚至是奖励错误、惩罚良好的员工,那么整个企业就会人心涣散,员工的工作不仅没有效率,而且还会造成电力企业氛围死气沉沉,员工毫无工作热情。在对员工进行奖励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明确奖励的原因、对象和方法,做到奖惩分明,否则奖励反而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整个激励体系就会陷于无效率的状态,对电力企业长期发展非常不利。2.4缺乏健全的培训激励。电力企业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的差异,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激励机制,电力企业要帮助员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使企业转型成有效率的学习型组织,使得知识的创造和更新成为员工的自发意识,这也是未来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的重要对策之一。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加大员工的培养力度,做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知识以及能力的同步发展,使员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5缺乏完善的晋升机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实现企业的成长的同时,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状态。这就需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也要创造员工晋升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完善企业的造就人、培养人的机制。有些电力企业在实践中只注重物质激励,而晋升激励制度设计方面的内容较少,电力企业晋升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2.6缺乏有效的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企业文化激励的有效发挥,关键在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一旦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具有了持久性、整体性和同理性的特点和优势。然而有些电力企业只是注重一般制度建设,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建设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发挥电力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效果。
3电力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电力企业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的差异,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激励机制,每个激励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的企业,企业激励员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激发电力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3.1采用多维的激励方式。边际效用递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条规律,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企业长期依靠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单一激励方法对员工进行激励,就会降低激励的效果,甚至丧失了原有的激励效果。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员工不同的需求适当的选择激励措施,并对这些激励措施进行有机组合,从而保持对员工的激励效用,实现有效激励员工的目的。企业还应该在短期激励的基础上设计长期的激励方式,长期激励能够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提升员工的忠诚度,电力企业要防止员工的短期化的行为,又要具有良好的激励效果,就必须把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结合起来,但是在实践中,根据电力企业的行业性质及自身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灵活搭配两种激励方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求得到良好的激励效果。3.2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管理强调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法,管理不仅要关注企业的效益,也要关注员工的利益,照顾到员工的需求,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在管理过程中,在给员工布置任务时不仅要加以监管控制,还要给予员工一定的授权,让员工能够自主的驾驭自己的工作,体验工作中的责任和快乐;同时也能满足员工对来自企业信任感的需求,作为管理者,不要总是横加干涉,而是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合理的指导,以便员工能够合理完成任务;对先进的员工要及时给予鼓励,电力企业能够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在和员工沟通的过程中要提倡团队协作精神。3.3采取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制度。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的关键是要把薪酬的一部分和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联结起来,即薪酬和工作表现挂钩。真正做到薪酬和绩效相联结。3.4进行岗位能力的个性培训。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全面的员工培训计划。根据岗位的不同以及每位员工的不同需求提供培训,在培训内容和制度的制定培训计划中,电力企业不仅要考虑员工的工作岗位,还要对员工的潜能进行评价和发掘,从而根据员工的特点预测员工的未来发展,进而从员工的潜能和发展方向方面提升培训的效果,使整个企业的人才处于一个合理的分布状态,实现企业人才的合理化布局。3.5构建科学的晋升机制。首先,构建电力企业岗位等级的晋升通道,岗位等级晋升通道是建立晋升机制的重要方面,是在明确电力企业各个岗位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基本薪酬标准。这种晋升机制覆盖面广,电力企业可以采用岗位价值评价的方式,分析各个岗位的价值分布格局,进而设计岗位等级,等级越高的岗位工资标准也相应的得到提升。其次,构建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等级通道。任职资格等级制度是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的等级通道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将专业技术岗位分成几个任职资格等级,一般包括技能水平、绩效、工作经验、任职能力等,每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任职要求,并且制定相应等级的薪酬水平,薪酬等级按照任职资格等级的提升而逐渐提高,处在高等层次的工资水平甚至可以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持平或者更高,员工还可以通过行政级别的提升来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激发更大的潜力,更好的为企业服务。3.6重视文化激励的巨大作用。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柔性的精神准则,它不具有制度的规范性,也没有制度的刚性,恰恰相反它能给予员工发挥空间,对于员工的激励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要想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不仅要有良好的制度规定,电力企业文化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力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激励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企业激励的体系。
总之,电力企业成功的激励不仅能够更好地推动整个团队向前发展,在实现团队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做到有效的激励电力企业员工,企业应该明确企业薪酬标准,挖掘奖金的激励效果,实行正确的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制度,管理者要加大对员工的指导,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权限,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度,加强岗位个性培训,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构建企业合理的晋升通道,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宪洪.电力企业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实施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2).
[2]赵珊.论激励理论及其应用[J].知识经济,2012(23).
[3]艾小芹,于景.试析激励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1(9).
[4]郑艳艳,郭金玲.探析激励理论在私营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21).
[5]孙佳琳,孙琳琳.评述激励理论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9).
[6]崔春雷.寻找真正的“激励因素”[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
作者:张荣明 单位: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 上一篇:浅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 下一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分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