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时代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4-18 03:12:38
导语:物联时代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集智能、先进、互联网三位为一体的物联时代,物联网连接着一切,必将推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独立学院应利用协同创新机制,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求以综合实训的形式来完成对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链接。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物联时代的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独立学院培养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途径,有利于增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物联网;管理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
一、前言
物联网的快速兴起与应用正在引发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这就需要高等院校能够提供更有深度的内容和服务、更具差异化的教学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凭借其母体院校的教育资源和民办机制的优势而迅速成长起来的三本院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现实载体。集智能、先进、互联网三位为一体的物联网正凭借着移动终端的多样化、智能终端的普及、后台云计算及大数据的能力,重构了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以及生产、经营、融资模式,企业与外部的协同交叉,实现了产业间的融合与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1]基于物联网的技术特点,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协同创新机制,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求以综合实训的形式来完成对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链接,[2]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不过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相对薄弱,但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独立学院在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与母体学校的培养目标类似;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独立学院在物联网时代对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能够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其量身打造物联网知识结构图,以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并形成良好的物联网思维,最终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去,进而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而在现有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院为社会输入的管理应用型人才存在着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僵化的思维模式等弊端,企业方面则存在还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和时间以及更长的周期去培养一个真正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尴尬局面。而在具有物联网特征的独立学院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点,进入企业后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快速适应工作,这不仅加快了学生自身的成长速度,而且也能为企业节约相应的人力成本,以便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物联网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2008)认为物联网是由具有标示和虚拟个性等信息的物体和对象所组成的网。[3]中国的《物联网白皮书》(2011)[4]认为,物联网是由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而实现的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的网,有利于物联主体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朱洪波、杨龙祥(2010)等认为,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5]李建功(2011)认为,当前的终端设备已普遍具备全球定位系统、运动感知器件、视觉跟踪摄像头等人类行为感知元件。[6]李晓钟、任凭(2015)基于八大城市实证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7]李德仁、姚远等(2014)认为,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和计算机等个人终端设备在任何环境下开展学习,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8]官建文、李黎丹(2015)认为,移动互联网能够使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学生、学校、企业最丰富、最便捷地相互连接,产生海量数据来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9]左娅(2015)分析认为,在发达国家知名制造企业的收入中,运用“互联网+”服务的占比可达40%~60%,而在中国只有15%~20%。[10]李茜(2015)认为,将物联网技术与MOOC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构建更为完整有效的,集数据采集、分析、模型管理等于一体的学习管理模型,不仅有利于形成学习群体完整的教学反馈,个性化定制和推送学习方式及内容,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11]李国英(2015)认为,信息服务越深入,需要的资金、信息流越复杂,越需要合作方齐心协力塑造更加开放、共赢的新业态。[12]张连春、付秀芬(2015)认为,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由政府主导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全面接轨和深度合作,瞄准科技前沿和社会需求,制订联合计划,整合研究资源,畅通成果转化,打造高端科研品牌,切实能够实现高等教育无缝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13]基于上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物联网定义及其应用方面的综合分析,可知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的三项关键技术和智能、先进、互联的三个重要特征。在物联时代的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大对经济社会的调研力度,强化校企联合,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及时对学科专业和课程结构进行必要调整;另一方面要尽快地调整师资结构,打造一支精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物联时代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在物联网时代,企业具备了物联网思维,能够自由提供差异化的线上线下服务,拥有属于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可以从物联网大数据中发现更大的服务价值,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1.强烈的创新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智能电脑的快速推广使用,使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转移到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尤其是高度的创新意识。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有新鲜血液的输入,才能促进企业的进步,才能与时俱进,始终走在市场的前端。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使得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维持其强有力的竞争能力。而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是否强烈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创新环境,只有拥有一批创新意识强烈的管理应用型人才,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市场上更胜一筹。
2.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企业所需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点之一。
3.突出的学习能力
高新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国界,而在这样一个高度集群化的社会中,企业要想具备国际竞争力,就需要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懂的、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必须边实践边学习,把坚持学习作为紧迫而又长期的重要任务。因此,不断加强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停止在原有的水平上,则难以胜任新工作,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岗位职责的要求。这一切要求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突出的学习能力,让自己尽快成长为学习型和复合型人才。
4.出色的实践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是指胜任不同类型实践任务的个体所具备的共性特征的能力素质,直接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其功能在于确保个体顺利形成并实施实践观念。个体实践能力包括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等4个维度14个要素,涵盖实践兴趣、实践成就动机、实践压力、情境感知、知识构建、信息交流、人际沟通、肢体运动、专项知识、专项技能、匹配分析力、策划力、执行力、应变力等要素。在物联网时代,企业员工具备出色的个体实践能力,这样的企业才能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并和竞争对手相抗衡。
四、物联网时代独立学院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独立学院处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中间地带,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像母体学校那样培养学术型和研究型的人才,而是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重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独立学院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改进现有的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注重管理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培训,力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管理应用型人才。
1.构建管理应用型人才供需数据库
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人才数据库的应用领域。独立学院可以通过网络和互联网的互联,穿越时空,利用学院内外部的人才供需数据库来构建物联网时代的管理应用型人才供需数据库。这不但要对内部管理应用型人才进行管理培育,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人才队伍,还要对外部管理应用型人才进行信息化管理,以便于技术问题的咨询协作等;同时对管理应用型人才软件开发资料、系统集成资料等资料进行整理归集,将其纳入核心人才技术数据库,以便于学院的持续发展。另外,根据管理应用型人才业务需求的分类标准,对人才软件的开发基础资料、技术文档、工程管理、技术服务等成功案例进行分类、归集,形成物联网时代独立学院管理应用型人才技术支持数据。由此可以实现新入职员工的入门级培训,使其在短的时间内熟悉所从事的工作;通过数据库,还可以实现人才技术服务的远程协助,从而增加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柔性,增强独立学院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2.不断创新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是多给教师提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来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论渗透。二是多注重学生管理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学习,将理论指导实践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三是教师自身先要潜心研究教材,在理论学习中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善于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站在全新的教学思想高度进行慕课、微课或是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四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在教学中还要创设关键情境,运用多种方法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并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新的思考方式。
3.运用慕课、微课和翻转式课堂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慕课是一种大众公开在线课程,一般由课程介绍页、教学视频、教学习题和教学论坛四大核心要素构成,能够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大规模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依托互联网即可学习,师生、生生之间都能及时互动。[14]微课则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15]而翻转式课堂是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和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再把这种带有实时讲解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下载或播放,方便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以此为完成作业或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16]由此可见,借助现有的网络技术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微课和翻转式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势,在线上线下的自由学习讨论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同时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质疑—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4.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对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新需求,独立学院应对现有的管理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与创新,应从最初的“一体两翼”的管理课程体系结构发展到现在的以必修课程为主体,以选修课程为辅助,以自修课程为补充,以通识课程为拓展,以专业实践课程为延伸的必修、选修、自修、通识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五位一体”、多管齐下、全方位育人的科学合理的管理课程体系结构。完善的课程体系结构能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个体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5.借助云技术平台培养学生全新的物联网思维
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模式,将由网络连接的大量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并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其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廉价等特点,对于当前分布不均衡、建设经费紧张的高校教育资源来说,无疑提供了最恰当的资源共享、共用、共管平台。[17]管理专业虽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自主操作管理的机会非常少。独立学院完全可以尝试借助云技术平台对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活动的主体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化和教学过程的动态化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统一教学管理和调度,来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全新的物联网思维。首先,改善师资结构,倡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项目、案例教学、校外实地调查、完成调研报告、课余带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见习,以此培养学生的物联网思维。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当好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并通过创设关键管理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情况;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等导向作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信息,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再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化,使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善于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让课堂呈现出“惑—不惑—新惑”的动态发展过程。面对当前的企业发展变化趋势,独立学院应该作为物联时代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积极地去创新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孙从军 单位:吉首大学
参考文献:
[1][12]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7):77-78.
[2]亓慧,穆晓芳.高校物联网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8):42-43.
[4]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2011年)[R].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
[5]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31(11):3.
[6]李建功.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J].信息通信技术,2011,(5).
[7]李晓钟,任凭.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八大城市的实证分析[J].东南学术,2015,(1):55-62.
[8]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6).
[9]官建文,李黎丹.“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6):1-6.
[10]左娅.互联网+,让装备业“微笑”起来[N].人民日报,2015-04-13.
[11]李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MOOC学习管理模型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105-108.
[13]张连春,付秀芬.法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98-101.
[14]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112.
[15]唐燕儿,魏旭阳.“微课”的优势与发展——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84.
[16]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6.
[17]卢静.基于云技术思想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150.
- 上一篇:小微企业信贷现状及趋势
- 下一篇:现阶段工商管理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