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分析

时间:2022-09-11 11:20:33

导语: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室从2011年开始实施医院感染管理,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至今各1000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

1.2方法

1.2.1再生医疗器械管理。(1)严格控制回收质量:再生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回收后,必须进行初步清洗,确保回收物无明显有机物,尤其是感染区再生医疗机械包,必须严格遵守《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操作原则执行。(2)严格控制包装质量:器械清洗完毕即刻送往包装室包装处理,此时要再次检查器械性能与清洗质量,若有不合格要退回重新清洗。包装材料的选择要合理,比如包布与治疗巾需采取干燥、洁净、无杂质与无破损的为佳。包装室还应控制好环境,每天需采取紫外线照射至少1h,操作前要将操作台擦拭干净,避免尘埃微粒等污染器械。(3)灭菌器监控:要加强灭菌柜的操作进行监测并记录,每天可于灭菌前予以B-D监测,每锅次要有批量监测,每月则要进行1次生物监测,监测结果要尽快给出。(4)灭菌后物品管理:灭菌后物品要严格检查,查看包装是否闭合、完整以及干燥与否,化学指标胶条达到灭菌色泽状态与否,待合格之后方可存放在无菌架子上。无菌存放室要确保洁净、干燥,空气含菌量需控制在200CFU/m3以内,物体表面与操作人员手含菌量则要控制在5CFU/cm2。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操作人员则要严格更衣、洗手与换鞋等。

1.2.2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要严格验收,通常由总后药材局配送,总后药检所出示检验报告,根据报告验收并留存。部分未经过总后配送进入科室验收,则要作热源监测与无菌监测,并做好相关的登记备案。储存则要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并保障库房的洁净与干燥,确保空气含菌量低于500CFU/m3,而温度则维持在(20±2)℃,湿度则维持在(60±10)%,并且尽量无腐蚀性气体,保证室内通风要良好。下送时每天交由专人配送,整理好下送车,做好消毒、冲洗,发出的医疗器械应禁止再回供应室。

1.2.3供应室环境管理。供应室包括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及一般工作区,各个区域的人员应固定,确保物品由污到洁。做好环境监测,可采取紫外线灯定期监测,各个操作区间均设置紫外线灯,每天进行至少2次照射,每次时间不低于1h,同时由本区间专人进行记录。每半年应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测试,根据医院感染办要求,每月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均保障满足分类卫生标准。

1.2.4做好自身防护。消毒供应室人员每天会面临各种污染物品,而且污染源可能不确定,为此必须做好自身防护。要求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必须严格洗手,各个分区应按照自身着装要求执行,尤其是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与帽子以及隔离衣、手套等,回收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避免锐器刺伤,手套破损则要及时更换。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相关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我院消毒供应室经历3年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2011年发生医院感染3例、2012年发生2例、2013年至今未出现医院感染事件,相较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时的2010年而言,有显著改善。

3讨论

根据以往临床实践与经验来看,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污染区未能及时清理,台面不整洁,甚至未经初步处理就倒入引发污染;再生器械在回收时未能及时清洗黏附在上面的患者血液与体液、初步浸泡后未及时取出引发生锈或污染;清洗物品未按照先浸泡后清洗及特殊物品未先消毒再清洗处理;消毒剂配制浓度未能达标、浸泡物不统一、消毒物品未完全浸没等;包装与灭菌过程中未能检查器械的清洁度,灭菌不规范以及操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等。基于此,为了减少医院感染事件,就应从这些问题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措施。通过本文可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何珍 张细英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