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3篇
时间:2022-02-09 03:28:04
导语:关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1、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其教学管理模式,而教学管理模式和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中“教”与“学”的深层次的博弈需求,但教学管理队伍的强健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学管理者的整体素质。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即高层的教学管理者虽然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但绝大多数的高层教学管理者缺乏管理学相关专业背景;而基身处底层的教学管理者偏向年轻化、低学历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缺乏教学管理经验,其无法快速适应管理者角色等等。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仅仅止步于少部分人的管理经验层次上,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导致教育理论成果比较少,教学科研成绩不理想等待。
2、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不成熟
在高等学校设置的所有岗位中,高校教学管理者工作量任务繁重,难度系数高,而高校的薪酬体系并没有实现“多劳多得”,这就容易让不同的管理者产生不同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分工不明确的部门,有的人会倾向于过度的自由化,这往往会导致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的管理者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感,自我效能感较差,久而久之将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体系中,选用怎样的教学管理激励机制,如何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是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及领导应该深思的问题,这也是有效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3、教学管理岗位晋级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者特别是身处教学管理一线的底层管理者,他们在地位、待遇、学习进修机会等各方面都远远不及专任教师系列或其他行政岗位,管理岗位在培训进修、职位晋升、职业发展空间等都受到各方面的因素限制。
二、改善教学管理效果的对策
1、活化生硬的教学管理观
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最重要的是要活化生硬、陈旧的教育思想、首先要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和驱动力。一个高校如果想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改革,首先务必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以全体师生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全面地进行考虑,并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教”与“学”的服务,提倡教学管理者工作性质的转型,即由管理型工作向服务型工作转变,由简单的“发号施令型”的管理向“人性化沟通型“的管理转变。只有摒弃陈旧的“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和服务理念,才能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才能使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时代和高校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2、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管理工作的成绩和效率都主要取决于管理工作队伍中人才的素质水平。因此,作为高校高层的教学管理者,应该做到知人善任,唯贤是举,做好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环节,使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功效。对于新任的管理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制度”,通过培训让新入职人员了解教学管理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还要定期地举办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研讨会,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其他先进的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并且应该大力支持管理工作人员深造或攻读在职学位,鼓励教学管理者通过个人努力提高其学历层次、知识素养和管理水平。
3、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激励制度
学校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等等不同角色的人组成的联合体,而管理工作者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得到教师与学生或其他人肯定与认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激励制度,旨在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与手段,使管理工作的目标与要求转化为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事实上也就是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管理者考核机制,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量减少与规避违规行为的发生与滋长,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众所皆知,人的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存在着相应的动机的,而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即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管理者的收入不仅可以较好地满足管理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能够给整个管理队伍提供必要的激励,从而提高管理者的产出效率。当然,在任何一个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工作以及增强制度的刚性尤为重要,只有将约束与激励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4、健全教学管理人员晋升机制
在任何一所高校里,内部晋升都是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激励的主要机制。原则上,内部晋升应该以员工功绩大小为主要的晋升标准,但是由于教学管理效果难以量化,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无法进行有效评估,所以,现实中业绩就无法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晋升的参照指标,然而学校一般的领导职务都有职称的要求,而由于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却又被拒于“职称评定”这所大门之外,这样一来作为没有职称的教学管理人员,自然而然就被排斥于学校领导职务行列之外。与此同时,教学管理人员的晋级机制便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其激励功能随之丧失殆尽。因此,找准教学管理人员晋升的参照物,取缔教学管理人员与其他非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平衡好校内各方的利益诉求,才能充分调动起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利于学校管理工作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教学管理工作小结
21世纪是经济高度发展的世纪,然而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依靠人的发展,而高校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办学质量高低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绝对性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附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他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历史使命,其任道而重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层层深入,大力探索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规律,积极主动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对于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丽娜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第二篇
一、教学管理模式的分类
学者们在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从教学管理手段角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如:学分制模式、参与式模式、互动式模式、网络化模式、柔性化模式等;二是从教学管理目标角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如:目标式模式、从素质角度分析的素质化模式;三是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新的角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如:人本式模式、和谐型模式、创新型模式。
二、构建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意义
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是与国家教育宏观管理理念相一致,与高校传统底色相符合,与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为核心的时代要求相吻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给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下这样的定义: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在高校内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为核心,以科学发展的中介调适和科学发展的平台搭建为载体,实现教学管理系统的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运行的样式。
三、构建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是教学管理者在管理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基本要求。同样地,构建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也需要遵循下面的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管理是一门科学,说它是科学,是因为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在一定的系统化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构建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体现模式的科学性。(二)发展性原则。高校教学管理所具有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动态性,要求构建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必须遵循发展的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各个高校的教学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把教学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将其不断地变革和完善。构建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要合理安排,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四)实践性原则。人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实践是培养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的系统构建
(一)构建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主体发展系统。教学管理主体包括教学管理者主体和管理对象主体。教学管理者也好,管理对象也好,都离不开人的因素,而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拥有充分的决策、监督等参与权力。高校应该明确教学管理队伍的定位,逐步建立起“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包括“选择、研讨、评价”三个基本环节促进教学的良性运行。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上,重视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性的发挥,并以学生身心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构建高校教学管理物质发展完善系统。一是要完善办公设备,营造一个和谐的办公环境。从管理理念上看,强调“以人为本”,把对人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营造“人和”气氛。以和谐理念来审视高校教学管理,使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和谐、教学内容和谐、教学秩序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教学评价和谐等。二是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高宽带、高性能的校园网,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三)构建高校发展平台系统。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构建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需要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校教学管理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二是改进教学行政管理;三是大力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四是加强制度创新。(四)构建发展信息反馈系统。网上信息反馈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教学指挥管理系统、教学运行管理系统、教学信息查询系统、教学监督与反馈系统。如图1所示:(五)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的运行途径。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它的运行路径。第一,宏观层面:学校领导者要有科学发展的理念,形成科学发展机制。第二,中观层面:二级学院领导要强化发展机制。在有限的资源配制下应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基础,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以学科建设为纽带,提升学校品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学校发展。第三,微观层面:教学管理者要积极培育发展机制。现代教学管理强调教学管理合理的分权,每个人都是教学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为着教学管理目标而努力,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高校发展型教学管理模式中,人人都要发展。不断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和社会价值是每一位教学管理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愿望。
作者:杨倩李云霄张妍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第三篇
一、大学生本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1.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
诸多原因导致不同的人群对教学管理工作有不同的理解,大多数人把问题抛向别处,不从自身找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的运行。例如,学校会把问题抛向老师,认为:“教学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加强管理也没有用”;有的人会把问题抛向学生,认为:“大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学校可以不管”;还有一些人把问题抛向职能部门,认为:“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职能部门和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事,同其他职能部门和其他专职管理人员无关”,这样的想法在学校中广泛存在,从反而导致在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都没有把教学管理摆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往往忽视管理,甚至放任管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只有认清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摒弃以上各种思想障碍,才能自觉地搞好教学管理。
2.教学管理模式单一化,选择性不足
教学管理的领导或者职能部门管理者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权威性,进行一级一级从上往下直线下压式的管理模式,仅仅凭借领导者自身的想法做出决策,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调配、指挥教学人员,忽视学生、教师、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士的参与。领导者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都缺少及时平等的沟通,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把握,仅仅是按规定执行管理要求。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透明度低,有时甚至具有一定的“暗箱操作”特点。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单一化,选择性不足,导致课程结构呆板、选择空间狭窄、教学内容陈旧,与培养具有创见、讲求个性的现代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大学生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1.教学管理规制人性化调整,提供大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
学习自由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根据自己的好恶、特长、客观条件等,恰当地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教学方式,从而使自己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大学生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并且让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从中获得知识和阅历,因此,大学生教育要给大学生留有足够的自我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蔡元培先生在执掌北京大学期间,所提倡的是“学术自由”,看重的则是自由学术,他的教育理念里充满了自由教育的思想¨。也有学者提出了“培养理性、自由、道德的公民,传播知识、发现真理,践行独立、自由的大学精神”。
2.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目前大学生教学管理中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管理者和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很多学生见到老师心里都会存在畏惧、不理解、麻木的态度。在选课方面,课程多数都是根据培养计划安排好的,老师成了课程安排的主题,学生则缺少知情权和选择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按照事先拟定好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授课,学生存在着跟不上或者内容少等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够及时调整,双方的分歧就得不到调节。在课后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也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来进行评价,不能全面合理的进行评价。因此大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是势在必行,建立三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友好协商也必不可少。
3.多种管理模式相结合,因材施教
目前,不同的管理者会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例如权威型管理、恐吓型管理、独断型管理、情感型管理、放任型管理、民主型管理[7]。但是这些管理有利有弊,如果单独是一种管理模式的话,难免会出现一些偏漏。其中,权威型管理以管理者为绝对的核心,缺少民主性,容易造成管理的极端化,而民主型管理缺少统一的意见,容易造成管理的分散化;恐吓型管理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压力,有的时候会物极必反,放任型管理又缺少强制性,容易造成散漫的现象;独断型管理和权威型的管理的缺点类似,情感型管理虽然更人性化,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缺少严格的管理。所以,任何单一的一种管理型都会有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多种管理模式相结合,因材施教。实际上,学校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机构,尤其是大学,它几乎无所不包。“人类是智慧至今尚未设计出任何可与大学相比的机构。”
4.建立竞争与鼓励的机制,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大学生生活节奏快,内容多,课业重,使得很多的学生在这样的高压下,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现在外界的生活又丰富多彩,有很多的娱乐或活动给大学生带来的乐趣要多于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所以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沉迷于其他的娱乐或诱惑。为了把这样的学生带回到大学校园,带回到大学课堂,建立竞争与鼓励机制必不可少。建立竞争机制,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及学习的挑战性,但人类战胜挑战的时候会给人们带来无比的快乐。如果说竞争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满足,那适当的鼓励机制可以给学生物质上的满足,增加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竞争与鼓励机制相结合,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变的事半功倍。
作者:王威娜单位: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 上一篇: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 下一篇:高职高专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