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集体课学习管理论文
时间:2022-10-23 03:50:35
导语:声乐集体课学习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注意力培养
声乐集体课对学生心理素质———心理能力的培养,以注意力培养为开端和基础,同时这也是声乐集体课所必须强化的心理要素之一。所谓“注意”,在心理学中,指的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1](p.363)指向性即选择性,就是将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中选择出来。集中性即人的全部心理要素都集中到所选择的事物之上。注意作为心理过程的重要特点之一,“能够使人在一定时间内暂时撇开其他事物,集中而清晰地反映某个特定的事物。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心理学认为,注意的产生有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刺激物的特点,如突出鲜明、变化多端、新颖别致等;主观原因则是主体的心境、兴趣、经验、态度等。”[1](p.363)以往的声乐教学,往往只就声乐教声乐,而忽视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只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其实学习声乐和演唱歌曲像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外在表现为生理活动,而内在则由心理活动所支配。一切声乐学习的稳步前进及在歌唱中取得的良好演唱效果,在诸多成功的因素中,应首推歌唱心理的积极,稳定平静平衡。”[2](p.49)“注意”是声乐教学中心理学应用的开端与基础,也是学生心理能力的基础。尤其是声乐集体课,因为是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大课”,“注意”的应用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就显得特点重要。对此,作为声乐教学主导一方的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声乐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断培养起学生的注意力。其一是努力使教学内容新颖别致、鲜明突出、变化多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其二是努力运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力忌陈词滥调式的老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注意的首要教学环节,就是众所周知的“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意大利声乐大师基诺•贝吉说:‘把你一切与唱歌无关的思想全部扔到门外,不要带到课堂上来。’当学生步入教室时,可能有着不同的心情。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并将其调整到课堂教学所必须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一部分时间虽短,但对全课有着重要的意义。”[2](p.70)由此可见,注意力培养是声乐集体课的开端与基础,也是学生心理能力的基础能力。
二、想象力培养
声乐集体课对学生心理素质———心理能力的培养,以想象力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心理能力是注意力的继续与提升。想象力作为一种心理能力,在心理学中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但想象的表象与记忆的表象不同。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表象则是人们头脑中新创造的形象,它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创造出来的形象,甚至可以是世界上尚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形象。”[1](p.369)前苏联彼得罗夫斯基在他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一书中明确地指出:“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想象或想象力,也像思维一样,属于高级认识过程,其中明显地显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如果没有想象出劳动的已成结果,人就不能着手进行工作。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更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3](p.373)声乐艺术是声音艺术或听觉艺术,其中的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直观的艺术形象。这就更需要声乐学习者与声乐演唱者、欣赏者,具备必要的想象力。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进行声乐创造活动。所以,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并不是为注意而注意,而是在注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并以此进行声乐学习。可以说,学生的想象过程,也就是声乐学习的一个动态过程,更是一个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没有想象力,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声乐学习。因此,声乐教学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中,也要千方百计启发、诱导、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心理学中,想象还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音响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后者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示意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两种想象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声乐集体课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对这两种想象力二者兼顾,使其相辅相成。由此可见,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声乐集体课对学生心理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万万不可小觑。
三、情感力培养
声乐集体课对学生心理素质———心理能力的培养,以情感力为重点与核心,这种心理能力是声乐艺术心理能力的高端能力,也是整个声乐集体课能力培养的高峰。所谓“情感”,指的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1](p.372)彼得罗夫斯基说:“情感就其内容而言是极其多样的……换句话说,人的情感的根源在于其多样的自然和文化的需要。”[3](p.398)声乐是抒情的艺术,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声乐演唱的高低,并不决定于演唱技巧的高低,而决定于情感含量的高低。匈牙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4](p.264)我国西汉时的《毛诗序》也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已对音乐的抒情性特征有了一致的明确认知。我国传统的声乐演唱理论中,也一直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要”,“必一唱而形神毕出”,“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声乐集体课教育对学生情感力的培养,主要有两大方面:一大方面是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演唱过程,培养起学生通过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语言(语义、语气、语调、语音等)、演唱技巧(运用装饰音、连音、跳音、顿音、断音、拖腔、润腔、换气、偷气等)等各种手段,来表现歌曲情感的能力。另一个大方面,是教师与学生要实现亲情互动,首先教师要倾情投入,真情关爱学生,热情教课。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成为性情中人,与学生形成心连心的教学气氛。由此可见,情感力的培养更是声乐集体课对学生心理能力培养的核心与重点,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以此作为声乐集体课对学生心理能力培养的一条贯穿线。
四、理解力培养
声乐集体课对学生心理素质———心理能力的培养,以理解力培养为升华与结晶,这是整个声乐集体课能力培养的归宿。所谓“理解”,在心理学上是指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理解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理解,是指没有中介思维参与,而是个体通过目前的亲身经验实现的理解;另一种是间接理解,是指借用前人经验或个体以往的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中介思维所实现的理解。理解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既有感性因素(如顿悟、灵感思维等),也有理性因素(如分析、归纳、总结等),可以说,它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声乐集体课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情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情感力,因为理解常常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样可以喊出“理解万岁”的口号。声乐集体课离不开理解,不仅乐理课需要师生共同理解,而且歌曲的讲解与分析课,也离不开理解,包括歌曲的思想内容(题材、主题、形象、情感、事件等)和艺术形式(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的各个要素,全都需要理解。关于歌曲演唱的各个艺术环节(发声、呼吸、共鸣、语言、情感表现、风格体现等),就更需要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当然,理解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与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所谓“厚积薄发”、“长期积累”,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就必须在学生的基本功上劫大脑筋、化大气力、作大文章,要努力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艺术知识、音乐知识,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声乐人才。只有见多识广,理解力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理解力的培养同样是声乐集体课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对此也要不遗余力。综上所述,本文从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培养、情感力培养、理解力培养四大层面,系统地论述了心理学窥视下的声乐集体课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心理能力的重要课题。而这四个层面又是相辅相成、互为整体的。
作者:郭艳燕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论文
- 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