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社会化发展管理思考

时间:2022-12-16 10:58:00

导语:工会社会化发展管理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会社会化发展管理思考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工会在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工会工作社会化、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和工会工作品牌化的有效途径,取得了积极成果。本文就工会工作社会化、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和工会工作品牌化的内在关系、作用和协调发展,做如下探讨。

一、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工会十四大以来,各级工会适应经济关系、劳动关系、职工队伍发展壮大的深刻变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树立开门办会理念,广泛借助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化维权机制,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2004,总书记对义乌市工会维权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的为职工服务。”2005午9月15日,全总在义乌市召开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王兆国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有效整合工会内外资源,逐步形成社会化维权格局。”2005年12月10日,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七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坚持社会化的维权方式,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社会支持、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习在中国工会十五大的祝词中明确要求:“要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中发挥工会的特点和优势。”“要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为工会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理论和实践证明:工会工作社会化与工会本质属性紧密相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内涵

工会工作社会化是指:工会按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发展规律,把活动空间向社会领域拓展、同时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通过工会工作社会化,可以使工会工作转变传统的“内循环”、“小循环”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认同,创造更为有利的工会工作社会环境和条件,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其具体内涵是:

(一)工会维权方式的社会化。即:借助社会力量维权,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关系的日趋复杂化,使工会组织履行维护基本职责的难度越来越大,迫切要求工会组织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中发挥工会组织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

(二)工会活动领域的社会化。即:把活动领域向社会拓展,工作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工会作用得到更好更大的发挥。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工人阶级队伍的日益发展壮大,使工会工作的领域和对象产生了新变化和新特点,迫切要求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主动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群众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把工作向社会各层面、各种所有制企业拓展,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程度地把工会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当中去。

(三)工会自身建设的社会化。即提升工会组织的社会形象,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建立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提高工会干部的社会参与、社会对话、社会运作能力。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工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工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努力增强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

三、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

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工会工作品牌化是工会工作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工会工作品牌化和工会工作社会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和工会工作品牌化的结构性作用。

(一)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近年来,各级工会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来加强自身建设,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加快了基层工会干部的职业化建设。如,乡镇、街道工会、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非公有制小企业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通过社会招聘积极引进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懂政策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工会干部队伍,提高了工会的社会化维权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工会工作社会化。一是基层工会干部的招聘、选拔、任用由上级工会党组织决定,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了基层工会干部向党组织负责、向上级工会负责。二是推行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实行社会化招聘、派遣式任用,使基层工会干部摆脱企业劳动关系的束缚,与企业老板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解决了工会主席受制于雇主不敢维权的问题。三是职业化基层工会干部熟悉工会业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专业化知识和能力,专心,专业、专职、专责地发挥出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提高了工会工作水平。四是职业化基层工会干部成为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重要力量,避免了“空壳”工会的现象。

(二)工会工作品牌化。改革开放以来,工会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活动、困难职工帮扶体系等工会工作品牌,有效地把工会工作的职能作用以品牌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增强工会工作影响力、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础力量和有效载体。工会工作品牌还具有凝聚、培育和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作用,以广大职工为主体开展的“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创建“工人先锋号”和职工素质工程、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等活动,弘扬了劳模精神,激发了职工潜能,展现了当代职工风采,形成了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工会工作品牌化和工会工作社会化的相互关系。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发展趋势,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和工会工作品牌化是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并且存在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对工会工作社会化具有推动力,三者的关系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我们当前和今后的任务,就是要推进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工会工作品牌化和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协调均衡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思路

(一)坚持科学定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高度重视工会工作社会化建设。通过工会工作社会化建设,创新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实现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方针任务。

(二)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必须坚持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工会工作品牌化与工会工作社会化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和工会工作品牌化的基础性,结构性作用。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必须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三者关系相互配置,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原则和规律,做出规划,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