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现代化企业人本管理

时间:2022-12-03 05:02:00

导语:深化现代化企业人本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现代化企业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80年代广为发展,至今倍受世界各国青睐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潮和管理模式。与管理史上相继出现过的以机器为本、技术为本、资本为本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根本区别,人本管理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进行管理,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睿智和才干,实现人的价值,创造出最佳工作绩效。

一、企业人本管理的含义制度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把企业看成是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而允许由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的契约,企业内部交易采取的是管理式交易。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提出了企业是由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一种契约形式,在此契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遵守某些外来的指挥,而不再靠频频计较参与其间多种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契约的地位是根据市场竞争和交易成本来确定的,并由此取得不同属性的收益和补偿。具体来讲,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是由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单纯管理者和工人组成的契约。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有不同的劳动分工,存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以管理的形式与规范化对于企业节约交易成本及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管理,可以视作为这样一项活动,即它通过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文化价值准则和体制内进行的。现代化企业所称的人本管理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对员工的情感进行有效管理。对情感进行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感。

第二,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者集思广益,集中员工的智慧,这样才能达成最优目标。

第三,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鼓励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与企业经营理念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地为企业作贡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如果只突出人为因素,强调情感化管理自我管理、人性化管理、及管理过程的民主化,往往会异化为弹性管理,使得企业难以体现公正、公平原则,企业管理行为亦因此会趋于随意化和无序化。对于当下的企业管理,我们呼唤人性化管理,但同时也呼唤科学化管理。这是因为科学管理推崇一种严格、守时、守则的职业精神,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层理念,有规范才有公平与公正,才有市场经济的内在灵魂。当然,科学管理的精髓是严格、精确、自律,但各个行业应当根据自己的行业性质做出有效选择,在这种意义上来说,科学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人性化管理模式才是我们的真正追求。

二、企业人本管理中的伦理精神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马斯洛认为只有从人性需要出发,才能解释科学的价值,才能将事实与价值进行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赋予了自我实现以崇高的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完善人的价值及人性超越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企业管理中也有积极影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管理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它作为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因素,起作用的机制在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来调节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孔子所倡导的仁政与礼治,最终形成了“求治”、“求善”为目的,以人情主义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机制下,“礼”在各种管理行为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功能。而“礼之用,和为贵”,其中促成“人和”的内在机制则是“仁”。“仁”作为礼的核心,其基本含义就是“爱人”。

这种主张靠榜样身教的力量和道德感化来影响群众达到目标,以心理情感为纽带,以情理渗透为原则,洋溢着浓浓人情味为形式的“德治”方式。在现代社会里,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利用人情互动来控制人的行为,是现代管理的高明之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古代的思想家和管理者,早已认识到管理事物的核心在于掌握住人,也就是通过引导人的身心,管理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实现管理目标。作为深刻影响人们思想意识的传统文化,也会为企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企业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的组合体,他们有多方面的需求,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认为的:作为有机生命体的个人除了对基本生存的需要外,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是归属和爱即社会的需要,第四是自尊的需要,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此看来,管理不应只从强调企业效益、强调个人收入着眼,而要注重企业员工作为“社会人”的多方面因素,因此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带有人情味,重视道德感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动向。现代组织机构的复杂程度加深,人员结构日趋庞杂,企业的管理必须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价值导向,进行人性化的管理,规范化管理,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潜能,才能真正使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人本管理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社会之需要,并使人们形成较强的群体意识,提高人们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责任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动向。

三、做好企业人本管理的几项工作

1.建立合理的企业价值观。现代化企业推行的人本管理,首先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的价值导向,必须正确看待和解决“义”和“利”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矛盾。只讲义不讲利,义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而如果只讲利,不讲义,人人唯利是图,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利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正确处理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之间的关系。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正当的,但任何违背社会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取利行为,都是对他人、对社会合理权益的侵害,都是不义之举。此外,企业要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企业)和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的正确驱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企业内部,其员工更多地考虑个体的地位、利益、价值和尊严,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但是,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实现,要体现社会利益原则和集体主义价。

值取向,即必须符合社会的共同利益,起码要以不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前提。正如孔子所主张的:“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所以,管理者所要履行的职责就在于正确处理好“义”与“利”二者的关系,在整体把握中谋求共同发展,以期达到“义利合一”的终极目标。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真正推出模范的行为,制定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才能充分调动、发挥处于管理系统中的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物质、精神价值。现代化企业的人本管理要求企业职工用“见利思义”、“天下之利”等优秀道德思想,把追求利益的行为转化为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利益的义利共赢行为,转换为对社会发展的奉献行为。

2.推行企业的人本激励机制。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主导方式是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企业的良性与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通常人们在工作中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足以应付,但当他们一旦处于激励状态,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了激励的作用: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这就是说,人的工作业绩决定于他的能力与工作积极性的高低,能力固然是取得绩效的基本保证,但是不管能力多强,如果激励水平低,就将难以取得好的绩效。激励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物质形态的还有精神形态的。通过选贤任能的考绩激励职工潜能的发挥,这是调动、激励下属的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见,人的潜力巨大,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加以调动和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立起符合国情和本企业实际的精神激励机制。管理工作终归是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本是管理中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把适当的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实现人事的最佳组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企业就会有用之不竭的动力。

3.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任何一个企业,其管理必须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纪律、制度和规则之上。西方科学管理模型肯定的是强调规则、秩序和逻辑程序,以制度为主体,以防范为特征。由此可见,制度管理的长处是:组织有严密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生产指挥、经营决策、监督与执行各循其章,相互制约,职责分明。可以避免决策、处理问题的随意性,可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稳定和人心安定。离开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人本管理根本无法贯彻实施,这就要求职工对制度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即把制度管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只强调政刑来使民,民勉强服从而心中怨恨!主要靠德、礼为教,民最“有耻且格”,乐于从命。儒家管理思想告诉我们:在要求管理对象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时,如果一味靠命令、规章来强制,甚至通过刑法之类的手段来威逼,管理对象即使服从,也不会有什么主动性而言。这样,管理过程及结果就会出现质量不高的结局。对被管理者而言,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管理目标的意义,能够自觉能动的接受管理。通过思想文化教育,从思想上灌输引导,可以使外在的规范变为内心的承诺,不仅自觉行动而且自觉维护,提高人的素质。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与生理、人的现状与历史这一优势,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显示出来。我们知道,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成员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的,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模式的整合。因此,卓越的企业管理就是要努力使员工与企业在文化心理上自觉认同。文化管理的形成,对于企业人本管理将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4.建立良好的企业人际交往。马克思指出,协作产生的不是单个劳力相加的效应,而是整体的效应。可以想象,一旦有了这样的团队精神、团队合力,在企业里,员工将企业视为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使出最大的力量。儒家所倡导的传统社会组织形态中成员应具有的强烈的亲密感、归属感和由此产生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因为在人情主义的调控机制下,社会组织中各个个体之间可以通过心意感召实现人际互动。这种由情感实现的互动,就是管理系统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控。所以,人际关系在当今的组织管理中占据无法替代的地位。大力崇尚、培育职工的团队合力和团队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它强调的是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从而产生出一种群体的力量。崇尚团队精神已成为时展的必然。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麦格雷戈所提出的X理论──Y理论,X理论代表传统的管理手段,偏重外在权威的控制,而Y理论则认为,权威并非万能,要注意发挥人们“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威廉·大内所提出的Z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爱厂如家”,其管理原则是基于对人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充分了解。Z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全体员工组成的有机整体,不仅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而且更是与每个企业员工命运相关的共同体。现代化企业的人本管理已越来越倾向于在企业管理中,实行坚定的集中指导与最大限度的个人自主并存,认为这是符合人性的管理。中国许多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也证明,这一原则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它对领导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良好的民主作风以及率先示范的作用等。在中国企业中,人与人之间,无论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还是同层次人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一致,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一方面要加强情感沟通,即通过互相体验对方的处境来理解对方的心境,取得情感的融洽和人际的吸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需求沟通,即要求交流双方通过自身的行为使自己的需求得以满足,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