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途径
时间:2022-08-08 11:33:00
导语:构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入手,分别从质量保证组织系统、质量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序化、质量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等六大方面展开,同时结合企业现场工作实际以及作者几年来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详细论述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方法、手段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TQM)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质量管理这一理论与实践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之中。在我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和生产的专业化正在逐步加强,产品结构日趋复杂,技术日益密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QMS)相提并论,这就意味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好或坏,完不完善,都将直接影响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和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达到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当今每一个质量管理人员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呢?本人认为首先要从定义入手。顾名思义,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或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产品类型、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来决定。然而不管什么样的质量管理体系,一般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质量保证组织系统
为了切实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企业的行政正职(厂长或经理)应对本企业的产品质量负全责。在大型企业中,厂长或经理可指定一名行政副职或设总质量师,协助行政正职主管质量工作。为了保证质量管理系统有效运转,发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质量保证作用,需要建立一个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质量工作的专职管理机构。一般的做法是在厂长的领导下建立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小组活动采用会议制。此外,还需设置常设质量管理机构,这个机构通常称为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简称“全质办”)或质量管理科。“全质办”或质量管理科是厂长执行质量管理职能的参谋、助手和办事机构。企业除设置厂级专职管理机构外,各层次、各部门还应有专职或兼职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或质量员。当前,为了真正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必须赋予质量保证组织,包括质量管理、检验与试验、计量等职能机构以“质量否决权”,保证他们能够独立地、客观地行使职权,并抵制任何一级组织或领导对不合格品“保驾过关”的错误行为。
二、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质量保证职能
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是由质量形成各阶段、各环节的许多技术和管理活动构成的完整、严密、持续地系统活动。而这项活动又必须分解、归属到各个部门,使之明确自己部门所应担负的质量职能,做到各司其责,各尽其职,使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行在组织上达到落实。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企业的所有部门无例外地都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必须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质量保证职能。
三、实现质量管理业务标准化或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
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其工作关系纵横交错,极为复杂。如果缺乏一定的工作标准或工作程序,势必会造成工作的紊乱、失调或无人负责的现象。因此,应尽量使质量管理业务标准化或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质量管理业务标准化是指把质量管理活动中一些有规律性的、例行的工作形成标准,并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不论是谁,都应照章办事。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无论是机构的设置或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中各部门的纵向(或垂直)联系问题,而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则显得薄弱,而且无法用规范加以约束,因此,常常发生“扯皮”现象。实行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后,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管理工作中的所谓的程序,实际上是规范性的系列文件,它们规定每一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应做什么事,由谁来做,如何做,如何控制和记录,在什么时间、地点,采用什么材料、设备以及这项工作所依据的文件等。此外,还应规定各活动之间的接口和协调措施。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使质量管理工作有秩序的进行,这更有利于简化管理工作,减少“扯皮”现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
质量信息系统可以说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一旦这一系统的任一环节发生阻塞,反馈失灵,都会导致生产过程的脱节和工作上的不协调,使决策部门的耳目闭塞,指挥失灵。这里所说的质量信息包括外部质量信息和内部质量信息,这些信息对改进和提高现有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都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质量保证活动中,各部门工作都靠质量信息来随时沟通,使整个系统的工作能够协调进行。目前,一些企业在质量信息工作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渠道不畅,反馈不快;二是缺乏有效纠正措施,以防止重复发生质量事故。可见,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质量管理体系中信息流的运动是通过反馈实行闭环控制的。信息反馈渠道更应该精心设计,使质量信息能及时传递到企业的有关部门和决策层,使之作出反应,并采取行动,解决出现的质量问题。
五、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
古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标准就是一种规矩,它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和和生产实践基础上建立的必须共同遵守的统一规定。没有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就失掉了“保证”的对象,产品也就无法得到保证。工作质量标准中主要包括部门(科室)工作质量标准和专业性的工作质量标准两类。它们之间并非没有联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制定各部门(科室)的工作质量标准时,要依据企业质量体系的总要求和部门(科室)的工作性质,明确其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考试标准以便检查和考核。而专业性的工作质量标准是某一相同或相近类别的工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工作标准。因此,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群众基础。它是以保证和提高质量为目的,围绕现场存在的问题,由班组工人或科室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所组成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要做到组织、研究课题、措施与效果“四落实”,要把学习创造相结合,成果发表与竞赛评比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稳步发展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质量管理体系是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它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进行有机运作,并使全面质量管理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只有有效的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 上一篇:护理服务文化思索
- 下一篇:手术缝线的临床运用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