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文化筑起新世纪民族精神

时间:2022-06-28 05:15:00

导语:健康文化筑起新世纪民族精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健康文化筑起新世纪民族精神

摘要:当前,中国文化思想领域存在的文艺创作、媒体宣传、文学作品、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引人深思、警醒。文章在立足社会现实基础上,开拓思想领域新风尚,提出应对措施,树立严谨、务实、诚信、友爱的民族精神,为民族振兴树起思想精神先导。

关键词:文化思想;继承;发扬;措施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化知识日新月益,在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提高的同时,极大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汇、渗透、影响、斗争,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文化、思想信仰、民族精神的传承、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事关国家民族的走向、事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价值取向,不得不引起我们当代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和深思。

一、当前思想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

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来临,各类思想文化更新、演变、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都变得前所未所,虽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已在中国大地茁壮成长,但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信仰呈多元化、实用化,思想更加开放、自由,思想凝聚力逐惭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主导地位。年轻一代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没有明确导向;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没有得到良好传承;法治理念尚未能深入人心;封建传统人治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等等,我们执政党要充分的认识到:现在的我们不仅面临着“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更面临着“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这些危机具体表现为:

(一)文艺创作不务实,影响“舞台”效应

文艺作品是展现文化思想的窗口,具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当前,我们盛行的影视和文艺作品在反映事物的理念、宣传事物风格、方式、文化底蕴上太务虚,创作的文艺作品不能起到文化导向作用,有很多大型革命历史教育题材的影视和文艺作品,由于用了不现实、浮夸的手法,使人难以相信,根本起不到教育人的作用,如《楚天都市报》曾报到:武汉洪山公园的施洋烈士雕像与生前形象差别太大,引发了艺术形象与生活真实之争,艺术家们认为,创作公众人物形象,就允许艺术再创造,历史和社会学者则认为,历史人真实,其实这就是思维意识形态之争,一个人物的穿着打扮、相貌、气质等融合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历史人物的丰满形象,如果艺术创作违背历史事实,就造成史实不真,无法感染人教育人,达不到艺术创作的目的,对现时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随便升华,无限夸张,这种文艺创作手段根本不符合人们对事物认知规律,因而无法引起人们内心共鸣,宣传也就起不到积极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扭曲,这不是发扬,而是一种倒退,特别是现在很多反映中国古代的剧、戏、影视作品,里面的人物都染着彩色的头发,烫着爆炸式的发型,用现代前卫穿着去突出人物,用现代流行的时尚去装典古剧,以此到达哗众取宠的效果,让小朋友看到以后,一是没有时代界限,二是没有知识可学,这是诱害下一代。这不是我们的导演无知,也不是剧本创作误人,而是一种务虚的思想在不知觉地引导作者、编导、导演走入这一误区。

(二)媒体宣传报到不务实

媒体作为文化思想的载体和平台,对精神传承、文化宣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传媒手段日趋先进,有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书籍、杂志等等,文化信息传播速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媒体要真正反映党的声音、人民的声音,及时展现各种思想、见解、理论的真知灼见,就不能作为一种急功近利的传声筒。

要确实起到引导人的作用,首先宣传思想、手段、内容要务实。当前,宣传媒体在宣传指导思想上紧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线”不够,盲目追求时尚、西化;在宣传内容上虚的多,实的少;夸大的多,讲事实的少;在宣传方式上:反映个别利益集团的多,反映广大百姓的少。据一项专项分析调查:有人曾对1000名随意抽取的市民就“现行媒体宣传报道内容的看法”这一问题进行调查,被访问者普遍认为有20%的内容不值得相信,有20%的内容是半信半疑;调查人群中有30%的市民和55%的市民不愿看正规的报纸和刊物。如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案发前就曾经直接指示媒体,为关于他本身的报道“定篇幅”,为其树立亲民勤政的形象“定内容”。媒体成了他个人做秀的工具,成就了他为违纪国法的遮羞布。

(三)文学创作不务实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如《孙子兵法》、《三国演艺》、《水浒传》、《红楼梦》等妇孺老小皆知的巨著,这些作品曾影响世界和子孙后代。但是目前,中国没有一部作品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原因之一是走不出传统思想的束缚。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文学表述方式、创作逻辑、表达思想不能打动世界?西方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托尔斯泰等影响着世界的哲人,而中国就是产生了一大批造“神”者,主要表现在文化创作上就是造“神”,造一个“神”让别人相信,自己却不信。其次在继承上有问题,一种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精髓继承的少,糟粕继承的多,如京剧逐步没落,相反所谓的“酒文化”、“烟文化”等“马屁文化”大行其世;另外一种就是盲目攀学外国文化,如现在的年轻学生特别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对中国的一些有几千年传统的节日却不知道;还有一种就是抄袭的多,创新的少,诸如当前的学术造假成风,每年上报的科研成果淋琅满目,真正值得推广价值的成果又不多,参与市场竞争的更少,造成学界术的腐败和漂虚的作风。再次是不尊重中国历史文化,在我们民族文学创作历程上,有许多不尊重文化的历史,如古代有“焚书坑儒”、文字狱,现代有等等,再如历史上的文学巨篇都经历过很多磨难才接触到世人,曹雪芹的“红楼梦”,司马迁的“资治通鉴”,都是作者在经受无数坎坷后才面世见人。文学发展到今天,文学创作艰辛无比,经济效益微薄,全凭个人爱好和专长创作,导致文学作品版面追求经济效益和趣味性,作品层次和价值取向不高,就更谈不上引领一股思潮。

(四)最值得忧虑的是新生代的精神思想没有支柱

我们得为我们下一代的着想,这种担忧不是能不能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也不是他们能否撑起民族的明天,而是他们代表着民族的明天,代表着民族未来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从调查当前80%成年人对新生代的看法,普遍认为: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一代,在身上体现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更没有精神信仰。具体表现为高知无能,感情脆弱,自制力和毅力差,表现在生活态度上是不愿吃苦,也不想去吃苦,抽查80%的年轻人,调查他们理想是得知:女孩长大就是想嫁给一个有钱的老公,男孩就是想当官,没有一个想过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吃苦耐劳去获取财富。没有精神具体表现在,对什么都崇拜,又对什么都不相信,没有自己的深刻见解。

(五)家庭文化导致教育方法扭曲

在当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和观念值得引起我们充分重视,我们家庭对小孩只有溺爱,没有培养;只有满足,没有辅导,只是把小孩当“小祖宗”、“小黄帝”,不想也舍不得让他们去动手实践,灌输的思想是希望自己以后不动手就有很多钱,最好是空手套白狼,在这种思想下教出的孩子既没有实践能力,又没有实践精神。80年代、90年代出生一代人也已到结婚生育的年龄,既便有了自己的小孩,有的人也不愿花费自己的精力在下一代身上,直接把小孩交给自己的父母带,甚至很有一部分年轻人不愿要小孩。由此循环下去,后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父母爱,缺乏家庭感、社会责任感,更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有报纸曾报道,有几家学校在组织夏令营活动时,把中国小孩送到美国家庭去住一段时间后,“小黄帝”的好吃懒惰的恶习得到了根除,这不是笑话吗?中国家庭还培育不好自己的小孩,看来是中国家庭文化在做怪。

二、应对当前社会思想文化格局,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西方反华势力曾这样计划:要和平演变中国,在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人身上是不可能的,要从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下功夫,难道我们第三代、四代人好欺负吗?不是,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好欺负!因此,要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需从“人脑”入手,抢占中国文化的高地,树立紧贴时代特色、“绿色”环保、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支柱。民族确实需要的文化来引导!

(一)用正确精神培养,铸造健康向上的精神信仰

政府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精神领域的铸造,不论是文化思想、社会风尚、文化教育、文学创作等领域,要培养一种能够引领民族健康发展的思想文化,而不是颓废的、苍白无力的、没有生命力的思想口号。从各个领域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民族哲学的理论基础,培养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信仰的精神理念,把虚伪的、没有活力的思想信仰作为扰乱发展的思想予以收束,避免弱化我们的精神。要重视宗教问题,刘亚洲同志曾评价我们中国其实没有宗教,“佛、道、儒”三教里的“神”离人民生活无比遥远,不能给解除精神上痛苦,只能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具。随着人民的文化程度增高,在发展精神信仰自由的同时,我们要引导精神信仰方向,不能还是用这些精神上的“神”为愚弄广大群众,我们党宣传自己的纲领和目标同时,要把纲领细化、具体化成各个领域的精神信条,随着社会进步而进步,使广大老百姓容易接受,使之具有生命活力。要培养一种风尚、形成一种风气、铸造精神理念,重要典型的作用,典型作用正如明星作用一样,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就要把典型培养成我们的明星,培养精神上的明星,学术上的明星,如同演艺明星一样,让世人从心中接纳。当前,我们社会文化就是把演艺圈的演员捧红成我们明星,而我们捧红的演艺明星到底有多少精神内涵是值得观众崇拜呢?又很值得商榷。如引发香港“艳照门”事件的主角陈冠希,显然是一个不很光彩的明星,竞然还会引起无数年轻学生去崇拜,与之相比的是,美国有很年轻学生崇拜前总统克林顿先生,绝对不是崇拜其与“莱温斯基”的艳闻,而喜欢以良好形象引导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气概,两者相较,相去甚远,不能说我们的年轻学生错了,而是我们信仰和价值取向有问题,可见精神支柱和信仰对当代年轻中国人显得很为迫切!

(二)进行健康的文化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文化宣传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对文化宣传的内容、方式、载体的管理,当前,我们的文化宣传市场基本是无序的,过去的管理机制已满足不了高速发展的信息传媒市场。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风正则国盛,拿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来说,从古到今都是不可称赞的,古代盛行拍马溜狗、赌博、抽鸦片烟、烧香拜佛,现在是流行打麻将、斗地主、抽烟喝酒。这些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落后。此时文化思想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相反,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三)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两个文明”都要抓,都要硬,说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重要。当前,我们的文化部门抓了,但创新不够,发展不够,只满足于我们党在战争年代文化宣传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特别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支撑作用的影视传媒、文学创作、教育科技等领域,要鼓励多生产一些引人上进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产品,使其贴近老百姓生活,引领老百姓的精神风尚,而不能只为一个得益集体、一个地区服务。解放前,我们国家出现了大文豪:鲁迅、巴金、矛盾等等,其作品影响力和活力,确实影响了几代人,但是我们今天的文学作品,过多注重趣味性、经济性。正如当前流行的韩剧一样,大韩民族的年轻人欣赏得是韩剧的贤慧有礼的民族传统,我们中国年轻学生学会只是奶声奶气的娇揉做作,是思想口味的造成。培养真正意义的精神典型,切忌铸造成不食人意烟火的英雄,“从小就是个好苗子,长大必然成为英雄”这种成长历程,让群众感到距离太远,导致可信度、生命力下降,要捧出一批真正反映真、善、美具有精神内涵的明星、影视节目、流行歌曲,以此引导年轻人。

(四)切实改进高校教育的管理方式和机制

高校是现代文化思想传播最快的一个领域,也是思想斗争最激烈的一个重要阵地,大学生是走向社会实践并引导社会实践的重要群体。因此,加强对现代高校文化教育方式的研究是势在必行,不论是在办学方式上还是指导思想上、教学内容上,都要真正做到灌输“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不仅仅是只是教人学知识,教人学本事,还要教人学做“人”,加强对年轻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现在一种普遍现象是大学生全部都谈恋爱,不谈恋爱就不正常,根本没有心思在做学问上,拿美国校园与中国校园相比,我们中国校园多的是花前月下亲密无间的情侣,美国校园多的是健身派对的文化氛围。现在的大学生与60年代、70年代的高中生比,多的是对数据的掌握,少的是精神信念、毅力和对事物的洞察力,更少了钻研和独立精神。由此可以说明,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的教育和管理还是不够成熟的,要加强高校教学和管理的改进,使之产生的人才能够代表和支撑民族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