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农村基层管理思考论文
时间:2022-01-22 11:12:00
导语:简析农村基层管理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农业税费的取消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及时进行角色转变势在必行。在新形势下,必须以观念更新为先导、队伍建设为关键、制度建设为保障、致富扶助为根本,城乡互动,实现其由行政者、管理者向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转变障碍对策
2006年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工作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而政党强大与否又要视其制度化群众支持的情况,其力量正好反映了这种支持的规模及制度化的程度。”①适应这一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尽快实现“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为此,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结合重点走访的方式,点面结合,对河北省的九个市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转变的障碍
“官本位”意识、宗族观念是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转变的思想障碍。一是“官本位”思想导致服务意识淡漠。“官本位”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也潜移默化地深深影响着农村干部的观念。在对“您认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为百姓服务的意识不强”的占65.2%,遥遥领先。在回答“您认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工作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只关注自身利益,难以成为村民的服务者”的占37%,占居首位。二是宗族观念导致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宗族观念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农村党员的家族化现象;其次,宗族观念还表现在换届选举中存在明显的宗族化趋势;再次,宗族观念使村级管理带有明显的宗族倾向。
农村基层组织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优秀的“领头雁”是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转变的能力障碍。第一,农村人才储备不足,选择范围较小,人才难觅。农村党员队伍总体年龄偏大,调查发现,35岁以下党员仅占16.1%,且多集中在发展条件较好的村街。而在发展条件中等及偏下的村街,青年人普遍缺乏入党的愿望,党组织也缺少发展新党员的动力。在所调查的一个村中,已连续8年没有发展一名新党员了,村委会4名成员中,也只有会计一人是党员,村支书缺位。调查发现,由于从业的多样化和分散化,以血缘为纽带的新的利益共同体在乡村的形成,农村发展党员和换届选举中宗族化倾向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这必然会缩小党员、干部选拔的范围,影响到选拔的质量。第二,农村干部待遇较低、工作难度大,人才难留。随着2009年7月农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财政支出制度的实行,村支书、村主任的待遇从每月150元增长到880元。虽然增长幅度不小,但和在外经商、打工比较起来还是偏低。工作待遇低、难度大,社会地位也不高,又有养家、养老等后顾之忧,因此这对农村人才还是缺乏吸引力。
民主运行机制的缺失是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转变的制度障碍。从农村民主进程推进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农村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与民主进程的推进还不相适应,民主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备,使得民主监督缺位,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只停留在口头上。在我们对“村委会对关系村民利益的事如何处理?”的调查中,58.7%的人选择“很少征求意见,村干部说了算”,只有19.6%选择“通过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来决定”。广大群众没有充分的发言权,对基层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
村街集体经济的薄弱是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转变的资金障碍。税费改革后,各市县政府都相继取消了原本是用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品的各种收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代之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只是这一政策在村街实施的效果始终不佳,有95%的村庄基本上从来没有实施过这一政策。在农民看来,国家都不让向农民收钱了,村干部还要收钱,有想捞一点的嫌疑。目前,70%的村街都留有在税费改革前形成的村集体债务,村集体收入的整体萎缩,使得村级财务更加困难,还债无望。调查中,村干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村里没钱,没法儿干事”。群众对农业生产现状最不满的地方一是增收渠道少,二是没有好的致富带头人。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村发展建设的财政支持在不断加大,但与建设新农村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相比,明显不足。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实现角色转变的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完成由执政者、管理者向引导者和服务者角色的转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领导艺术。第一,要完善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和村委会主任岗位素质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培训,包括党性观念、人生价值观、岗位职责、相关法律法规、形势政策教育、实用科学技术等,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突出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讲求实效。二是工作方法培训,针对目前农村形势的发展,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就工作方法进行培训,深刻剖析说教与引导,约束与激励,管人与管事,布置与落实的关系,探索发现科学的工作方法。第二,加大培训投入,组织农村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走出去参观学习要注意针对性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村街发展情况对村街干部分类,为每一类村街干部选择合适的参观对象,或省内外、或市内外,或县内外,以达到效仿、借鉴的目的。
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广开纳贤渠道,选拔高素质的“领头雁”。第一,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在农村“两委”选举工作中,主管领导要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对候选人要考察,对选举要监督,坚决杜绝贿选或是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杜绝有明显劣迹的人混入干部队伍。第二,从县乡工作人员中选拔合适人员去主持村支书工作。对连续两届工作没有起色,“两委”成员不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缺位的落后村,从县乡工作人员中下派干部主持工作。一来可以其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尽快整合班子力量,带动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来以其较宽广的眼界、丰富的人际资源、广泛的信息渠道等优势尽快带领村民致富。第三,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一要适度增加数量,达到每村两名以上;二要使之作为日后年轻人考取国家公务员的优先条件;三要落实待遇,完善奖励机制;四要做好前期培训,中期指导、检查和后期总结,逐渐使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像到城市、城镇就业一样成为一种常态。第四,创新工作机制,壮大党员队伍,培养后备人才。要改变过去由老党员推选新党员的模式,代之以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推荐,扩大推选范围,并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研究确定,改变过去发展党员的随意性。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用好的机制来“管人”和“留人”。第一,要落实“四权分离”制度,推行“公职化”管理模式,用好的机制来“管”好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实行决策、办事、理财、监督“四权分离”,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针对当前村民办事找不到人,农村干部履职能力不高,探索推行农村干部“公职化”管理模式,以“坐班正常化、工作目标化、考核定期化、决策程序化、培训系统化、待遇合理化”为其主要内容。第二,建立“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用好的机制留住人。一是落实职责目标。乡镇党委探索推行承诺目标乡、村共管制度,成立由乡镇党委、包村干部、村街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任期承诺目标监督小组,对承诺目标进行审定、监督和考核。二是落实现任干部和离任干部的生活补贴。基础职务补贴一定要按月足额发放,而且额度不低于农村收入的平均水平。三是落实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对于考核为优秀的“两委”干部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业绩突出者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四是在农村养老保险基础上,还要逐步研究落实农村干部养老待遇,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以致富发展为根本,不断壮大村街经济,持续改善民生。第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县委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召集专家、企业家、基层党委、村街代表等,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共同谋划和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二,用好国家专项支农资金,使“财尽其用”。县、乡、村各级领导要及早谋划发展,做好前期的项目申请,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和验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项资金的效用。第三,保护和促进村街私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在促进村民就业、公益事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中多做贡献。调查中发现,有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尽管是私企)的村街,村民生活水平和村街公益事业发展都相对较好。因此,县乡党委对它们的贡献应以适当的形式给以确认和奖励,以保护他们热心公益、服务乡里的热情。
注释
①[美]萨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377页
- 上一篇:热血青年入团申请书
- 下一篇:高一学生入团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