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边界范围规模界限论文
时间:2022-05-15 03:22:00
导语:企业集团边界范围规模界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纵向边界;横向边界;多样化经营;企业集团的有效边界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纵向边界的确定、市场带来的收益、效率主要指市场为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市场提供的激励机制指相对于纵向一体化企业,市场上的企业更具有创新和降低成本的动机、使用市场的成本、纵向边界的确定、从技术效率和效率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从资产所有权的角度探讨纵向一体化、基于市场不完善的纵向一体化、与生产过程相关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与生产过程不相关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重要性、集团组织的四种边界范围、主要的组织边界与规模调整行为等,具体请详情见。
一、纵向边界
(一)纵向边界的确定
企业的纵向边界(verticalboundaries)就是指由企业独自完成而非向市场上其他独立企业购买的活动。纵向边界的确定是企业在市场带来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一种平衡。
1、市场带来的收益
对企业来说,使用市场最大的收益在于效率和市场提供的激励机制。
(1)效率主要指市场为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
第一,需求能否达到产品最小有效规模
如果一个行业存在规模经济,那么企业自行生产或从市场购买的决策就取决于需求量与最小有效规模之间的对比,见图1。
图1反映了企业自己制造或从市场购买的决策取决于其生产成本,图中平均成本曲线先下降然后趋于固定,说明该产品存在规模经济,其最有效规模是达到最低平均成本时的最小产出,在图中分别为和。如果企业对该产品的需求量为,达到最小有效规模,从成本的角度来看,该企业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市场;但如果需求量仅为,此时的平均成本高于,企业往往会放弃自行生产该产品,但如果供应商的价格高于,那么即使纵向一体化企业的需求量只有,也会选择自己生产,而供应商的价格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
第二,市场范围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著名定理“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就隐含着,企业和个人发展特殊技能必须以时间和/或金钱的投资为代价,这就意味着专业型人才只有大市场才会出现,狭小的市场范围无法实现专业化分工,企业不得不完成纵向链条的所有工作。
(2)市场提供的激励机制指相对于纵向一体化企业,市场上的企业更具有创新和降低成本的动机。
在纵向一体化企业中,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和对部门绩效的有效衡量,导致成本(agencycost)和影响成本(influencecost)的存在。其中成本主要指员工懈怠的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管理控制成本,在大型的纵向一体化企业中成本的存在还会影响到创新的产生。影响成本是指为了影响组织内部利益分配的活动成本,不仅包括影响活动的直接成本还包括由于影响活动所造成的错误决策引致的成本。
由上可知,企业利用市场与否取决于三个方面,其一,企业本身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量是否足以达到最低有效规模;其二,市场的结构和范围;其三,市场带来的管理效率。
2、使用市场的成本
对企业来说,与使用市场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纵向链条中生产流程间的协调成本,私有信息泄露的成本,以及交易费用。
(1)纵向链条中生产流程间的协调成本包括从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所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配合不到位就会出现“瓶颈”现象。毫无疑问,发生在独立企业之间的协调问题因为涉及市场契约交易必然比纵向一体化企业的内部协调更复杂和不确定。
(2)私有信息通常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往往包括专有技术、产品设计或消费者信息等等。如果企业利用市场获得输入品或分销产品时,就面临失去控制这些有价值信息的风险。
(3)交易费用理论是由科斯首先在其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解释了市场机制被企业行政机制所代替的原因。交易费用主要包括谈判、制订和执行契约的时间和费用。
3、纵向边界的确定
在交易成本存在的前提下,企业有动力进行纵向一体化,但是不同产业、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交易的交换模式却是各异的。对这些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1)从技术效率和效率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
技术效率与生产过程有关,指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为最低成本。效率与交换过程有关,指通过纵向链条进行交换的组织形式所减少的协调、和交易费用的程度。用图2可以很好地考察效率和技术效率相互作用。
图中横轴代表资产的专用性,值越大表示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曲线表示纵向一体化和市场交易的最小生产成本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企业内部生产和外部供应商生产的技术效率差异;曲线表示内部生产和向市场购买的交换成本的差异,反映两类交易组织效率的差异;曲线是和在竖轴上的加总,如果该曲线为正,使用市场进行交换更优,否则纵向一体化更优。
随着交易规模的增加,企业对输入品的需求上升,纵向一体化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以其相对于市场专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也随之下降,即曲线向下移动(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曲线),见图2,同时由于规模的增加突出了纵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曲线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曲线向左移动,与横轴的交点由移到,这意味着纵向一体化在组织交易中的优势增加。
由此,可以得出关于纵向一体化的吸引力、输入品生产条件、企业产品市场规模之间关系的三个重要结论:
第一,如果输入品的生产引起显著的前期设置成本并且输入品的外部市场需求很高,那么纵向一体化劣于市场交换,企业应依靠外部的市场来获得输入品。
第二,当企业产品市场活动的规模变大时,纵向一体化的收益会增加。
第三,如果输入品的生产涉及专用资产的投资,企业能从纵向一体化中更多地获益。
(2)从资产所有权的角度探讨纵向一体化
该理论由桑福德•格罗斯曼和奥里佛•哈特提出,强调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重要性,认为契约的不完备使资产所有权变得非常重要。按资产所有权的不同可将纵向一体化分为前向一体化(上游企业拥有下游企业的资产)和后向一体化(下游企业拥有上游企业的资产)。纵向一体化水平取决于一方或另一方当事人控制专用性资产的程度,其中专用性资产又包括专用性物质资产和专用性人力资产两种。专用性物质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移而专用性人力资产却往往难以转移,因此,有时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专用性人力资产,对成长中或后起的企业尤其如此。
此外,前向一体化后,上游企业还可以利用下游企业所拥有的分销或营销渠道以及经验出售其剩余产品,可谓是一举两得,既摆脱了资产专用性的约束和要挟,同时又能通过获得营销能力,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
(3)基于市场不完善的纵向一体化
除了效率驱动的纵向一体化以外,市场结构的特性与企业利用市场的程度也经常使企业产生纵向一体化的动机,因为通过纵向一体化有助于企业消除不完全竞争的影响、获得价格歧视、吓阻进入者或避免被吓阻、在市场信息不完全时获得信息。
二、横向边界
横向边界是指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种类。在不同的行业横向边界明显不同,既有行业少数大公司垄断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钢铁、化工行业,也有小公司占优势的广告和管理咨询行业和大、小企业并存的行业,这都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密切相关。
如果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分销和零售比小规模要能够发挥出成本优势,就会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反之,企业就会以小规模的方式存在。大规模生产能够实现成本优势,从而使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不仅影响到公司规模和市场结构,而且还会影响到关键战略决策的形成。因此,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来源的理解,不仅对公司规模和市场结构的理解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公司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解也有着关键性作用。
(一)与生产过程相关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下降的情形,可以描述为。范围经济是与规模经济相关联的概念,如果企业活动的多样化,比如产品生产的多样化能够减少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一般用相对总成本来定义范围经济,即公司作为整体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成本与分离成两个或更多公司时其总成本的相对数。令为公司生产单位的产品X和生产单位的产品Y的总成本,那么范围经济可以定义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可变资本投入的生产率的提高、存货要求等原因。
1、固定成本不可分割性带来的规模和范围经济
因为固定成本不能随着产量变化调整,因而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量中的固定成本是递减的。尤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产品的平均成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固定成本,少量的可变资本投入就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增加产出,更有可能存在巨大的产品专用性规模经济;而在原料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主要由原材料或人工成本构成时,则产生相对较小的产品专用性规模经济。因此可以认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中企业的横向边界相对要大些。
此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固定资本分摊,即单工厂水平或多工厂水平范围经济带来的固定成本分摊:单工厂的情况下,企业的其他产品线能够充分利用主生产线中的设备和机器,比如在零售行业可以通过经营多种产品获得固定成本的分摊;在多工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多家工厂来实现对投入的共享。
2、由可变资本投入生产率提高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公司规模扩大会引起可变资本投入的生产率提高,比如学习曲线效应带来的规模经济。所谓学习曲线是指由于经验和专有技术的积累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包括个人和组织通过学习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更有效的定价和营销等方面的好处。量化分析通常用进步比率,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成本随着累积产出增加而下降的程度得到,见图4。
假使企业的累积产出为,平均生产成本为,进一步假设企业的累积产出增加到原来的2倍,这时平均成本为,那么进步比率为,如果进步比率小于1,则学习效应就发生了。经济学者通过对数千种产品进步比率的估计,发现平均进步比率为0.8,这意味着产出增加一倍,那么单位成本将下降20%,而且进步比率还能反映出质量水平,因为经验丰富者的失败率肯定要低。在不同行业进步比率是各异的,而且学习带来的经济性和规模经济并非同时存在,在资本密集型的简单生产中,学习带来的经济性可能很小,但规模经济可能很大;而在劳动密集型的复杂生产中,学习带来的经济性可能会很大,但规模经济可能会很小。
(二)与生产过程不相关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营销的经济性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营销的经济性通常产生于广告费用分摊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所获得的广告费折扣致使单位成本降低以及企业的声誉效应和产品的品牌效应所带来的某一产品或该企业其他产品的广告费支出的下降,并能吸引消费者对同一企业其他产品的需求,形成所谓的商标保护伞(umbrellabranding)。
2、研发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研发具有重要的不可分性,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研发费用是递减的,因而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同时,研发的外溢效应还能产生范围经济,比如一种研发理念对另一种产品的外溢性,因此多样化研究组合的企业在新观念的一般应用方面往往比项目组合范围小的企业处于更好的位置。在有些行业,研发的规模经济对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钱德勒的逻辑,研发密集型行业里的企业需要必要的生产和销售量来弥补研发的固定成本,因此企业的规模相对要大,比如制药业。
3、由购买的经济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购买的经济性,是……全指大买家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好处。
但企业的规模并不会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而无限地扩大,也就是说企业的横向拓展是有边界的。因为伴随规模的不断扩大,会产生诸如人工成本上升、激励和官僚影响加剧、专门化资源被分摊得过稀等不经济,因此企业的横向边界就是在获得规模经济与避免规模不经济之间的权衡。
(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重要性
规模与范围经济给大企业带来了固有的成本优势,这不仅激励着小企业采取扩张的方法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也限制着成功企业的数目。
1、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企业规模
毫无疑问,大企业更能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成本优势,对价格弹性高的产品来说,这种成本优势使大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尤其在存在着最小规模要求的行业,小企业不成长就会被淘汰出局。蒂姆•邓恩等对美国1963年到1982年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和成长进行考察,发现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在十年内关闭了,生存下来的企业都在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成长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
2、市场份额和赢利能力
许多研究都证明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见表1。
尽管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并非意味着大企业一定能够取得高利润,但任何企业都有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大利润的动机。
3、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存在着重要的相关性,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市场中公司的数目和规模的分布,其决定因素是需求相对于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的大小。因此,如果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相对于总需求来说较大的话,那么由少数几家企业供应市场更有效,市场表现为垄断;如果市场需求不足以使多于一家以上的企业达到最小有效规模,那么市场就会为自然垄断;如果市场上的最小有效规模比市场总需求小得多,那么市场就会允许较多企业的存在,市场就趋向于竞争。因此行业的规模经济越大,则该行业中企业的规模越大,市场的集中度越高。
三、多样化经营
所谓多样化经营是指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局限于一个产品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样化经营程度剧增,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两次主要的并购浪潮,第一次在60年代,这次并购浪潮强调混合增长,另一次在80年代,此次并购浪潮则强调集中的多样化和对广泛多样化公司的重新定位。
多样化经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的经济化,也包括大量从管理者个人动机出发的多样化经营。以实现范围经济为目的的多样化经营主要表现为相关多样化,即多样化经营的业务与原业务拥有相关的产品、技术或拥有相关的市场与顾客群。多样化经营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易成本和与之相关的要挟问题,但多样化并非多多益善,波特研究了33个主要的多样化经营的企业组合后发现,1950年到1986年间所进行的并购中,1/3以上的兼并和收购在最后都被剥离了。
有研究发现,在多样化经营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几个系统性的关系,适度多样化经营公司的生产率较高,而高度不相关业务的多样化的生产率较低;基于分享市场的多样化的业绩要优于基于分享技术的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但要低于非多样化企业;将其业务限制在较窄范围内的公司业绩要好于多样化范围很广的公司。总之,适度的多样化才是有效的多样化。
四、企业集团的有效边界
(一)集团组织的四种边界范围
企业集团是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联合体。企业进行集团化的联合以后,其边界的有效范围也就从企业单体组织以内的边界范围扩大到了企业集团组织的如下四种边界范围:
1、集团核心层,即“母公司内边界”。
2、集团核心企业及被作为其联合核算对象的集团紧密层企业,即“母公司的外边界”。
3、集团公司及其通过股权持有关系联结的所有紧密层和半紧密层企业,此为“企业集团的内边界”。
4、集团公司、所有通过股权持有关系联结的紧密层和半紧密层企业以及通过长期契约关系发挥影响力的集团协作企业,此为“企业集团的外边界”。
(二)主要的组织边界与规模调整行为
1、核心能力上的强强联合,表现为集团核心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横向边界的扩张。
2、多元化经营中更加强调在关键和核心能力上相互关联,表现为相关多样化经营。
3、在专业化分工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将辅助与配套经营活动从主业中剥离出去。表现为企业集团内边界的缩小和外边界的扩大,表现在纵向边界的外延扩张。
总之,不同边界范围的企业集团,由于协调手段的不同,就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表现形态和协调成本。企业集团到底应该在各类边界范围内联合多少企业,取决于不同协调方式下组织协调成本之间的对比及其与市场交易成本的对比。由于规模经济规律和边际递减规律的共同作用,企业集团各边界范围的规模就有一个相对有效的界限,过大或过小都不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
- 上一篇:大学生党校培训结业思想总结
- 下一篇:构建金融支持格局发展中小企业论文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