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论文
时间:2022-04-28 02:13:00
导语:经济全球化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跨国发展的理论依据;企业跨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许多假设条件已经改变、核心竞争力理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必然具有竞争优势、定位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培育获得该核心竞争力所应具有的比较优势及其他条件、把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外包战略、政府出台并完善对企业的融资支持措施、加大技术创新鼓励力度并鼓励管理创新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摘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本文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针对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
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有利机遇,实现企业自身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是当今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1企业跨国发展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际分工的加深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以全球化为显著特征的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全球范围内国际直接投资活动规模的日益扩大。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分工是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所决定的,各国应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来选择国际分工的定位。核心竞争力理论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指导我国企业选择正确的“走出去”的市场、行业和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李嘉图和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有其局限性,其前提是各国的供给条件、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生产要素难以在国际间流动。
随着贸易壁垒和要素流动壁垒的减少与降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的许多假设条件已经改变,经济全球化包括自由贸易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一国所拥有的资源不仅包括本地资源,还包括外来资源,这时一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已不像过去那么突出。经过投资和新技术的采用,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也可以被新材料所替代。经过人力投资,以及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克服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矛盾。因此,除了一部分不可替代的资源如石油以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具有垄断优势,仅以比较优势来确定对外发展战略,虽然能获得暂时的利益,但不能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比较优势并不是最有利的。竞争优势才是国际竞争中的关键因素,重要的是获得具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的原义是“核心能力或核心技能”,通常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上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
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必然具有竞争优势。但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存在区别,它们主要表现在:比较优势是静态竞争力,难以改变,竞争优势是动态竞争力,可以改变,拥有了比较优势并不等于拥有了现实竞争力,拥有竞争优势才真正拥有现实竞争力。比较优势是由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决定,是一种低层次竞争力。竞争优势虽与基本生产要素有关,但更多是与机制、政府质量、管理水平、人力资本、产品品牌、技术创新等高级要素有关,在更高层次上决定了竞争力。比较优势主要强调地区之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竞争优势主要强调地区产业竞争和产业替代。发挥比较优势强调各地区产业发展应“扬长避短”,增强竞争优势更强调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优胜劣汰”,但完全套用比较优势理论可能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不可否认,企业要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去发展,但是在“走出去”发展中仅强调比较优势,而忽略核心竞争力的定位与培育,从而实现比较优势的转变,就会囿于现有的市场和产业,难以向欧美等技术要求高,附加值也较高的市场发展,难以实现由一般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以核心竞争力指导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思路是:首先,定位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分析培育获得该核心竞争力所应具有的比较优势及其他条件。第三,分析现有的比较优势,以及转化为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比较优势需要开展的工作与条件。最后,逐步实现这些工作,获得这些条件。仅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则其思路为:分析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合作。两者的区别在于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不单纯是现有比较优势的发挥,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的努力,实现比较优势的转化,进而确立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由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2企业跨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把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培育核心技术战略,包括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确定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一般是指在某个局部环节领先,还是整个过程效果的领先,就目前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现状来看,应当建立某个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点是产品技术水平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如果不能发挥核心技术优势,被市场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产品差异化及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是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相对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预期价值的一种经营战略,产品差异化最明显的方法就是修正产品或服务的客观特性,突出产品特色。在保持现有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发展新的有价值的、不同于同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减少竞争的威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当然,在实施产品差异化的同时,还必须把成本放在首位,即成本领先战略。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外包战略。外包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外包就是把不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包出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企业不可能只利用自身的资源去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敏捷组织、组合式组织和虚拟组织的相继出现都是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外包策略可以弥补企业发展核心能力时的资源不足问题。
政府出台并完善对企业的融资支持措施。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私人投资增长幅度加大,政府出资项目逐步减少,对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向产业链的上游发展,以提高自己的劳动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同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强化协调职能,使企业发挥所长,实现共赢。
加大技术创新鼓励力度并鼓励管理创新。从本质上看,企业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科技能力高,效率就高,成本也就更低。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强化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增强核心竞争力。
总之,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依托“走出去”发展战略,企业只有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生产出具有高科技、高效用的产品从而占领国际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周密.民营企业“走出去”特点、困难和自身建色.国际经济合作,2006
2.刘建和.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中国西部科技,2006
3.吴汉篙.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模式.企业经济,2004
4.郑克俊,迟清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6
5.凡勃伦,蔡受百译.企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 上一篇:开放系统管理企业动态竞争论文
- 下一篇:毕业生选聘到村任职座谈会讲话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