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探究论文
时间:2022-02-02 03:35:00
导语:战略管理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战略的体认
1、战略管理经典作家关于“战略”的定义
关于“战略”,有多少战略研究学者,就有多少“战略”的定义。以下是四位战略管理经典作家关于“战略”的定义。
安索夫(Ansoff)认为,经营战略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对目前从事的和将来要从事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战略决策。
安德鲁斯(Andrews)认为,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界定着企业正在从事的,或者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以及界定企业所属的或应该属于的经营模式。
波特(Porter)认为,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即有目的地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
明茨伯格(Mintzberg)提出了战略的“5Ps”定义,他认为: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是一种计策(ploy),是一种模式(pattern),是一种定位(position),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
2、关于战略本质的思考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者的背景、目的、视角、方法的不同都将导致他们对“战略”的定义不同。尽管“战略”的定义很多,但所有的定义都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了战略的一个共同特征:战略是人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条件协调的过程和结果。这就也战略的本质特征。
对战略本质特征的理解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关于“人的主观目的”。战略是组织的战略,因此,“人的主观目的”中的“人”是指组织中的人,“主观目的”不是个体目的的加总,而是组织中的人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集体意志”。其次,关于“客观条件”。它既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也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对“客观条件”的辨识既包括对目前内外部环境静态的分析,也包括对环境变化的动态分析。再次,关于“过程和结果”。从静态看,战略是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主观与客观协调的结果;从动态看,在长时间内,组织的内外部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决策主体“人”也在不断变化,主客观的协调也随之不断变化。
抓住了“主客观一致性”这一战略的本质特征,再以此分析众多的战略定义,就可以十分容易地把握住各个定义特有的视角和强调的重点。
二、战略管理的特性分析
基于以上对战略本质的认识,必须紧扣“主客观一致性”这一本质特征来深入分析战略管理的特性。战略管理的重要特性应该有:主体性、情境性、动态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平衡性。
1、主体性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战略制定必然有其主体,二是战略包含着主体的目的性。首先,战略制定必然有其主体。这个主体可以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最高管理者个人或整个高管层),也可以是组织的中层甚至是低层人员(如明茨伯格的“草根模型”所描述的),还可以是各层次人员的结合(权力学派所描述的)。其次,战略包含着主体的主观目的性。战略形成和实施是一个带有主观影响的、不完全理性的过程。主体的价值观、愿景势必投射到战略形成的过程之中。主体显性的和潜在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战略的形成和实施。
2、情境性
战略活动离不开组织所处的特定的情境。这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战略管理是组织通过学习不断调适与其环境的关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管理过程就是组织不断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过程。安德鲁斯的SWOT模型和波特的“五力模型”都突出体现了战略管理的情境性。
3、动态性
首先,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无论遵循怎样的战略管理程序,战略管理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其次,组织战略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战略的动态性决定了组织学习的重要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认为,战略是组织学习的过程。
4、前瞻性
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管理组织活动的不确定性来谋求组织的长期存续与发展。组织既要对其所处的现实环境进行正确的辨识,还要对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不仅如此,组织还要通过认真的策划,调动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去影响和控制环境变化的方向和节奏。
5、系统性
首先,战略是事关组织全局的决策活动。它以整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关注的重点。虽然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它可能关注某些对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局部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它关注的是组织的整体运行。其次,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协调组织内各子系统间的运行以求系统功能的最优。从安索夫系统地提出协同的思想开始,系统协调就一直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一条主线。
6、平衡性
战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相互矛盾或制约的两个或多个因素中求取某种平衡。如:理想与现实(想干的与可干、能干的)、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形与势(现实的收益与潜在的趋势)等等。
三、战略管理的要求
战略管理的特性决定了战略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1、必须高度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
首先要重视战略形成过程中人的作用。战略形成的方式中的关键在于战略是否能为组织中大多数的成员理解和认同,必须在战略形成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这包括人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相互关系、利益诉求等因素。其次要重视战略实施过程中人的作用。一是要调动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二是要有效控制组织内部政治对战略实施的影响,三是要把握好关键点,控制好关键人。
2、必须努力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战略是人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条件协调的过程和结果。组织一方面要敏感认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要能及时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不仅要求组织成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还要能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组织内个体成员的知识转化成组织的知识,要着力营造好的组织文化。
3、必须胸怀全局
战略管理必须保证能够实现组织系统的最优。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组织必须从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组织文化等各方面保证组织内部能够围绕战略目标进行有效和高效的协调。组织内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必须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必要时愿意为整体利益放弃局部或个人利益。
4、必须面向未来
战略管理不仅要把握好现在,更要把握好未来。必须将现在与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未来,不仅要能预见,还要在预见未来的基础上现在就采取行动以影响未来,使内外部环境朝着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5、必须注意平衡
战略管理是一个由决策组成的系统和过程。战略管理中的决策往往不是简单的取舍而是一种平衡。战略管理者必须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现实的管理情境,正确地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主要与次要、进取与舍弃等一系列影响组织战略的矛盾关系。
【参考文献】
[1]Andrews:TheConceptofCorporateStrategy.Homewood,IL:DowJones-Irwin,1971.
[2]Ansoff:CorporateStrategy.NewYork:McGraw-Hill,1988.
[3]Porter:CompetitiveStrategy.NewYork:TheFreePress,1980.
[4]Porter:CompetitiveAdvantage.NewYork:TheFreePress,1985.
[5]Prahalad&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BR,May-June,1990.
[6]Rumelt,Schendel&Teece:FundamentalIssuesinStrategy.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4.
【摘要】战略是人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条件协调的过程和结果。战略管理具有主体性、情境性、动态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平衡性等特征。战略管理必须高度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努力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胸怀全局、面向未来、注意平衡。
【关键词】战略战略管理管理
- 上一篇:监察局推进反腐倡廉调研报告
- 下一篇:监察局惠农政策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