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研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0 08:50:00

导语: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研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研究管理论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对策研究

【摘要】:绍兴市是浙江省境外投资大市,境外投资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其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前国际金融危机下,把握国际经济衰退机遇,如何推动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详细阐述了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的重要性,总结了绍兴推动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主要成效及经验做法,提出如何引导企业赴境外投资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经济资源进一步在全球范围自由地、大量地、全面地流动和配置。这一趋势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利用和配置经济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境外资源和品牌企业价值大幅贬值,境外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境外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重要性

在完全意义的开放型经济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的增长除取决于国内消费及国内投资的拉动外,还不可或缺地受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影响。倡导条件成熟的企业适时“走出去“,是为更好地抓住机遇,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有更多的机会寻求与国际上大企业、大公司在更高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实力。特别是近年来,绍兴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能源紧缺、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对于一些出口额大、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且已受到贸易壁垒制约的行业来说,“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已成为其摆脱困境、寻求突破的首选策略。

1.“走出去”是顺应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2008年绍兴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74.4%,出口依存度达到54.7%,国际经济的任何微小变化,都能对绍兴经济产生“蝴蝶效应”。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上涨,绍兴的纺织企业特别是前道化纤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产品竟争优势明显弱化。而与之相关联的下游企业也成为“失火城门”边的“池鱼”,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就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控制源头,直接参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源头上把握企业自身的发展,赢得主动权。

2.“走出去”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首选策略。现阶段,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由此而使绍兴企业特别是纺织品出口时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2008年绍兴纺织品出口110.5亿美元,占绍兴出口总量的63.3%,作为支柱产业,纺织品是决定绍兴外贸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欧美等国通过设置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和实行“两反一保”等限制措施和手段,不断设置纺织品出口的新障碍,纺织品出口市场因此重新洗牌,出口增长的市场空间日益受挤。而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易遭“两反一保”的产业向境外的梯度转移,有利于企业绕开贸易壁垒,借由产品在第三国的再加工或转加工顺利出口到目的地国家,同时也有利于开拓新兴出口市场,提高产品向非设限地出口的比例。

3.“走出去”是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跨国公司有3万多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从事生产、销售和研发活动,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选择销售价格相对高或适合销售的地区出售产品,这种跨国经营快速而又频繁地带动了资本、商品、人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而这种流动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绍兴企业直接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考验,顺应这种趋势和潮流,大力度、全方位地进行跨国生产和销售业已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理性地看当前包括绍兴在内的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一方面是一些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面临着国际市场空间和国内生存空间同时受挤压的窘境,另一方面,一些不可再生资源进入瓶颈状态,“走出去”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问题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就资源而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低的国家之一,如人均拥有石油和天然气不到世界人均拥有的1/8和1/20,现我国40%的石油靠进口。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到2010年,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都难以满足需要。目前,全国已有2/3的矿山呈现老化,保有储量严重不足,许多矿山资源面临枯竭、后备资源接替基地匮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现阶段特别是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油、煤、运价格不断上涨,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彻底解决。因此,立志于持续发展的企业,都必须主动“走出去”,从全球范围内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

4.“走出去”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当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绍兴也已有所显现。如绍兴的纺织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经济效益严重下滑。2008年一季度,全市化纤、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39.7%和48.7%,结构性、素质性的矛盾十分突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走出去”到境外投资,梯度转移剩余旧产能,“腾笼换鸟”引进新项目,无疑是调整和优化结构的必由之路。

5.国际金融危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难得的机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波及世界所有主要国家和主要经济市场。据统计,这次危机造成2008年美国股市、房地产市场资产贬值三分之一。国际资金流动不足,跨国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境外资产大幅贬值,跨国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为企业赴境外“抄底”投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绍兴推动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的主要成效及做法

1992年,绍兴天然羽绒制品厂到加拿大开办“新太阳羽绒有限公司”,迈出了绍兴境外投资的第一步。此后,绍兴市的境外投资项目和投资额逐年增长。到2008年,绍兴累计批准的境外投资企业达584家,总投资6.7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39亿美元,累计创办了3个境外工业园区,并赴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控股参与矿山、森林资源开发。境外投资数量、中方投资额和创办境外工业园区,均居浙江省前列。绍兴推动境外投资的主要特点和成效有:

1.境外投资规模大、步伐快。一是项目单体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绍兴新批境外企业平均投资规模达到286.3万美元,远高于浙江省157万美元的平均水平,境外投资单体规模最高达4980万美元。二是境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绍兴市境外投资步入高速增长期,2008年绍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07家,总投资3.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5%,2008年当年新批中方境外投资额占历年总投资近一半。三是境外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绍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5%以上,赴境外投资均以块状产业优势明显的纺织服装、轻工机械制造等为主的民营企业。

2.境外投资形式多、质量高。境外投资呈现以办事处与贸易公司为主体,生产加工企业迅猛发展,跨国并购开始兴起,境外工业园区出现重大突破的多元化投资格局。近年来,境外生产基地项目已成为境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仅2008年全市经批准对外投资生产加工项目有14只,总投资1.42万美元,占当年境外投资总额的46.4%。目前已建成的海外工业园区有:海亮集团与温州鞋力皮革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亿美元在越南建设面积达6平方公里的“中国-龙江经济贸易合作区”;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4980万美元,初步完成园区招商工作;达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在博茨瓦纳设立“达亨-博茨瓦纳纺织工业园”项目,当年动工建设;浙江九伦服饰有限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到刚果(金)开发铜矿,开创绍兴境外投资矿山资源开发项目的先河。

3、境外投资领域宽、结构优。绍兴的境外投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从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到现在的机电、化工等六大块状特色产业,从第二产业到一、二、三产业,整体呈现全面快速的“走出去”趋势;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走出去”的新亮点,境外贸易公司、工业企业、流通企业并存成为“走出去”的新结构,资本境外运作成为“走出去”的新模式,呈现从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资产投资转向资本运作的“走出去”优化发展态势。李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在瑞典建立李字商业城有限公司,依靠当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特色发展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诸暨美邦纺织有限公司出资198万美元跨国并购英国开曼群岛的唯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依托跨国公司的科研实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近年来绍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一系列“走出去”的政策精神,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其主要经验做法有:

1.强化典型引导。一是针对绍兴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每年组织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引导企业树立发展信心,要求部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新“走出去”方式,提高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挖掘现有境外投资成功企业的典型,在《绍兴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开设“走出去”专栏,连续报道绍兴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介绍企业的典型做法和所取得的业绩。三是组织有境外投资意向的企业赴境外考察,增强感性认识,把握市场机遇。去年分别安排了非洲、东盟地区的投资环境考察活动。四是利用企业调研、形势分析会、投资促进推介会等机会加强宣传、以启发和激励更多民营企业“走出去”闯荡国际市场,增强他们的信心,造浓“走出去”氛围,造大“走出去”声势。

2.强化政策服务。近年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激励对外投资合作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向广大企业传达各级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争取、国家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的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等;另一方面结合绍兴实际,在每年市政府组织的开放型经济竞赛办法中加大境外投资质量分的权重,还在新出台的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加大了对境外投资的奖励力度,如成功创办一家境外工业园区最高可奖励50万元。投资创办生产性企业,按注册资金的不同,分别给予4-8万元的奖励,创办资源开发性企业,再加倍奖励。

3.强化平台建设。一是利用市政府信息网、外经贸局的局域网等信息平台,以及境外投资现场展示会等,介绍重点投资目的地国的投资政策、贸易环境和引资重点。二是搭建对接平台。根据企业需要,2008年重点安排了面向非洲国家和东盟国家的两场专题投资环境推介活动,邀请多国驻华大使、商务参赞来绍进行现场推介,东盟理事会东盟问题专家现场讲解,约100多家民营企业代表参加。今年已组织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赴俄罗斯市场考察。

4.强化投资促进。近年来,绍兴市每年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投资意向,汇编刊发《绍兴市境外投资意向目录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投资促进服务。如绍兴县一家企业有意到智利开发铜矿,市外经贸局部门专门派员陪同企业负责人上门拜会智利驻华的商务参赞,并帮助联络该国矿业部相关人员。

三、引导民营企业赴境外投资的对策措施

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对外投资明显增加。绍兴去年人均GDP已近6000美元,已进入适宜对外规模投资阶段,而从实际情况看,绍兴一部分企业确已具备了“走出去”的经济实力,下一步就是抓住时机,创造条件,实现跨国发展。如何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主要对策措施有:

1.正确引导,大力宣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境外投资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做好“走出去”的宣传和组织工作。要认识到“走出去”不仅仅是外经工作,更是带动外贸、外资互动发展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工作。要总结和宣传一批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典型。要着力引导一批出口大户和上市公司等优势企业“走出去”,特别要注重引导绍兴具有传统产业优势或者产能有所剩余的产业如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业大胆“走出去”,推动他们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2、尽力扶持,尽心服务。“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企业,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方方面面都要从头学起。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从全局的高度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多为企业提供包括拟投资国与境外投资有关的宏观经济情况、市场情况、投资机会、投资环境、优惠政策、行政程序、法律框架和培训经营、技术人员等信息服务及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目前来说,国际上企业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许多国家的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各领域给予本国企业“走出去”以广泛的支持。国家和浙江省也有一些支持政策。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现有扶持政策的同时,争取出台新的鼓励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办企业,推动企业尽快“走出去”。

3、慎重选择,谨慎决策。在引导企业抓住机遇大胆“走出去”的同时,要引导企业慎重选择,谨慎决策。首先要引导企业有明确投资动机和目标定位。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充分利用拟投资国优势方面实现统筹兼顾。在绍兴目前企业的现状来看,到境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有这样一些方面:开拓市场、提高收益、回避关税、应对贸易壁垒、获取自然资源。而就每个企业而言,投资的定位又有所侧重。其次要引导企业有正确选择投资地和投资方式。是建贸易性公司、专业市场、生产性企业,还是参与资源开发、农业开发?是建立研发机构,还是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是现汇投入,还是实物投入?是独资投入,还是合资合作投入?这些问题都要基于对自身和拟投资国的深入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作出慎重回答。再次要引导企业加强投资后的经营管理。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关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务必慎重决策,选择有利于企业有效管理和顺利运作的经营方式。同时,境外投资还要遵循先易后难、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理念,有条件的先做,暂不具备条件的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4、加快培养,造就人才。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发展,除了正确的决策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人才的供给与保障。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十分注重帮助企业培养和引进有境外投资和境外经营才能的人才,引导企业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造就一批懂国际投资业务、懂国际法律法规、能熟练运用外语、能经营管理企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基础条件和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绍兴市外经贸统计信息》,2008年第12期。

2.《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年鉴(2009)》,杭州出版社。

3.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思维模式的系统构建,蒋维华,《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

4.当前浙江省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趋势和对策分析,范爱华,《浙江外经贸调研课题报告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