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保险问题对策
时间:2022-12-03 01:42:00
导语:地震保险问题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键词]灾害保险;地震;损失赔偿
[中图分类号]F840.6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2345(2006)09—0091—02
2006年7月22日、8月25日,云南盐津、大关县等地相继发生两次五级以上地震,二十余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三十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亿元人民币。今年也正好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24.2419万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区),36万多人受重伤,70多万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地震保险,因为灾难深重、损失巨大,因此备受关注。
20年前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就开展了地震保险。但因为风险集中,损失巨大,一直采取的是“谨慎”的承保策略。当前有商业保险公司在某些附加险中提供地震风险保障,不过寿险和财险对地震灾害的保障是大不一样的。
寿险中的意外险、医疗费、长期寿险均对地震风险提供保障。传统的免险责任包括有:自杀、战争、核爆、艾滋病、酒后驾驶、吸毒等,不包含地震灾害。
而在家庭财险中除了房产险有附加“地震险”外,车险,房贷险不赔地震损失。
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地震险尚无专门险种,但可以投买额外加费的附加险种,但有特别规定,如保险责任为“直接因破坏性地震(震级为里氏4.7级及其以上且强度达六度以上的地震)震动或地震引起的海啸、火灾、爆炸及滑坡所致保险财产的损失才可以获赔。
现阶段,“谨慎”承保策略下的巨灾保险业整体上处于暂停的状态。保监会曾在财产保险基本条款中删除了地震保险责任,规定地震保险不能作为主险承保,中国目前还没有用于地震保险的独立条款和费率。
阻碍地震保险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要考虑医疗、子女教育消费,无法从有限的即期消费中拿出资金投入到地震保险中来;②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追求终点,现代企业制度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只是外溢效果。发展地震保险要承担巨大亏损风险,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公司往往明哲保身;③依赖政府惯性:据中国保险学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在我国,由地震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中,保险公司通过支付保费承担的损失不超过5%,剩余的95%都要由个人(家庭)承担。个人听天由命的同时,政府却是泰山压顶,不堪重负。政府部门承担灾害应急管理,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支撑灾区重建,政府遭遇突发性财政负担,风险管理成本和能力接受了严重考验。除此之外,还有风险发生均衡分布情况、地理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风险转移渠道不畅等原因。
地震保险体系缺失,政府和受灾群众代价巨大。唐山大地震,创造了近一百年来全球保险业巨灾的一个记录——“零保险赔付”。形成对比的是,去年8月底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的灾后重建,美保险业承担了2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建立的地震巨灾保险体系运作多年,虽然时常面对地震,日本国民也具备了较强的减灾自救能力。
中国建立地震保险制度,是势在必行的,将地震作为免责风险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
保险应遵循不可抗力原则。根据《民法通则》第153条及《合同法》第ll7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此台风、火灾、水灾、雷击等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力”,地震也是典型的“不可抗力”,是人力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这种不确定的损失是可保的,具有分摊损失、分担风险功效的保险完全有必要将其纳入保险范围内。有人归咎于地震保险的费率无法进行科学精算。事实上中国对地震数据的监测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数据丰富,可以为产品设计提供数据基础。
国际上巨灾管理主要是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的管理,例如,新西兰设立三部门,各司其职。地震委员会属于政府机构,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保险公司属商业机构,依据保险合同负责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赔偿;保险协会是社会机构,负责启动应急计划。在日本,居民家庭财产地震保险与企业财产地震保险区分严格,前者由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共同充当承保主体,后者则完全是商业保险负责;当局规定居民家庭财产的最高承保限颠,设立专业地震再保险公司;设立独立的险种,降低居民财产地震保险的费率水平,实行差别费率;将财政补偿基金纳入保险补偿基金渠道,设立专项再保险会计账户,对政府地震风险准备金的提存和使用实行特别管理。
挪威则是商业化运作和商业化管理,政府参与程度较低。挪威立法规定,所有购买火灾保险的投保人必须同时购买巨灾保险,保费收入纳入基金。基金的管理和运作完全采用商业化运作。在挪威境内开展火灾保险的保险公司都是该基金的成员。南保险公司来制定并收取巨灾保险的保费,并负责赔偿事项。巨灾风险的赔款将根据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在成员公司之间进行分摊。
与国际组织合作,是建立地震保险的全新思路。比如发展中国家土耳其就在世界银行帮助下建立了巨灾保险基金,世界银行在土耳其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制度设计、风险划分、费率厘定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在再保险方案、政府担保等方面提供经济支持。与国际组织合作,既寻求了先进技术的支持,节约了技术成本,又是将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再一次分散,对于超过再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以上部分由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给予财政担保或者再保。
政府补贴,对建立地震保险有加速作用。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对投保人在巨灾保险产品价格方面的补贴,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保险公司,政府可以直接补贴经营费用,减小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还可以减免保险公司与经营巨灾保险相关的税收,鼓励其开展巨灾保险业务;对于积极开展巨灾保险的保险公司,还应该在其开展其他保险业务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投保人,政府可以对投保的农民直接进行价格补贴,也可以根据投保金额采取分级补贴率;对投保的企业可进行价格补贴或者税收减免。
我国最新出台的“国十条”提出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对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监会已制订了建立我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初步方案,拟建立地震保险基金,本着“广覆盖、小保额、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商业运用与政策支持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保险教育是推广地震保险的长远之计。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普及保险知识教育,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对于教育水平偏低的农村人口,通过对其子女的教育来宣传保险,效果更加明显。(作者:奎潮,来源《大理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1]单浙明.论建立我国巨灾保险保障体系[J].保险研究,2006.(4):48—50.
[2]杨凯,齐中英,黄风.我国发展巨灾保险所面临的供需不足分析及建议[J].商业研究,2006,(6):91—95
- 上一篇:我国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研究
- 下一篇:商业医疗保险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