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21 04:23:00
导语: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社科类社团是适应中国社会进步和学术繁荣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发展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发展中的社科类社团在稚嫩与弱小中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科类社团功能与作用的日趋完善,社科类社团的发展将呈现上升趋势,前景看好。
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以下简称社科类社团)是指由热心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研究的人员,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愿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学术性社会团体。社科类社团属于社会组织范畴。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大类。其中社会团体由自然科学类社团、社会科学类社团、经济中介类社团、宗教类社团等社会组织构成。社科类社团作为社会团体的一支重要力量,通常以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联合会等称谓命名。社会团体一般具有民间性、自主性、独立性、群众性、合法性、公益性、多样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等特点。与其他类型社会团体相比,社科类社团除具有社会团体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社科类社团拥有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决定它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
一、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基本情况
社科类社团是适应中国社会进步和学术繁荣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发展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壮大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民主法制的推进,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社科类社团的数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我国社科类社团已有8.3万个,〔1〕占全国社会组织总数的26%,占全国社会团体总数的48%。社科类社团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日益呈现出学术研究领域多样化、组织结构类型多样化、开展活动方式多样化、地域分布范围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社科类社团在多样化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科类社团发展体系。
一是形成了分级管理、区域布局、类型各异的社科类社团发展格局。我国对社科类社团实行分级管理体制,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既有全国性(中央级)的,又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地市级的,更有县(市、区)一级的基层社团。各级社科类社团在法律上各自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自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但在业务上,上一级社科类社团对下一级有指导关系。
从中央、省、市、县社科类社团分布情况来看,是呈金字塔状态,越往下社科类社团数量越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的国家级社科类社团有557个,〔2〕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部门登记的省级社科类社团有4842个,地市(含县区)级社科类社团有79050个。〔3〕国家级与地方社科类社团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党政机关之中,此外,还有一部分社会人创办的不同类型的社科类社团。各省的社科类社团发展规模与该省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社会科学的强与弱密切相关,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比例不尽相同,大体在20%~30%之间。〔4〕
从中央和地方社科类社团运行情况看,国家级社科类社团与地方社科类社团功能、作用大体相同,只是管理方式不同。国家级社科类社团分别归口各自的业务主管部门,地方社科类社团则在归口各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时,按行业统一归口到各级社科联,成为社科联团体或直属会员。社科联作为各社科类社团的联合性组织,一方面与各社科类社团加强工作联系,为学术繁荣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按党和政府的要求,对其进行行业管理,规范各社科类社团行为。
从社科类社团类别划分情况看,划分类型方法不一。按学科划分的社团,分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类社团;按组织结构划分的社团,分为社会自然人发起成立的社团、企事业法人发起成立的社团、离退休老同志创办的社团;按性质划分的社团,分为官办社团、民办社团、半官半民社团;按运行方式划分的社团,分为学术型社团、部门组织型社团(隶属党政机关)、专业型社团、社会运作型社团。从目前情况分析,我们比较倾向于按运行方式划分社团类型,这样划分有利于对社科类社团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方针。据分析统计,各省社科类社团类型分布各异,从总体情况看,学术型社团占社科类社团总数的63%;部门组织型社团占23%;专业型社团占12%;社会运作型社团占2%。〔5〕不同类型社团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功能作用、资金运筹、自身建设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二是形成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专兼结合的社科类社团组织体系。社科类社团组织结构严谨,机构健全。社科类社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社团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一些理事人数较多的社团还设立了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相应职权,对理事会负责。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分别行使相应职权。社团设法定代表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一些大型社团还设立了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实体机构,如秘书处、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等,机构设置完整,职能分工明确。
社科类社团制度建设到位,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如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主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年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绝大多数社科类社团能够坚持依法办会,严格按制度办事,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社科类社团吸引了一大批热心于社会科学事业的公民参与社团工作,工作人员专兼职结合。据统计,在全国社科类社团中,以在职工作人员为主的社团占87%,以社会人为主的社团占4%,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的社团占9%。〔6〕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社科类社团将吸纳更多的社会人员就业,以社会人为主的社团有增多趋势。社科类社团有独立的账户,经费来源一般以会费、政府购买、社会捐助、非营利性收入为主,与其他类型社团相比,社科类社团的整体经济实力较弱。
三是形成了覆盖面广、门类齐全、人才荟萃的社科类社团学科布局。目前,社科类社团覆盖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一、二、三级学科。各学科的学术团体门类齐全、分布面广、专业性强、研究领域广泛。社科类社团已涵盖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和逻辑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历史学和考古学、民族问题与宗教学、文学、语言学、新闻与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体育学、外国语言及翻译以及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等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长学科学术团体相当活跃,如孔子学会、燕赵文化研究会、红山文化研究会、中原宋学研究会、《红楼梦》学会、满学研究会等社团表现出较强的学术力,研究成果丰硕。与此同时,新兴交叉学科社团大量涌现。社科类社团已成为繁荣学术、整合资源、创新理论、交流成果、凝聚人才、协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社科类社团人才荟萃,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云集,社科类社团的会长、副会长基本是本学科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权威,在社会科学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社科类社团的人员结构趋向合理,一些中青年学者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越来越多的实际工作者、青年理论人才加入各级各类社科类社团,其中不少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也直接参与社团的领导工作和学术活动,参加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来。
四是初步形成了繁荣学术、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社科类社团工作机制。社科类社团成立的宗旨一般是以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术活动为己任的,突出学术性是社科类社团的首要任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社团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社科类社团在组织协调和引导广大会员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通过搭建理论研讨、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咨询服务、成果评奖、人才评价、阵地建设等平台,鼓励学术争鸣和理论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服务社会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对社科类社团的基本要求。各级社科类社团都把开展公益性的科普活动、政策咨询活动、扶贫帮困活动作为社团主要工作,设计了社会科学普及周、社会科学知识展览、免费发放科普读物、公益性讲座、政策咨询等载体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工作力度大,社会反响好,为传承文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初步形成了双重负责、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社科类社团管理机制。社科类社团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党对社科类社团的领导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界对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党和政府对社科类社团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已经将社科类社团管理纳入社会组织管理之中。采取的是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体制。业务主管单位侧重日常业务管理,登记管理机关主要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从各省、市、县社科类社团运行看,各级社科联是各类社科类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各省、市、县社科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较好地履行了各级党委、政府赋予的管理、指导社科类社团的职责,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的社科类社团管理格局。有的省建立了由党委宣传部牵头,民政部门、社科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社科类社团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适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和建设问题。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科联与民政部门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协商机制,遇到社团管理方面的问题能够充分交换意见,共同协商解决。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科联根据不同类型社科类社团的特点,建立了社团联系人制度,通过深入社团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社团业务工作,帮助社团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发展能力。从全国的情况看,许多省社科联都在社科类社团中开展了规范化管理与建设活动,把社科类社团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之中。
总之,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还没有进入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社会各界对社科类社团的认同也还处于较低认知阶段。这种情况恰恰反映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社科类社团与发达国家的社科类社团相比,还非常稚嫩、非常弱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也曾经历过这一阶段。以美国为例,依然有大约31%的非营利组织是在政府的财政扶持下开展各种活动的。〔7〕尽管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但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是呈上升趋势的,发展的空间日益广阔,前景看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及时跟踪社科类社团发展态势,切实从体制、机制入手,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将党和国家关于社科类社团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基本经验
综观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发展历程,总结探索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规律,我们认为尽管我国社科类社团还处在初始阶段,但从社科类社团的数量规模、学科布局、研究成果、活动状况、自身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成效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价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社科类社团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开展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工作,起到了先进文化传播器的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与决策咨询和论证方面,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优势,起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在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在扩大就业领域,安置社会人员和大学生就业,增加社会财富方面,起到了容纳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在培养理论人才、建设理论阵地、推介学术成果和组织评奖评优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生机和活力,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经验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社科类社团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社会团体,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它处于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加强对社科类社团管理直接涉及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科类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社科类社团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民政部门,各级社科联组织,通过卓有成效的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来落实党对社科类社团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社科类社团在繁荣学术、服务社会中的作用。政府民政部门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依法对社科类社团实行监督管理。各级社科联按照党委宣传部的要求,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社科类社团行业管理,社科类社团的挂靠单位也尽职尽责,加强对所属社团日常管理。从实践来看,社科类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各挂靠单位与各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党委、政府的意图,认真履行职责,对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二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针。在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初始阶段,社科类社团的情况千差万别,既有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性社团,又有以经营为主的社会运作型社团;既有隶属党政机关的社团,又有民办社团。不同类型的社科类社团在组织学术活动、开展社会服务、进行资金运作、完善内部管理、解决自身问题等方面差别很大,采取一种模式、一刀切的管理办法是不符合现阶段社科类社团发展实际的。多年以来,一些地区的社科联和民政部门,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根据不同类别社科类社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实行不同的绩效评估标准,树立不同类别的典型,并给予相应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一方面明确了不同类别社科类社团的评价标准及工作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科类社团的积极性,发挥了各类别社科类社团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社科类社团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三是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工作任务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社科类社团作为社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职能有社会组织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能否准确把握社科类社团工作定位,直接关系到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方向。从各地区社科类社团工作实践看,发挥作用大的社团,都与其准确工作定位有关。工作定位准确,工作任务就明确,工作成效就突出,社会认知度就高。作为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既要从事社会公共服务,更需要将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决策咨询、成果评价、人才培养等工作作为社团的主要工作任务。传承文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需要社科类社团汇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发现培养学术人才,营造学术繁荣氛围;需要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需要积极投身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做好决策咨询论证工作。这是社科类社团活动所在、活力所系。
四是依托社科联的管理与服务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各级社科联是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人民团体,是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各类社科类社团的桥梁和纽带。社科类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社科联的组织协调与管理服务。社科类社团的民间性、独立性、群众性、多样性,易使各类别社科类社团处于分散状态,各自为战,各成系统,难于把握。各级社科联组织在组织协调各类别社科类社团中,可以迅速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到社科类社团之中,将各类别社科类社团纳入社会总体结构之中,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可以整合社会科学资源,发挥社科联独特的“联”的优势,有效地促进社科类社团之间的联合、社科类社团与企业、与政府的联合,组织专家学者联合攻关,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研究,提升整体研究能力,推出一批精品成果;可以在党和政府中架起与社科类社团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及时反映各类别社科类社团的意见与建议,为社科类社团做好服务工作;可以按照政府有关社会团体的法律法规,协助民政部门对各类别社科类社团开展绩效评估,发现典型,提高社科类社团的知名度。
五是选好社科类社团领导班子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社科类社团实现健康发展与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分不开的。领导班子的核心是会长(理事长)、秘书长。会长(理事长)是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着领导学会、协会、研究会的重任。秘书长是社团日常工作的主持人,是社团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他们的素质高低、责任心强弱、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社团的活力与生命力。因此,各级社科联在对待申请成立的社科类社团或社科类社团换届工作中,特别注意把选好会长、秘书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将会长、秘书长的政治意识、政治品格、思想品德作为任职根本原则,将是否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感召力、人文亲和力、组织协调力作为衡量会长、秘书长的重要标准。
除此以外,社科类社团还在创新发展模式、营造发展氛围、扩大发展规模、吸纳就业人员、扶贫帮困等许多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上述经验表明,社科类社团从总体上看,发展是健康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社科类社团的发展与时代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许多问题。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同类型社团在发展思路、发展视野、发展空间、工作成效、自身建设、经费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差别很大,有的好一些,有的较差一些。二是国家级社科类社团管理存在空白点,在统一管理体制上不如地方对社科类社团的管理科学规范,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工作不到位,往往处于真空管理状态。三是整合社会科学资源力度不够,联合攻关能力不强,学术资源与人才资源整合的效果不理想,精品力作和传世之作不多,学术成果转化性差。四是法人意识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够,社团经费普遍不足,按市场经济规律办社团的办法不多,对挂靠单位存在较严重的依附情结。五是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滞后,有的忽视社团政策法规的学习,不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的社团负责人政治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有的社团人员结构不合理,长期不换届,后继无人。六是有些社团重经营、轻学术,重规模、轻管理,社团活动偏离办会宗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商办企业上,个别社团甚至出现经济纠纷和违法违规问题。七是官办色彩浓厚,有些挂靠单位日常管理不到位,对社团缺乏正确认识和必要的支持,没有把社团工作摆上位置。八是社科类社团的外部发展环境还不理想,有利于社科类社团发展的政策法规还不配套,舆论环境还没有形成,社科类社团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上述问题是社科类社团发展的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社科类社团的发展纳入构建和谐社会体系之中,理顺体制,明确责任,就能够扎扎实实解决社科类社团存在的问题,使社科类社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基本趋势
作为中国社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党中央、国务院已将社会组织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之中,各项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四种发展趋势:
一是引领学术繁荣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成为学科建设和学术资源整合的重要推动力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是社科类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科类社团的立会之本。从实践来看,某一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往往与该学科的学术性社团的产生和发展相伴随,学术性社团在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研讨、学术争鸣、成果交流中推动了学术繁荣,推进了学科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学术繁荣氛围的浓厚,社科类社团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强。加强学科建设与加快学术资源整合步伐,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举措。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院校单就某个学科、某个领域开展的学术研究是有局限的,社科类社团最大优势是广泛联系着高校、党政军(院)校、社科院、党政机关研究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汇集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拥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力量,可以不受地域、院校、部门、专业的限制,组织起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实现资源整合的最大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也是繁荣学术、推动学科建设的过程。学术繁荣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必然丰硕,学科建设的标准、成效也将得到体现。现代社会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学科,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往往与社科类社团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重视社科类社团在学术繁荣中的作用,必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
二是宣传普及的功能将进一步显现,成为建设和谐文化,传播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力量。建设和谐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科类社团责无旁贷的责任。社科类社团所从事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对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社科类社团凝聚的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活动的舞台,展示的研究成果与传播先进文化息息相关。面对国际上明显增多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我国社会生活日益凸显的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所带来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各种杂音噪音时有出现的客观现实,面对人民群众休闲时间增多,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发展态势,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社科类社团,在学术研究、学术活动、科学普及、政策咨询等社会科学系列活动中,必然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社会科学全部活动之中,社科类社团必然要成为党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拓展宣传普及功能,广泛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将成为社科类社团的重要工作。
三是凝聚人才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成为造就优秀学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是社科类社团发展壮大的第一资源,没有优秀的学术人才,举办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展示丰硕的研究成果,开展深受欢迎的社会活动都无从谈起。社科类社团具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对外联系广泛,学术会议、社会活动较多,这就使社科类社团成为发现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相当一部分中青年学者在社科类社团开展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各学科的学术骨干。社科类社团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参加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政策咨询、决策咨询等社会服务活动,一方面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可以预见,在社会组织结构深刻变革中,随着社科类社团运作日益规范,社会认可度的逐步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各学科人才汇集在各类社科类社团之中,成为学术繁荣、科学普及、咨询服务的骨干。
四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亮点将进一步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在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一些发育较好的社科类社团成为一些“社会人”选择就业的基本渠道。企业下岗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离退休老同志热心于社科类社团工作,在专职从事社科类社团工作中,通过依靠专家学者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公益性社会科学活动、依法依规从事非营利性工作,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体现了自身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越发达,民间组织吸纳就业的比重就越高。美国、英国、日本吸纳就业比重分别是7.8%、6.2%、3.5%。〔8〕目前我国社科类社团吸纳就业的能力虽然有限,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社科类社团将与各类社会团体一样,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社科类社团所具有的专业化、职业化优势,使其更好地具备了承接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上述预测是基于国内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分析判断,站在世界发展大格局、大背景下把握社科类社团发展趋势,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政治多元化的形势下,社科类社团还将成为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西方民主观念、价值观念的前沿阵地。国际国内的现实表明,西方敌对势力介入他们感兴趣的国家,往往都是通过经费投入、课题资助、学术合作等形式,与人文社科类社团开展业务联系,借此达到他们干扰该国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的目的。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社科类社团问题,充分看到社科类社团具有双刃剑的特殊性,发挥其在发展经济、传承文明、维护稳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使社科类社团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靠力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战略研究,批准号:06BZZ026。
参考文献:
[1]全国社科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表(一).
[2]中国全国性社会团体名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全国社科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表(一).
[4]全国民间组织推荐与展示.长征出版社.
[5]全国民间组织推荐与展示.全国社科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表(二).长征出版社.
[6]全国社科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表(二).
[7]吴东民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7页.
[8]王名,刘培峰等著.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第155页.
[作者简介]杨路平,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教授;周兆明,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副部长。
- 上一篇:加强能力建设先进性活动思考
- 下一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