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领导腐败心理研究
时间:2022-10-15 03:33:00
导语:治理领导腐败心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卢万里贪污受贿案”、“马德买官卖官案”、“毕玉玺腐败案”是近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的腐败大案。本文通过对这些腐败案件中涉案的人员的腐败心理演变过程的实证分析,以揭示领导干部腐败心理变化规律,以亟从中找到遏制官员腐败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领导干部腐败心理实证分析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产生的,特定的行为总是与相应的心理特征联系在一起。腐败行为也是一样,腐败几乎没有什么突发性可言。从媒体披露的一些腐败大案、要案的案情来看,腐败行为是渐进式演化的,腐败者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系列不良行为渐次蜕化、变质的过程。由此可以推断,腐败者在腐败过程中,其内心必然会经历一个相应的心理变化过程。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的腐败心理演变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酝酿准备阶段
“酝酿准备阶段”时间上是从领导干部还没有腐败的心理冲突开始到第一次发生较为正式的心理冲突之前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腐败行为的发生,只是由于受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正从积极逐渐滑向消极,并开始产生腐败的心理准备。
1.拒绝腐败心理。“没有天生的腐败分子”。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刚刚走上某一岗位时,他们大多能坚持党性原则,一般不会预谋或参与腐败。此时就领导干部对于工作和自身的真实想法而言,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真心想为人民、为国家做点实事,真心怀有把工作做好的积极想法。因此,在这一阶段领导干部的核心心理是对腐败深恶痛绝,拒绝腐败。例如,原贵州省交通厅长卢万里在“双规”期间,写下了长达23页的反省材料,按他自己的说法,“1997年以前卢于1996年出任交通厅长,我真的是一尘不染。听党的话,跟党走,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奉行了30年。”①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年轻时敬业勤奋,廉洁自律。当时细粮少,别人送一袋大米,他都不要。原北京首都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毕玉玺,在年轻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他带队下乡,村干部送给每个队员一只小猪仔,毕玉玺知道后,严厉批评了队员,并要求他们把小猪仔送回去。②可见,这些臭名昭著的腐败分子,在初期都能坚持自己的心理防线,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只是在工作中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心理开始发生变化,并最终腐败堕落,成为历史的罪人。
2.消极怠惰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职务的升迁,多数领导干部还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由于工作上的挫折或政治上预期目标没有实现而感到悲观失望或心怀不满,致使工作热情受阻,积极心态弱化,开始滋生消极怠惰心理。消极怠惰实质是人的心理需要处于匮乏状态时的一种情绪反映。需要的匮乏就盼望得到满足,所以,消极心理并不会持续很久,它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转化为其他要求弥补的欲望,即期望通过转移目标、寻求新的欲望满足点等手段来维持心理平衡。在寻找新的心理欲求满足的过程中,腐败心理便有了生根发芽的可能性。例如,1997年贵州省政府换届,有一个副省长的职位空缺,卢万里自认为此缺非己莫属,结果却是旁落他人。为此卢万里感到仕途渺茫,心灰意冷,转而开始寻求经济上的满足。马德在1991年竞选牡丹江市市长失败后,转向寻找其他职务升迁的“捷径”,走上卖官买官的“行列”。毕玉玺在1990年从通县县长位置平调到市交通局任副局长。当他看到接替他的新县长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正局级待遇时,心理感到委屈。尤其时看到自己的同事甚至部下都得到提拔重用,周围区县领导都安排正职时,心理很不平衡,觉得组织上亏待了自己,没有必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开始放松,理想信念开始动摇③。
3.攀比效仿心理。根据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人是通过比较、模仿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所以,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都是常见的现象,关键是攀比对象的选择。在消极心理的影响下,一些领导干部选择的攀比对象往往是非积极、非鼓励性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当整个群体的腐败之风越严重的时候,领导干部效法腐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具体表现在公款吃喝上,比多不比少在住房或消费上,比好不比差;在送礼行贿上,怕比别人送得少,甚至把他人的腐败行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种攀比心理极容易导致一些领导干部的心理失衡,进而铤而走险,走上腐败的道路。例如,卢万里认为自己的“政敌”刘长贵之所以能当上副省长是因为他会贪污受贿,有钱送大礼,会巴结领导,因此觉得应该向刘长贵“学习”,这样政治上才有前途④。马德也认为自己能力不比别人差,文凭比别人高,上得却没人快,一些人因为能“送”,已经是副省级干部了,便坚信工作干得再好,不“送”也是上不去的⑤。毕玉玺1999年担任国有企业老总后,每年收入不算少,但他心理仍然不满足,总是与那些“暴富”的私人老板攀比,最终导致心理失衡,私欲膨胀,大肆敛财。
4.侥幸冒险心理。有消极和攀比的心理做铺垫,在各种诱惑面前,一些自制力较差的领导干部就容易产生“试一试”、“博一博”、“就干这一回”,“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也不可能告发谁”的侥幸心理。尤其是当看到他人的腐败行为获得了实在的好处,又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升迁的时候,就会对领导干部的腐败心理产生负面的强化作用。一些领导干部在这种侥幸冒险心理的影响下越陷越深不可自拔,进而产生腐败的打算和尝试腐败的念头。例如,卢万里在1998年6月之所以敢于收受第一笔贿赂,除了前文提到的政治失意,心态失衡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侥幸心理在作怪。他在交代材料中这样写到:“不一定会被发现,我不说,对方也不会说,我把钱藏紧一点,就不会有事的”⑥。马德认为,如果不去积极适应现实社会,就会在一个岗位上憋死。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冒险博一回,在这种“赌徒”心理的作用下,马德开始走上大肆买官卖官的不归路。
从领导干部腐败心理的整个酝酿准备阶段来看,他们的心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经历了对于他人腐败行为的反感到对他人腐败行为的心理认同,甚至开始产生尝试腐败的想法,为腐败行为发生做好了心理准备。显然,心理处于这一阶段的领导干部与有积极心态和坚定信念的同志相比,存在着更大的尝试腐败的可能性。因此,要结合处于这一阶段的领导干部的心理特点,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心理辅导,把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抗挫折教育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培训的内容可重点围绕确立和保持合适的成就动机来进行,逐步使他们的工作目标和理想抱负尽可能切合自身实际,避免好高骛远,减少出现挫折的可能性;要提高领导干部如何在工作中直面挫折、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技巧,减小消极心理的产生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困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基本经验和党的优良作风教育,广泛宣传各条战线上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进一步端正党的作风,积极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减少官场上消极攀比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二、矛盾冲突阶段
“矛盾冲突阶段”在时间上是从领导干部由于腐败行为引起的首次心理冲突开始到对腐败行为心理上完全适应时结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核心的心理特点是矛盾冲突、克服和适应的体验。具体而言,他们的心理活动会会经历如下的变化
1.恐惧害怕心理。尽管一些领导干部有了前期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第一次腐败行为发生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到恐惧,害怕被发现,担心遭受国法政纪的惩罚。同时,对于腐败现象本身来说,它也有一点特殊性,比如说,接受财物的是他本人或是家人,那么他会有个缓冲的机会,这个时候如果可能挽回则会犹豫不定;如果没有办法回头则会感到后悔,希望事情没有发生。无论是犹豫还是后悔都说明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矛盾冲突,形成害怕与侥幸、焦虑与恐惧共存的心理状态。例如,卢万里在收到第一笔上百万元贿赂款的时候,内心非常恐惧和害怕。他在“双规”期间这样描绘自己初次“下水”的心情:“当我收到第一笔贿赂款的时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是上百万元啊!当时心理也很害怕,晚上是睡不着觉,觉得这是个杀头玩命的事情。”⑦2001年10月12日,《绥化日报》刊登了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受贿被依法判处死刑的消息。大肆卖官聚财的马德,看到昔日的同学马向东因巨额受贿被枪毙的消息,吓出了一身冷汗,连续几天没睡着觉,并将近期收受的钱款归拢在一起,准备交给纪检部门,以避免和马向东一样的下场。⑧毕玉玺在面对港商苏某第一次送来的3.2万美元的佣金时,也是因为害怕而试图拒绝接受,但最终还是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收下了。
2.敏感多疑心理。敏感多疑心理与恐惧害怕心理相伴随而生。处于这一心理阶段的领导干部特别多疑,会把外界的事情有意无意地联系到自己身上,有关的法律新规定、相关的惩处案例等等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行为上表现出积极打听或是完全回避这方面信息两种倾向。敏感心理与恐惧心理联结在一起的,互相作用,互相强化。例如,卢万里尽管心存侥幸,担心罪行败露的恐惧心理也与日俱增,以至于草木皆兵,疑神疑鬼,试图通过努力工作和巴结讨好上级领导来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他在“双规”期间这样写道:“我是一个人格分离的人,我一方面背着人大搞贪污受贿,严重犯罪,另一方面我又在拼命地工作,尽量把工作做好,让工作成绩来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⑨。2000年10月10日,刚刚担任绥化市市委书记的马德,与绥化市主要领导观看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片《胡长清案件警示录》,感到胡长清走买官卖官的黑道,风险实在太大,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心理触动很大。
3.为所欲为心理。当腐败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腐败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得到显著增强,心理上不再有长时间焦虑,甚至认为无所谓,别人也都是如此,自己并不是惟一的。对于外界的惩罚性刺激能够习惯,虽然也会有心理波动但波动比较小。此外,他们还会通过责任的分担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已经基本上不构成内心严重的冲突和痛苦。只是在行动上表现得较为谨慎、不张扬。到后来有的甚至发展到极端的程度,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的,慢慢地不再有罪恶感和内疚感,反而存在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心理暗示,行动上更为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同时也伴随着其他极端行为产生为产生,比如说,巨大的经济犯罪同时伴有政治犯罪以至于暴力犯罪等等。例如,卢万里明目张胆,巧取豪夺。每一项工程他至少要吃总投资标的2%-5%的回扣,连部队工程队来投标他也照吃不误,仅某部队施工队就被卢万里一口吃了600万元。他的私生活也极其奢侈糜烂,几乎每到周末,就从贵阳飞往广州、深圳去享受“生活”。马德毫无顾忌,公开索贿。据一位涉案的县委书记透露:“在2001年住院期间,马德的秘书便通知,‘马书记病了,你们也不来看看。’知道消息了,谁敢不去啊!而且也不能空手去。”住院一个星期马德便收受贿赂240万元。⑩毕玉玺当上首发公司一把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惜一切手段捞钱,一是利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大搞权钱交易。二是以儿子出国留学的名义收受或索取贿赂。三是利用节假日、生日、大量收受他人礼金。在短短5年时间,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1000万余元。与此同时,他的生活作风也极不检点,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并多次参与紒紜矠。
由此可见,处于矛盾冲突阶段的领导干部在心理上会经历从焦虑到逐渐适应,大起大落,反复挣扎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使一些领导干部悬崖勒马,反之则会是他们陷入罪恶的深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针对这个阶段的腐败心理变化特点,可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遏制他们的腐败行为。一方面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深化反面警示教育。深刻剖析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原因,分类分层次开展教育,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震慑作用。适时适当的警示教育可以加重腐败者内心的矛盾冲突,使他们的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与日俱增,心理矛盾不能得到顺利地克服,迫使他们寻找更低的心理平台,以缓解冲突,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这一阶段的警示教育会形成持续而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焦虑和折磨会使腐败分子及时罢手,或是以自首的方式寻求解脱,这都可以减少腐败带来的各种损失。另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职能,严格执法,不断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查处和惩治力度。要重点查办腐败大案要案,集中力量打击影响大、危害大、罪行特别严重的腐败分子,始终保持对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案件查办工作的警示和威慑作用,以儆效尤,以打促防。
三、心理崩溃阶段
这一阶段在时间上是从腐败事件暴露,被绳之以法开始到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和环境,又重新拥有稳定、健康的心理生活结束。在这一阶段核心的特点是心理完全崩溃。
对于有腐败行为的领导干部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只有被惩治的腐败分子才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在这一阶段里,领导干部会形成巨大心理落差,心理几乎崩溃,悔恨、无奈、无望、抑郁、心死等都是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必经的心路历程。在这个阶段,由于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已经败露,所以,除了在心理上存在着严重危机之外,他们还要承受来自执法部门的各种审查,这些也会加重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紧张的外部环境和脆弱的心理状态将交互影响、交互作用,使得他们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心理健康岌岌可危。
对于心理崩溃阶段的领导干部来说,我们所能做的工作是要尽快查清他们的问题,尽量追回他们所造成的各种损失。与此同时,多给予他们于人道主义的关怀,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为他们在新的平台上建立和维持一种新的心理平衡。(作者为广东省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注释:
1.①④⑦⑨引自何云江石新荣:《“廉政”厅官为何快速“变脸”成巨贪》摘自新华网.
2.②③⑥紒紜矠引自梁延:《毕玉玺案件警示录》.北京支部生活.2005年第6、7期.
3.⑤引自纪之言:《从惊人的卖官案件中吸取的教训》.党建2005年第5期.
4.⑧⑩引自寇天武:《从马德卖官头式腐败滋生的土壤》.先锋队.2004年第11期.
- 上一篇:两委换届选举思考
- 下一篇:建设领导干部诚信研究